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之后,流通领域接连着出事儿。
先说近点的,阿里巴巴CEO卫哲因“欺诈门”事件引咎辞职,引起一片轩然大波。支持者很多,质疑声也不断:又是一场马云秀?是否下手太重了?办公室政治?为何这个时机?为何对“政委”邓康明留情……
我还是宁愿正向解读这件事情。马云不如此刚性执行,不足以产生足够震慑,企业赖以正常运转的根基就会动摇,更何况阿里巴巴一直号称要做“价值观驱动”的企业。史玉柱颇为叹服马云的魄力,“如果换我坐在马云椅子上,说不准会缺乏魄力而破坏公司规则”。规则之下,人人平等,CEO也不能幸免。
更重要的是,在当下中国,还鲜有说以“价值观驱动”取代“增长驱动”的公司,在一切以利益导向而商道沦丧的企业界,这显得多么的难能可贵。很希望这样的口号不是口号,而成为真正的价值追求和行为准则。所以,当听闻马云为了价值观问题而痛下杀手时,我的第一反应就只能是支持了。
近30年的粗放发展,中国企业太喜欢“变”。制度只对下,不对己,不对亲信,不对高管或功高者
;有利就是娘,其他通通可变通,也不管什么伦理道德甚至法律,条条大路通罗马。结果呢?人心不归,市场不信,企业面目全非,也不长久。
这种喜欢“变”还颇具传染性与渗透力,连顶级的沃尔玛、家乐福也要来“随俗”,赚了成千亿的钱,还要为点虚假促销、标牌价差的小利失了信誉与身份,在2月份被课以上千万的处罚,虽然不多,但令人惋惜。如果说两大超市的“欺诈门”更大可能性还在于管理不善不细,那么家乐福来中国首创个“进场费”,就不能不说是种价值变异,合了市场,但却有违商道,也成为腐败温床,未免变得离谱。
也有宁“死”也不愿“变”的。同样在2月,百思买宣布关闭在中国的全部9家门店,相当于撤离了。百思买在美国大获成功,却在中国折戟,根本上还是个管理思维问题,沉浸在美国那一套,相信只要坚持就能成功,但并不是那回事。有人说“外资企业在中国要么坏,要么死”,我不赞同,也有不少外企在中国不作恶也活得很好,商道要坚持,但是经营方式要灵活。
企业管理的“变”与“不变”,其实很简单,就如人要坚守人道,企业的价值观、商道、愿景、制度的执行等是不可被跨越的,此为“不变”;而为了这样的价值观和愿景,根据市场环境作出应对的经营管理方式、制度设计、流程规划等,却应如水流一般,有形又无形,灵活又机动,此为“变”。
难在哪里呢?难在日常琐碎中,人们并不意识到每一件事的轻重,就如跨越马路上的红黄白线一般,轻易而随便地穿越了质的界限;难在人们习惯了重复和惯性,不愿意去常遇常新地思考自我的定位与应对。
本期杂志的封面专题,与管理的“变”有深刻关联。当经济社会的发展越来越依赖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当新生代员工越来越成为中坚力量,固有的管理思维与方式,正在遭遇普遍挑战,老一套已经越来越行不通了,“反动派”也越来越多了,怎么样“与时俱进”,是企业必须面对的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