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过年静悄悄

2011-12-29 00:00:00孟繁佳
中国周刊 2011年3期


  隋唐里有个章节叫闹花灯,一帮子好汉借着元宵节看花灯时大打出手,虽说是除暴安良,结果,闹得不亦乐乎。后来水泊梁山也在上元节上玩了几出闹花灯,结果,闹到受招安去做了朝廷的替死鬼。说到现今的元宵节,北京也闹得风风火火的,有一年观灯桥上拥挤踩踏,结果,闹成一段惨剧。
  从古到今的结果就是一个闹字,可见元宵节上,不闹是不成的。闹归闹,闹元宵之所以又叫闹花灯,这就和灯有了很大关联。灯上有谜语,文人的把戏。灯前有狮舞,武夫的玩意。再加上冲天的爆竹礼花,打着高悬满月,怎么闹都是最后的疯狂。
  元宵节里最后闹一闹,最令人揪心的是花炮。从除夕到十五,大城市都在提心吊胆地数着时间。可偏偏央视一把大火刚平息两年,那边沈阳又将第一高楼点着了。随后又有冯小刚调侃自己的工作室被业余爆破手实施了毁容,香港人搬动礼花弹却偏偏炸死在自家门口。我住的小区里,几乎每夜都有缤纷的礼花盛开在我家二十四层的窗边,害得我不敢走亲串友,生怕什么时候回家时,就落得跟邻家窗户被炸了个大洞一样的下场。
  今年春节没跟老婆回台湾,她说,北京这春节过得可太让我担惊受怕了。我调侃到,估计现在大陆鬼都住上高楼了,不然怎么花炮打得越来越高,越来越响了。不过,台湾鬼可能还在地面上遛达,我记得台湾花炮几乎都在地上炸。老婆立马神气地说,别看只在地上炸,但台湾花炮可是相当的有名。
  台南有个县叫盐水,以前晒盐的地方,相传百多年前此地瘟疫横行,众乡亲抬出关老爷,周仓先锋,放炮三天,结果瘟疫全消,故事大抵是这样的。可演绎故事的过程就不那么简单了,到盐水看蜂炮(盐水蜂炮是台南著名元宵节习俗)一定要全副武装才行,头戴安全帽,身着防护衣,领口塞严实毛巾,双层牛仔裤,脚下换上厚靴子,等到蜂炮炸开时,再如同赤足踏火盆一样跳来跳去,那才能抵挡火力十足的蜂炮塑料子弹的攻击。我问过台湾媒体的哥们儿,他说能让盐水蜂炮炸在身上才能祛除病邪噩运等等,这是由来已久的风俗了。
  不过,你要觉得这样就很惊险了,等看了台东炸寒单爷,你就该不寒而栗了,只裹着头巾赤裸着上身在花炮里钻来钻去……我只能夸张地报以惊骇的面孔,以及在随后的年节日子里,让无法想象的疯狂画面在头脑中乱串。
  但以上这些也只是个别地方的特殊习俗。我在台湾过年时,城市里却很少见到专门卖鞭炮的店铺。老婆领我到一家佛教用品小店时,才在诸多金纸香烛中看到少量的六角红盘状鞭炮盘。打开买回来的鞭炮,制作上也并非像北京爆竹摊上卖的那种“国营”炮精美,依旧是小时候记忆中那种略显粗糙、威力很小的千响小排鞭。
  和北京彻地连天的狂轰乱炸相比,台湾的除夕夜几乎就是在悄然无声中度过。偶尔传来的爆竹声和平日里谁家娶媳妇吃满月酒时差不了多少。开车沿市区街道去夜市时,在高楼林立的社区里,见不到满眼的花炮,闻不到刺鼻的硝烟。老婆说,谁会这么没水准在住宅区放炮啊。
  今年我只有想着老婆这句话,苦笑着,在家住的小区里,冒着密集的炮火,紧搂着小女逃也似的冲进楼厅中。
  老婆告诉我,台湾经济这些年不景气,民间自家放炮的就越来越少了。很多都是社团庙宇或干脆由政府组织一些大型户外庆典活动,在空旷的场地,即便是有几万人参与,也做到井然有序。而参与的民众安全问题,政府反复宣导,并请蜂炮达人反复示范安全装备和标准动作。
  爆竹本无罪,过节放炮也无罪,可这话要问问每年因放炮被炸伤的人,估计就不会这么淡定了。爆竹是什么,说到根儿上,就是点着的竹子发出的噼里啪啦声响而已。爆竹声中一岁除,除了旧“岁”,再吓唬吓唬“年”这两只人不知、鬼却觉得厉害的兽而已。而现在的爆竹,吓没有吓到鬼不知道,年年都把人吓个半死。就算是没吓到胆儿大的,漫天满地的硝烟也能熏晕了几位。
  政府解禁放炮原本是件利民的好事,可现如今的鞭炮早已摇身一变成无数枚小型炸弹,随时威胁着正准备用它消灭妖魔鬼怪的有钱或希望有钱的人。原本崩穷的变成炫富的,原本驱鬼的变成吓人的,这世界变化得实在有些无聊。
  从台湾到大陆,我似乎从费解中找到一种答案。若说放炮需要勇气,其实根本不需要把爆竹制作成炸弹,只要你有勇气,全副武装站到盐水几万枚蜂炮齐发的炮火中几分钟,想不当英雄都难。而万炮齐发过后,回到城市住宅的区域里,还是要回归人的理性。毕竟在老病妇孺的环境中,喜庆中也需要祥和需要安宁,那才是一种真正的喜福迎春。
  北京,什么时候不再让炮火连天的花炮闹腾了,那就圆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