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新的历史起点 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2011-12-29 00:00:00本刊评论员
中国经贸导刊 2011年6期


  回顾“十一五”时期,举国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构建和谐社会,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紧紧抓住战略机遇期,赢得了宝贵的时机。展望“十二五”,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在前进的道路上,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和矛盾,风险和挑战。党中央高度重视“十二五”时期的发展,十七届五次全会提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国务院有关部门在编制“十二五”规划的过程中,深入调查,听取民意,集中民智。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批准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标志着“十二五”宏伟蓝图已经描画,新的航程已经开启。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贯彻落实好“十二五”规划纲要,对于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两会期间,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同志在记者招待会上解读了“十二五”规划纲要的特点:
  第一,“十二五”规划纲要从指导思想到政策导向,从发展目标到重点任务,都体现了科学发展的要求,体现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国家在确定发展指标的时候,尤其把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放在了突出的位置。
  第二,规划力求做到长短结合。所谓“短”,就是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虽然全球经济出现了缓慢的复苏,但还在危机的泥潭中艰难地跋涉,所以还要搞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提出的各项政策、举措的衔接,以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成果。所谓“长”,就是要围绕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来编制“十二五”规划,在规划中力求做到五年与十年、当前与长远相结合。
  第三,在规划中尽量体现扩大内需的导向。要把扩大内需作为一个长期的方针,作为国家发展的基本立足点。所以,规划中建立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长效机制是一个重点。
  第四,坚持了民生优先的原则。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收入分配问题上、就业问题上、提供公共服务问题上,在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诸多方面,规划都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具体的要求。
  第五,继续深化改革,把改革作为经济发展的动力,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动力,争取到2020年能够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六,规划虚实结合。所谓“虚”,作为五年规划,制定时要考虑到战略性、前瞻性。所谓“实”,就是规划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便于将来的评估、考核,增强了规划的针对性和指导性。
  大家都关注到规划纲要提出“十二五” 时期中国经济增长率年均7%,并把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划分为两类,一类是预期性的,一类是约束性的。按照“十二五”规划发展的导向,我们应该把发展的着力点放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来,更加注重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7%”标志着“十二五”期间绝不能再以牺牲环境、过量消耗资源为代价来换取高速增长,在追求经济增长指标方面,一定要从本地的实际情况出发,条件好的地方,可以快一些,条件不具备的地方,可以慢一些,不要互相攀比。把“十二五”规划落到实处,不追求过高的速度,“7%”不等于工作就可以轻松。在发展进程中,必须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更加讲究经济结构的优化,讲究效益的提高,在经济增长的同时,要进一步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坚持科学发展,建设“两型社会”,需要我们下更大的苦功夫,做更深入、更艰苦的工作才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