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琴女与本色肖邦

2011-12-29 00:00:00景作人
中国经济周刊 2011年4期


  尤利安娜·阿芙蒂耶娃是2010年第16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的金奖得主,作为世界钢琴“皇冠”大赛的新科状元,她是目前在国际上被广泛关注的人物。
  不久前,阿芙蒂耶娃在国家大剧院音乐厅举行了个人独奏音乐会,上半场她演奏了肖邦的《f小调幻想曲》、四首玛祖卡舞曲、两首夜曲和《升c小调谐谑曲》,下半场则与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合作,演奏了肖邦的《e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
  尤利安娜·阿芙蒂耶娃是一位天才琴女,12岁即获得了布拉格卡尔泽尼青少年钢琴比赛的第一名,以后陆续在不来梅国际钢琴比赛、日内瓦国际音乐比赛、阿瑟·鲁宾斯坦国际钢琴比赛以及AMA卡拉布里亚国际钢琴比赛中荣获第一名。2010年,她在最富影响力和权威性的肖邦国际钢琴比赛中一举夺魁,并获得了评委会特别颁发的“最佳奏鸣曲”表演奖。
  笔者观阿芙蒂耶娃的演奏很有感触,她是一位在演奏中除了音乐之外再没有其他东西的演奏家,初观其外表并初听其演奏,感觉她似乎并不具备巨星的光芒和迷人的风采,但细细品味后,却发现她是一位真实的、自然而又质朴的“天才”,是能够以内在的音乐感和纯正的风格打动人心的钢琴家。
  当晚她的演奏很能说明问题,《f小调幻想曲》弹得中规中矩,乍听起来并非令人无比陶醉和想入非非,但却带有着情思缭绕的淡淡韵味和直白简练的音乐叙述;四首玛祖卡弹得轻快而酣畅,每首都有着独特的个性;两首夜曲弹得很抒情,虽诗意盎然但却并不为过;而《升c小调谐谑曲》则弹得激情而绚烂,颇有“名家”的气派。
  肖邦的《e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是最富浪漫气质的作品,它是作曲家青年时期的杰作,有着对爱情的美好追忆以及对人生的壮丽憧憬。这首协奏曲在很多钢琴家的手中被弹得很“美”、很“靓”,有些人甚至将它无限度地“诗化”。而阿芙蒂耶娃的演奏却令人感到了“本真”的味道,她恰当地控制了音乐的进行与变化,用流畅、干净、质朴的风格代替了“滥情”般的夸张,从而使人们感受到了肖邦音乐中难得的自然质感。
  现代人演奏肖邦,大多过分强调了作曲家音乐中的抒情与诗意,演奏时特别注重声音的色彩以及结构上的自由,有些人Rubato的处理幅度甚至大到了失真的地步。这样的演奏很动人,也不失为一种风格、趋势或流派,但它最终的效果往往是将肖邦的音乐过于“仙化”,无形中失去了作曲家本真的音乐风格与内涵。阿芙蒂耶娃的演奏给人们带来了另一种感受,她的变化幅度适中,音色软中带硬,亮中带涩,在牢牢把握住结构均衡感的同时,以简洁的指触和忠实于原作的力度,赋予了作品令人信服的演释,她甚至能以“不够讲究”的声音,表现出肖邦音乐风格中粗犷奔放的另一面。
  
  向大师致敬
  
  “巴赫的左手”
  时间:1月29日
  演出地点:上海音乐厅
  自1952年成为首位获得比利时伊丽莎白大赛冠军的美国钢琴家后,弗莱舍即晋升世界一流钢琴演奏家行列,此次在上海的独奏音乐会将选取改编自巴赫的《为左手而作的恰空舞曲》进行演奏。
  
  安东尼·维特与华沙爱乐乐团音乐会
  时间:1月29日—30日
  演出地点:国家大剧院音乐厅
  华沙爱乐乐团是当今古典音乐界的杰出代表,也是肖邦作品最权威的诠释者。迄今乐团已经走过了近百年的辉煌历程,有过与克勒姆佩雷尔、拉赫玛尼诺夫、霍罗维茨等音乐大师合作的宝贵经历。
  
  《茶花女》
  时间:2月13日—17日
  演出地点:国家大剧院
  《茶花女》是意大利浪漫主义作曲大师威尔第“通俗三部曲”中的最后一部,也是世界歌剧史上最卖座的经典作品之一。国家大剧院组织国际创作班底,盛邀世界顶级指挥大师马泽尔亲任指挥与艺术指导。
  
  柴可夫斯基音乐会
  时间:2月26日
  演出地点:国家大剧院
  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在2010年春正式亮相,连续参与了歌剧《西施》、《卡门》、《茶花女》等剧目的演出。此次演出选取歌剧《叶甫盖尼·奥涅金》中的《波兰舞曲》等柴氏交响曲进行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