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律师阿明前阵子在美国某网站发博客,寻找30年前在北京读中学时暗恋的女生,结果这文章真的被网友转到了南半球,精确地出现在那女生的屏幕上。阿明接着号称该被禁网站可以通天,原因是,政府有些决策就是参考他的文章作出的。我对此深表怀疑。不久后,他写了一篇日本地震天谴论,据说有律师把它打印出来交给了日本裔法官,幸好这位法官没有徇私废公……
阿明问我,你为啥从来不写自己的故事?我还能说什么呢——这是自由欢快地造着自缚的茧。
有句话说得好:“过去人是独立秘密的个体,要让自己公开很难;现在人是开放的个体,要让自己有秘密也很难。”本打算去纽约一家媒体工作,后来决定先读书,几天后便离开了。领导后来给我打电话,突然说出了我的网名。他说:“你在网上的一百多篇文章我全读过了!”我当时极力回想,到底有没有写过什么让自己显得没心没肺的文章。再比如,当朋友在Gmail上发了一个关于进化论的链接给我后,旁边的小广告竟然全都变成和达尔文有关的内容。是有一点儿毛骨悚然。
在美国,一些公司帮助雇主搜集雇员永远不想写在简历上的信息,也有公司向个人提供不菲的服务,让别人在百度或者谷歌搜索你的名字时,先跳出来你的光辉事迹,迟些才是八卦。像我这种一次都没搜索过自己名字的人,是不会成为他们的客户的。
为了打击恐怖分子,美国某局去年提出要在部分车辆上安装跟踪器,此举遭到美国人的极力反对。报纸更用上了奥威尔的“老大哥”一词。从小接受集体主义熏陶的我实在看不下去——比起再倒一栋世贸大楼,牺牲点个人隐私算什么?但他们就是在意这玩意。暑假和朋友去图书馆,进门时被拦住验ID,比对黑名单。朋友问:“名单上的人做了啥?”答:“看了不该看的东西。”我们不在黑名单上。但一到图书馆里,美国友人再也坐不住,不到10分钟就跑路了。
我们都有老大哥恐惧症,可又喜欢在社交网络上分享更多照片,在网上聊更多的秘密。听说谷歌正在研发新产品,把电脑硬盘里的所有东西存储到网络硬盘上。到时,电脑彻底解放了,可个体的信息恐怕真的既“自由”又“自缚”了。谁要了解谁,一目了然。赶紧买谷歌的股票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