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前的5月,一本以沉静、专业、切身、诚意、雅致为气质追求的杂志诞生了,因为这样的追求,它在众声喧哗里,显得默默而恬淡,尽管它也是踩在了巨人的肩膀上。
3年后,这种沉静的力量,就如它诞生时春天般无以遏制的生命场,在中国的企业界里蔓延开来。当然,这种蔓延,靠的不是声嘶力竭的呼喊,不是强行或委屈地塞与,而是一份出版物与企业界相共同的呼吸,是深入骨髓的对于奋发向上的共鸣,是深刻研究实践后对于知与行的温暖握手。
3年,在中国企业执著前行的漫漫长河里,不过弹指一挥,然而这三年极致汇聚了我们所能想象的哀与幸。汶川大地震与日本核泄漏,奥运会与世博会,金融海啸与北非战乱……就是在这样的极端环境里,中国企业不断地拨云望眼,精耕细作,努力生长。
包括这三年,中国企业在一次次的野蛮与磕碰后,也越来越明白了一个道理:公共制度创新的红利已经边际递减到了一个几乎停滞的时期,制度性机会将越来越少,“关系经济”与“胆魄企业”将退出主流,市场发现型企业必将走向市场创新型企业;而推动产品创新、研发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市场创新等的根本,将越来越系于组织管理能力之上。
这样的观念转变与能力转移,正是成就了我们这样一本杂志的基础与价值。依托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丰沛的智慧与研究力量,我们将目光、心灵以及大脑,专注地沉放到企业的实际运作中去,忧企业之忧,思管理之难,总结教训,结晶先进,创新理论,力图给出务实而现实的成长地图。回头看,我们曾经的努力,在今天依然有着不过时的现实意义,甚而更加彰显。
一路走来,寒冬酷暑,1000余天如同一日,我们只有一个身影,那就是俯身探寻,用心思考,严谨输出;而中国企业的每一个灵感与创新,每一份成功与进步,都让我们欣喜而信心蓄积。更加让我们踌躇满志的是,虽然也只是3岁的小儿,但我们的每一步跋涉,都得到了许多国内外管理大师和大家们的倾情帮助,是他们,以及那么多的优秀企业家们,和我们一起穿越企业环境之变,一起内省企业长处短处,一起思考如何突破管理、实现领导。相信这样的思考与实践,将为中国企业的持续成长,为一个阶层的蓬勃壮大,为我们身处这个社会的不断进化,贡献其应有的、现实的也是必然的贡献。
值此杂志创刊三周年之际,我们将1300余篇曾经精心打磨的文章再作筛选,尤其是那些余音日益厚重雄浑者,分门别类,以《中欧商业评论》丛书的形式结集再现,让那些源于实践并始终吟唱的思想,不再囿于出版形态的限制,能始终出现在读者诸君们的眼前,供大家品读,学习,以及批判。
同时,这样的结集再版,也蕴含了我们的感恩之心,感谢我们的出版方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和上海远东出版社的持续扶持,感谢学界和企业界作者们的持续研究与撰稿,感谢在我们三年的执著前行中,给予我们各种大小帮助和微笑的所有人们,包括你,我们亲爱的读者。
我们的三周年丛书系列,分设领导力、人文、市场营销、变革、国际化、封面专题等子集,将陆续推出,敬请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