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研究院

2011-12-29 00:00:00
中国经济周刊 2011年4期


  “办得好奥运,办得好亚运,不一定办得好春运”——进入1月19日,这条段子迅速风靡微博,“春运会”这个派生名词也就此产生。
  名副其实,对于组织者来说,一场“春运会”需要极大的人力物力投入和高超的组织安排能力;对于“参赛者”——亿万回家过年的中国人来说,这更是一场体力与智力的超强度竞技。
  在一些极端条件下,需要竞赛的还有心理承受能力:北京西站一位连续5天凌晨4时来排队却最终没能买到票的男子,怒骂之后嚎啕大哭;排队排在第三仍买不到火车票,金华打工者陈伟伟一气之下脱光衣服在售票大厅裸奔,最后裸奔到站长室,要求分管列车运行的副站长给个说法;一位在浙江打工的年轻母亲因为过于思念孩子,竟独自骑着摩托车,耗时6昼夜从浙江奔走2000多公里回渝……
  在资本市场层面,春运也带了一场板块行情。进入1月19日,铁路基建板块整体受益,中国南车、中国北车、晋西车轴、晋亿实业、天马股份、南方汇通、太原重工全线涨停。但在航空板块,尽管一般来说,春运期间航空公司的盈利总额占到全年盈利总额的10%~15%左右,但春运却没有对相应的股票产生刺激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