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丽香
(厦门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福建厦门 361008)
对高专院校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形成性评价的思考
林丽香
(厦门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福建厦门 361008)
针对各高校体育教师对学生身体素质普遍下降的趋势明显的现状,通过调查研究和校本实践运用等方法进行探究。探究其产生根源是:以往的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指标的评价目的集中倾向于一次性的测试成绩就确定学生本学年在校期间的体质健康状况。通过新课程改革,明确体育课程形成性评价的目的和功能性,确定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校本评价特征、评价类型、评价内容与方法。让形成性评价更加清晰化,具体化,为高专院校体育教育工作者提供相关技术参考,以实现“构建高专院校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形成性评价体系”的新的评价理念。
形成性评价;评价类型;评价内容;评价方法
有机体的根本特征是活动,活动表现为过程,过程则是构成有机体的各元素之间具有内在联系的、持续的创造过程,它表明一个有机体可以转化为另一个有机体,因而整个宇宙表现为一个生生不息的活动过程。[1]现实世界就是一个过程,过程是由一系列事件组成的,事物的本质通过这些事件表现出来。学生体质健康指标的测试评价的重要理念是:评价不是为证明,而是为了改进。构建科学化、制度化的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形成性评价体系,有利于改进传统的学生体质测试评价方式,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锻炼身体;并在各维度建立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新评价机制,力求在研究中不断完善,创设出一种能鼓舞人心,积极参与锻炼的激励性评价体系。
1.2.1 跟踪学生学习过程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采取不同的学习方式,不同的学习方式又会导致不同的学习结果。而现有的评价方法与评价工具,更多地侧重于对表层式学习方式所产生的学习结果的评价与测量,对于那些由深层式学习方式所导致的学习结果要么不予关注,要么无法评量,从而形成一个评价的死角。这是导致学生采用表层式或者成就式学习方式进行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其结果是形成一个“表层(成就)式学习方式——低层次学习结果——表层(成就)式学习方式”的恶性循环。过程性评价是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方式,通过对于学习方式的评价,将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到深层式的方向上来。所以过程性评价很好地填补了上述的评价死角。比如,过程性评价中的学生自评、互评的方法,可以使学生逐步把握正确的学习方式,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掌握适合于自己的学习策略,从而真正提高学习的质量与效果。其结果是形成“深层式学习方式——高层次学习结果——深层式学习方式”的良性互动。
1.2.2 注重非预期结果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丰富多样的,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学习经历,从而产生不同的学习结果。传统的目标导向的学业评价,是将评价的目标框定在教育者认为重要的却十分有限的范围内,这种做法使得很多有价值的教育目标被忽视,评价导向的积极作用被削弱。过程性评价则将评价的视野投向学生的整个学习经验领域,认为凡是有价值的学习结果都应当得到评价的肯定,而不管这些学习结果是否在预定的目标范围内。其结果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学习经验的丰富性大大增强,正是现代教学所期待的最终目标。应当指出的是,过程性评价也会对学习的结果进行评价,与传统评价所不同的是,这里的结果是过程中的结果,并且其评价标准不是预设的,而是目标游离和价值多元的。
形成性评价中的学生自评、同学们互评,是指在一个阶段的学习锻炼结束后,学生对于自已和他人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训练方法、学习态度、学习情感进行自我反思与相互评价。教师评价则是对学生自评与互评的情况及通过一阶段的身体素质的学习与训练测试结果进行引导性与量化性评价。这样的评价即关注学生锻练的动机与情感,同时也关注学生学习锻炼的结果。
关注学生在体质训练过程中的动机,了解学生的不同爱好。对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进行检查和监控,有针对性地进行项目之间的引导和转移。比如,有些学生对于体质测试项目训练感到枯燥乏味,此时你教他跑、跳,他要么说身体不舒服,要么说脚疼等借口,有的甚至躲着你到篮球场或排球场打他喜欢的篮球或排球,这个时候批评是起不到多大效果的。但作为教师你要从篮球、排球运动中可以提高耐力、速度、弹跳能力这个角度去做工作。让学生打篮球比赛训练耐力,练练排球扣球训练弹跳能力,这样通过两者之间的有机联系,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点,然后让学生在篮球比赛与在排球的扣球中找到成功的喜悦,让他重新自觉地进入体质训练中,从而更加积极地投入到身体素质训练中,遂渐的把外在的动机进行内化。
学生体质测试项目的设立,让学生在学习训练过程中的每一阶段时间可以检查自己身体素质的达标情况。培养学生的自我分析、自我评价能力。比如,10级护理班学生在刚入学后第三周对他们进行800 m、50 m、立定跳远、跳绳4项体质健康指标项目测试,结果发现初次测试,大部分同学测试出的成绩与达标成绩很有差距,经两个月练习后,再通过两次测试,结果发现有进行形成性评价班级的同学大部分能够达到大学生国家体质健康测试标准,而且每次测试都较前一次进步。这样学生可以明确自己在学习训练过程中所取得的成功和不足,能够比较客观地进行自我评价。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随机抽查个别小组的学习情况进行过程检查,也可以直接与小组成员进行对话交流,了解学生掌握身体素质的运动技能、学习态度和情感行动,让学生接受体质健康测试这一教学环节,端正学习的动机,调动学生的运动参与由消极转化为随从。让学生逐步融入到体质测试各项目的学习与锻炼中。
