企业年金计划由DC型向DB型转换的意义探析

2011-12-29 00:00:00田硕
中国经贸导刊 2011年6期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企业年金又称企业补充养老保险,是企业在国家有关政策和法规指导下,根据自身经营状况和发展需要而建立的,旨在使职工在退休之后的一定时期内能按期获得一定数额养老金的退休收入保障制度。企业年金通常可以归为两类:一类是待遇确定型(Defined Benefit,简称DB),另一类是缴费确定型(Defined Contribution,简称 DC)。DB型企业年金计划为参加计划的所有员工设立一个统一账户,员工企业年金基金的缴费和基金的投资运作风险都由雇主承担,企业和员工每年的缴费额通过精算来确定,但是退休时获得的支付额是确定的。DC型企业年金计划为参加计划的职工设立个人账户,企业和员工的缴费均存入员工个人账户,每年的缴费额是确定的,员工自己承担个人账户的投资风险,退休时年金根据员工个人账户的积累额发放。由DC向DB转换的年金计划,即在员工刚刚进入工作岗位时采取DC型计划,等到规定年龄(例如40岁)时,可以选择转到DB型计划上来,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结合两种方案的优点,趋利避害。
  二、DC向DB转换的企业年金计划的特点及优势
  (一)DC向DB转换的企业年金计划的特点
  第一,给付水平稳定。DC向DB转换的企业年金计划是由DC型转向DB型的计划类型,当员工在该企业工作满一定年限时,可以选择由DC型计划转向DB型计划。因此,DC向DB转换的企业年金计划既可以保证员工在退休后有明确、稳定的生活保障,又可以很好的预测未来的工资水平。
  第二,易于满足雇员流动的需要。建立DB 型企业年金计划会限制人才的外流,DC型计划对既定条款的规定比较宽松,相对DB型计划来说能够减少因工作调动所带来的年金损失,为员工进行合理的工作调动提供了便利。而DC向DB转换的企业年金计划则充分的考虑了雇员流动性的需要。雇员一般都是在年轻时比较容易调换工作,这时采用DC型计划。到了一定年龄之后工作与生活趋于稳定,就可以由DC型计划转为DB型计划。对于大部分雇员来说,这一假设是完全成立的,过渡的关键在于何时转换,或者是否考虑将这一权力完全交给雇员,即雇员自己决定何时由DC型计划转换为DB型计划。对于另一小部分雇员来说,他们可能希望继续保持DC型计划,那么它们可以放弃进行转换的权利。
  第三,可以满足雇主与雇员双方规避风险的需要。DB型计划中与养老基金相关的所有投资风险均由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