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谠
摘 要:当今时代经济社会的发展对作为社会瞭望者的新闻媒体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不仅要及时准确报道发生了什么,还要提供更为全面、深刻的深层信息,才能满足在社会转型期人们对错综复杂事件或问题的信息需求,帮助其认清本质,以更好的协调环境适应行为,进行有效的社会生产生活。
关键词:媒体新闻报道
[中图分类号]:G21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1)-16-0178-02
媒体多样化的今天,信息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使抢占新闻制高点—新闻时效—赢得竞争优势的传媒观念已日渐式微,而能否有效利用与挖掘有限的“共享”资源变为“独享”就成为增强当代传媒竞争力的关键,尤其是报纸面对新媒体时代的挑战更是在深度报道优势上下足了功夫。
于是,深度报道成为当代新闻领域的宠儿。
被称为“最有良心”的周报《南方周末》是国内有巨大社会影响力的主流大报,引领了一代中国新闻人的新闻理想,在敢言与能言方面发挥舆论先驱、推进社会改革的传媒使命。一旦发生重大事件,最有勇气接近真相的媒体中总有南方周末的身影:在“南丹矿难”事件中最先揭露矿难发生的深层根源;在“马加爵”事件中跳出众媒体从道德层面的批判,为我们还原了一个活生生的马加爵;在“发廊女之死”报道中阐发了国家为实践“穷人经济学”的努力与无奈等等广为人知且有深远影响的深度报道,把新闻事件真相真实地呈现出来,展现了《南方周末》观察事件的逻辑和角度,在众声喧哗中发出了自己的声音。
其新闻实践包括新闻业务的成功,新闻报道的文本写作显然功不可没!惊叹于它的巨大传播影响力,不禁肃然起敬,研读它一篇篇深度报道,以期对深度报道写作要义作初步探讨,为今后新闻写作实践积累学习经验,期望对新闻深度报道写作有所裨益,更好发挥其强大的传播效应。
一、提炼深度主题
主题的提炼是新闻写作中必不可少且十分重要的环节,深度报道较常规报道信息量更大,包含关系错综复杂,是否能提炼出准确恰当、思想深刻、意义深远的主题对于深度报道写作更为重要。
(一)紧扣时代脉搏
将单个的新闻事件放到大的社会背景中,就能凸显其新闻价值之所在即“滴水太阳”,一方面详尽剖析采访对象特有的深层内涵,更为重要的是掌握事件问题所处的时代特征和时代需求,站在形势全局的高度考量,否则就很难充分开掘事件的深层资源和它重要的时代价值,且往往这样的报道影响人群多,报道价值大,才值得媒体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去做深度报道,进而让读者超越事件本身,得到事件之外更多的理解思考。
《南方周末》在4月29日“南平杀童案”事件报道中,淡化该案件的动态进展过程,集中展现事件所承载的整个社会的道义与法律权威之间的对决; 8月12日头版“舟曲特大泥石流”事件中,在宏观历史的广角视野中叙述了舟曲的努力与现行制度的矛盾等等,悲剧色彩、悲愤之情、警戒之意,跃然纸上,造成强大的社会舆论与影响。
深度报道的主题无不呈现出一种特质。或与当前党的现行政策、国家法律法规相关,具有全局的指导意义;或从读者角度选取读者普遍感兴趣的具有方向性的新事物,新问题,拓展报道深度和广度满足读者需求;或针砭时弊当前具有普遍性的问题,极度接近事实真相,或从个案引发普遍的社会思考,帮助政府查找问题症结,寻找最佳解决方案,为人们排忧解难,推动社会制度变革和法制进步等等[2],这些重点难点疑点的选题主题提炼尤其注重报道的时代性,具有广泛的现实意义。
紧扣时代脉搏,跟随时代形势,深度报道才会焕发出生命力,“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二)突出选题个性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有的媒体能看到或找到别人没有看到或找到的深度报道题材;面对不同报道题材,不同立场、不同观点的新闻媒体会有不同的侧重点;同一选题,各家媒体的受众群不同,因而媒体关注事件的角度也会有所不同。
深度报道不论是选题还是报道角度都会受到媒介定位、记者认识、目标读者群等多方面因素制约的,必然是各具特色,这些为媒体的深度报道搭建了广阔的平台[3],然而关键是各家媒体尊重报道对象本身的客观性,更要结合本媒体内外实际传播环境与报道优势,建构准确、独特、新颖的报道视角,形成自身核心竞争力,才会在激烈的新闻市场中占据主动地位。