体质健康项目的锻炼是身体的学习,身体素质的学习与锻炼有明显的外显性,同学和教师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和体验。通过相互比较,同学们之间的差距就暴露了,失败者或者是劣势者就会产生一定的挫折感。这种挫折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受到挫折后的心灰意冷、畏难情绪。教师此时的评价重点在于怎么看待挫折。由于体育学习具有明显的集体性,这时需要同学与同学进行合作交流。有些同学缺少与人交往的技巧,这个也不可怕,可怕的是缺少和谐人际关系的情感。教师对这类学生的评价要先对其进行交往的技巧性的教育,让他们融入集体,鼓励坚持训练后再做出评价。由此,体质测试的每一个阶段,不仅要关注学生测试成绩是否增进,更应该关心其心理健康。
为了能更客观地反映学生体质健康状况问题,本课题将对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形成性评价内容的三大指标体系进行评价,采用了测试评价与非测试评价相结合,使得评价结果更能体现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真实情况。如表1。
表1 形成性评价内容指标体系
3.2.1 定量与定性相结合
教学评价有两种形式:其一是针对指标系统的评价;其二是概括性问题的评价。如在对外显的运动成绩、身体素质、身体机能变化等指标进行评价时,采用定量指标测量与评价,以提高形成性评价的客观性和准确性。而对于一些情感类非智力目标的评价一般采用概括性问题方式进行定性评价。但在形成性评价中有的即使是定量测得了相关的评价数据,也必须以定性分析才能实现发现问题、肯定成绩,指导学习的评价目的。因此,在对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形成性评价必须重视定量与定性相结合作。以定性评价为主。
3.2.2 学生自我评价、小组长评价、教师评价相结合
学生自我评价是指在学习训练过程中对自已的学习态度、情感与行小组长的监督下进行锻炼、测试、评价,每一阶段结束后,由体育委员以小组为单位收齐交给教师检查,教师针对该阶段学生的反馈、小组长的评价、教师对学生体质健康测试评价情况综合起来采用分值评定。并对评定成绩不足的同学提出建议与要求,同时把第一阶段所反馈情况的好与否作为下一阶段考核的一项重要依据。
(1)教师对学生体质健康指标测试目的只倾向于终端性的一次测试评价。这种长久以来形成的评价思维方式很难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缺乏对学生体质锻炼过程性评价的经验与反思。
(2)形成性评价的出发点应从评价目的展开。体现在每一阶段的学习锻炼,每一阶段的情感表现等环节,它贯穿于整个学期的体育学习过程,它不仅可以为终结性评价提供依据,也可以反映每个学生在体质锻炼过程中的进步轨迹。
(3)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形成性评价的内容与方法是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应根据每个学校的学生自身的特点进行编写的,是一个要不断完善,不断地查漏补缺,不断地激励促进,不断发展的评价过程。这样才能使学生在一个严谨、轻松、自主的氛围中愉快地进行锻炼,提高身体素质。
[1]阿尔弗雷德·诺思·怀特海.过程与实在[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3:30.
[2]编写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6.
[3]李雁冰.课程评价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113.
On the Construction of Formative Evaluation of Physical Fitness Test for College Students
LIN Li-xiang
(Xiamen Medical College,Xiamen 361008,China)
This research is to more objectively understand the student's health condition.The paper adopts documentary method,experimental testing method and mathematical statistical analysis to analyze comparatively 180 students from six nursing classes in four physical health indicators.The results show that:after three stages of learning and training,four indicators of physical health of the student testing data have improved significantly;the construction of physical fitness testing and evaluation program of college students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students'autonomy in learning and the exercise.
formative evaluation;evaluation type;evaluation content;evaluation method
G 807.4 < class="emphasis_bold">文献标识码:A
A
1007-7413(2011)05-0054-03
2011-09-06
林丽香(1966—),女,福建晋江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学。
[责任编辑 魏 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