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师陈捷的家在上海闵行区。2002年,他厌倦了两年内搬家数十次的生活,用全部的积蓄果断拿下了看到的第一套房子。
123平米,自己设计,自己装修,乍看之下还以为是单身宅男居——女主人的东西都藏在了衣帽间里,为婴儿准备的小木马上放了男主人的碟和书。
大胆的恋旧
三室两厅的屋子,露台改成阳光充足的榻榻米客厅,客厅改成超大容量的书房,主卧洗手间干脆废掉,变成衣帽间——单是在房屋结构上的改装,就不能不谓之大胆。而在洗手间里,居然可以看到鲜有人用的木材化身为镜面底墙。“不担心太潮木材会烂吗?”陈捷笑着说,“也担心过,可是等到木材腐烂,这房子也该重装了。”
改装后的超大书房里,占半个墙面的吊顶书柜成了最引人注目的焦点,也是陈捷的得意手笔。他用酒红色黑胡桃木作底墙,书柜漆成白色,格子分隔整齐有序。因为嵌入底板的深度足够,吊顶的力度也足够,即使装满了书也不用担心书柜会在某一天坠落。在这样的“精神高地”,一方长石作书桌,摆上三台电脑都不嫌多,设计宅男可以在这儿闲适地享受和思考人生。
虽然在设计上大胆,但书生气的陈捷十分追求“旧”的境界。书房中的八仙桌,是他在老丈人搬家时拿回来的。别人的弃物他的宝,从老丈人的爷爷辈传下来,这桌子短说也有百年历史,辨得出是常州一带的工匠打造的明清风格。而书房与卧室转角处的花架,竟是从垃圾堆里淘来的。
七八年前装修的时候,陈捷还担心深色的墙面会有把房子做旧的感觉,现在他反而希望自己的屋子愈旧愈好。大书柜上放的都是大学时读过的书,一套《美学》早已书脊发黄;某一年回南京与朋友相聚拍下的黑白照,用复印机复印一遍再裱进相框;听复古设计感的Tivoli Audio收音机,需要手动调台才能找到自己想听的频道。
实用的装饰
陈捷在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读的装饰专业,在壁挂、漆艺等传统工艺上都有所涉猎,因此对装修材质的考究与敏感度高于常人。他称自己爱旧的东西,更多的是因为旧东西做得好。家具是实用的物品,要有坚实的结构、良好的品质,其次才是装饰。
买装修材料时,陈捷并没有只挑贵的,地砖、涂漆、木板等都用了尽量环保和实用的材料。最贵的材料不在眼及之处,而是隐藏于房屋内部的水管和电线。
在装修漆的选择上,陈捷只在天花板用了乳胶漆,大部分墙面则用海藻泥粉刷。海藻泥透气性强,无气味,上墙之后会形成一些粗糙的颗粒。这是他想要的效果。
在木料的选择上,陈捷也有自己的偏好。之所以收集八仙桌、老花架这样古旧的家具,更多是出于对传统木工工艺的信赖。他家中也不乏现代感的宜家书柜和搁板,但现在木制家具中普遍运用的刨花板,因为由碎木屑加胶粘剂压制而成,运用了过多甲醛,不仅不环保,实际经济耐用程度也远不如老木匠实打实刨出来的木板。
大学毕业后,陈捷只是想来上海“看一看”,没想到真的在此定居。本想“一个人住,就不用那么大的客厅了吧”,索性就把最大的面积腾给了数以千计的碟片和书籍,它们成了屋里最大的装饰。而洗手间里安置的两个洗脸池,当时也只是想“有朋友来住,两个人刷牙不占地方”,反而有了特别的对称美。成家之后,他也没有像许多人一样把婚纱照装上一面墙,但书柜格子里能见到他与妻子一起走过的地方。
延伸的呼应
在陈捷随性所为的设计中,总能不经意地发现细节的呼应、从一个空间到另一个空间的自然过渡。
从客厅的榻榻米到书房的青砖之间,并没有瞬间切换的感觉,而是将榻榻米的木板延伸到书房,与书房到卧室之间的松木屏风相映成趣。这道硬朗的屏风是餐厅空间的延伸,一般人会以为它不过是个隔挡,陈捷偏将厚实的松木打磨成了4片,藏于屏风后的花架和山水画,在缝隙中隐约可见,层次感立刻凸显,同时为卧室增强了私密性。
砖石也在其间遥相呼应。书房和餐厅连接处,全部铺上大块青砖,显得大气稳重。在餐厅的一整面墙上,陈捷特意贴了长形青砖片,打造一面独特的砖墙,与地砖连成一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