二、安排深度布局
深度报道选题的重大性要求对事实信息进行深度与广度挖掘,关注事件与社会与人复杂的社会关系:既有关于事实的信息,又有对事实意见的深层次信息;既有关事实原因的,又有关于事实发展趋势的;还有展示事件在社会建设整个环境中的地位与意义等相关的背景性信息,思索事件或问题的社会影响,提出建设性意见……在有限的篇幅内如此大容量信息只有有序有效展现,才能为大众提供关于新闻事实清晰的多角度、立体化的事实认知。
然而《南方周末》也从更为宏观的角度为我们提供了深度报道的格局安排。从编辑学角度即集中式编排[5]:对于复杂的新闻事件或问题,单篇深度报道有时仍不足以立体、全面、深刻展现事实面貌与意义,传达作者报道主旨,根据采访得来的素材内容、性质、侧重点不同,也仍然可分化出报道对象其他突出主旨,须分篇章加以阐释,形成关于该事件或问题的多篇各具特点的、有着不同报道视角、不同的引用资料、不同表现意义的作品集纳配置,造成报道强势,而在稿件之间是一个不断接近问题实质、报道主旨升华的过程,加深着读者对事件的深度理解。
三、写作深度文本
(一)新闻背景——时空纵横中展现意义
深度報道突破了“一人一地一事” 的模式,改变了新闻诸要素原有的时空观念,把现在发生的事追溯到过去、延伸到未来;把现场发生的事扩大到一切相关的地点;把当事人扩展到一切相关的人和相关的事;把表面的原因推进到深层的原因[6]。这是对深度报道“深”的内涵诠释,而这要在很大程度上借助于背景材料的使用。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的教授麦尔文·门侧认为,不使用背景材料,几乎没有什么报道是全面。忽视这个忠告的记者,他们决不能给读者和听众提供充分的情况。
更有学者对新闻背景作了专业性的表述:横向的背景信息,事物或问题涉及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环境、风俗、道德等各方面情况;纵向的背景信息,有关事物或问题过去的存在状态,新闻事实的社会影响力与事实发生的社会背景有紧密联系,披露的大量历史背景,以深刻分析事实相关原因,给读者以启示;相关性信息,其他客体与报道对象相异或相同的信息,将它们集中刊出,有力地揭示新闻的深刻内涵;前景性信息,有关报道对象未来发展变化的预见性信息[8],背景信息参与的新闻报道无疑比平面化的新闻报道本身更能满足读者的需求与兴趣。
新闻背景适时出现在报道文字中,拓展了报道的广度与深度,同新闻事实浑然一体共同构筑读者对事件问题的认知,提供了纵横的环境认知,满足读者多方面、深层次的信息需求,更接近事实的真相。这就是背景材料在报道事实中的魅力,使报道有了宽度、厚度、力度。
(二)理性思辨——媒体的社会担忧与建设性努力
偏见无处不在。如果某种偏见是普遍性的,新闻事件可能就被集体性地扭曲,真相可能被遮蔽。因此需要媒体走出集体偏见,把新闻事件真相真实地呈现出来[9],有自己观察事件的逻辑和角度,不被表象真实和简单正义遮蔽双眼。即使自己的“声音”是不全面的,甚至有些偏颇,也会是组成新闻真相的一片“马赛克” [10],使人们对新闻事件的关注和理解多一个视角。
新闻事实本身是复杂性与历史性的结合体,不论记者对新闻事件持何种感情,都要客观地、充分展现新闻事件的复杂联系,不同利益主体的立场与冲突,在深层的真实当中,使事物现象的多样性、矛盾的复杂性、影响的广泛性、意义的重要性得到立体呈现,只有这样才能使读者全面理性看待事件问题,促进社会行为协调与问题的解决。
的确,浮于文字表面的东西对于读者来说是廉价的,对于媒体也是一种职业失范。记者借助严格的新闻专业表述把自己深沉的情感和评价“藏”在叙述的背后,往往产生扣人心弦的力量,其内在的思辨力量引发读者自我思考、警醒,达到报道主题的升华和思想的启蒙,引导人们走向更加自由化的思想交流。
近年来电子媒体、网络媒体也正在尝试做深度报道,并取得了显著成绩如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焦点访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纵横》、《追问新闻》以及近年来网络媒体开辟的深度栏目等等,“深度报道”正从原产地—纸媒体开始向他媒体进军,获得更大的表现空间,发挥着自身强大的传播功能。随着新闻实践的发展,深度报道样式必然有更绚丽多彩的形式与内容,而样式的多样化意味着多元的写作手法,意味着写作者有了更大的自由创作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