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老工业区创意转型路径研究:以北京石景山为例

2011-12-28 07:24梅,刘高,刘东,戴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11年6期
关键词:石景山工业区转型

尹 贻 梅,刘 志 高,刘 卫 东,戴 俊 骋

城市老工业区创意转型路径研究:以北京石景山为例

尹 贻 梅1,刘 志 高2,3*,刘 卫 东2,3,戴 俊 骋4

(1.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北京 100101;2.中国科学院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01;3.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 100101;4.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北京 100875)

城市老工业区改造是当今城市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科学问题。近年来,发展创意产业成为发达国家和地区实现老工业城市再生的重要战略举措。国外对老工业城市创意转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老工业区创意转型的现状与成效,而较少对其机理层面进行理论剖析。该文以路径依赖和路径创新为理论依据,以北京石景山老工业区创意产业发展为例,研究城市老工业区创意产业发展的路径和机理。介绍了路径依赖、锁定、路径创新等概念及其对老工业区转型的解释;分析了石景山老工业区的历史由来及存在的问题,探索了石景山老工业区创意产业的发展路径,即工业设计与研发、数字娱乐产业和娱乐休闲旅游业;最后提出政府在转型过程中所应承担的责任。

路径依赖;路径创新;城市老工业区;创意产业;石景山

0 引言

城市老工业区转型是一个世界性话题。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欧美发达国家陆续进入后工业社会,第二产业的比重日趋下降,第三产业逐渐兴起。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社会结构的变迁,许多老工业城市原有的城市结构和布局已经不能适应发展变化,部分老工业区出现了功能性和结构性的衰落。学术界就城市老工业区如何摆脱低端锁定的困境并实现产业的升级、转型以及如何协调好产业、环境、社会的关系走出一条适合城市自身发展的科学道路等问题进行了探索[1-3]。各国政府也不断探究城市老工业区转型之路,部分城市老工业区通过积极培育第三产业,促进产业转型和空间调整,由工业生产区转变为金融、贸易、科技与文化等功能区。

随着市场经济建设、城市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加快,我国许多大中城市的老工业区面临着和欧美国家城市老工业区一样的挑战。这些曾经的国有企业聚集区和商业区,出现了国有企业活力不足、下岗和困难群众增多、基础设施老化、生态环境脆弱等问题[4-7]。西方老工业城市再造的成功经验为我国城市老工业区的转型提供了借鉴。各城市老工业区在转型过程中也创造了不同的模式,如上海杨浦区通过工厂迁往外地,改造老厂房,依托复旦、同济等大学发展研发、设计产业,有效地促进了杨浦滨江老工业聚集区的转型;成都市东郊区通过“腾笼换鸟”,将工业企业向市郊分散迁移,成功地将东郊工业区改造为金融商贸、科技产业、旅游休闲核心区;武汉桥口古田积极利用“汉正街牌”,成片改造老企业,发展商贸业。

在全球经济进入以知识为核心竞争力的时代背景下,创意产业蓬勃兴起,发展创意产业能兼顾城市老工业区的经济、生态、社会等方面的复兴与转型,成为发达国家和地区实现城市再生的重要战略举措[8,9]。我国学者也对在城市工业区发展创意产业进行了探索[10,11],但当前国内外对城市老工业区创意转型的研究,对机理层面和区域转型路径的深入探索尚不多见。本文试图弥补这一研究不足,以路径依赖和路径创新为理论依据,以北京市石景山为例,研究中国老城市老工业区发展创意转型的路径及机理,为其他老工业区转型发展提供借鉴。

1 城市老工业区转型路径的理论解释

如何根据本区域自身发展基础和发展环境制定加快城市老工业区改革发展的策略,已成为现代城市发展中的一个紧迫课题,也是当前理论研究的热点之一。国内外学者从产品或产业周期理论[12]、产业结构或所有制结构[13]、技术创新能力[14]、地域文化[15]等角度对城市老工业区改造进行了理论探索和案例研究,但很少对城市内部老工业区转型的路径进行研究。本文认为,即使在同一城市内部,由于产业发展基础、城市发展阶段各不相同,转型路径必然存在差异。路径依赖成为理解社会经济系统演化的重要概念,也是探讨城市老工业区转型的重要分析工具[16]。

1.1 路径依赖及其在地理学中的引入

路径依赖(Path dependence)最早是古生物学家提出的,后来经济学家将其用于技术和制度变迁分析[17-19]。20世纪90年代,路径依赖理论广泛用于政治学、社会学、经济管理和区域发展等学科,成为理解经济社会系统演化的重要概念。路径依赖理论强调“历史重要性”,即时间和历史在分析社会经济演化过程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认为经济系统敏感地依赖于初始条件,有力地解释了次优选择行为成为常态的现象。同时,路径依赖理论把收益递增机制纳入分析框架,试图从动态角度利用知识、技术、制度、外部性等范畴来理解复杂的经济系统,从而对一般均衡、收益递减等传统经济学的基本思想提出了挑战[20]。

路径依赖有着明确的地理学涵义,对区域发展轨迹有着强大的解释能力。经济学家曾引用有关地理的例子阐述路径依赖的概念。如David分析了马歇尔外部性,即技术本地化过程形成路径,并指出技术和制度是两种主要的“历史的载体”;Arthur则描述了报酬递增效应如何引起产业和城镇布局模式上的路径依赖。经济地理学家也强调地方经济发展是一个演化的过程,具有路径依赖特性、历史不可逆性,过去的发展路径、结构和结果制约着现在和未来发展;认为报酬递增、路径依赖是重要的经济活动空间现象[21]。

1.2 路径依赖与老工业区衰落

德国地理学家Grabher(1993)用路径依赖理论分析了鲁尔工业区陷入“锁定”的原因,认为曾经高度专业化带来的辉煌容易导致区域内企业和相关机构的“盲目自大”和“学习惰性”,他们不愿意关注区域外技术和市场的变化;同时,为了确保区域内相关既得利益,特意设置各种制度壁垒,阻止新的企业进入(政治性锁定),从而导致区域内认知结构、认知能力的高度同质化(认知性锁定),区域产业技术的僵化和产品的同构化(功能性锁定),最终致使老工业区走向封闭而僵化,陷入消极的“锁定”。Grabher的功能性锁定、认知性锁定和政治性锁定概念有力地揭示了老工业区衰落的表现和机理,并被广泛应用于各国的案例研究中。需要注意的是,这3种锁定可能是单独发挥作用,也可能同时发挥作用[22,23]。一旦本地产业出现锁定倾向时,该产业将逐渐成为一个封闭的系统,与外界的交换减少,在有限的区域内容易出现过度竞争的战略锁定。对单个企业而言,对外界的信息了解减少,创新能力降低,更能安于现状;一些企业可能迫于生存危机迁移到其他区域或行业。如果不进行重大的制度调整和创新,很难走出区域锁定的困境(Schamp,2005)。

20世纪90年代后,路径依赖被广泛应用于分析区域经济的非均衡发展、老产业区的衰落等区域经济学重大问题。但是,案例研究主要集中在西欧和美国等国家,对转型国家的关注很少。由于后社会主义转型国家与西欧国家在老工业区形成、发展与衰落等方面有所不同,Grabher的锁定概念在研究转型国家的老工业区转型过程中遇到了重大的挑战。简单而言,Grabher(1993)研究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至1980s的德国鲁尔老工业区。在这一时期,影响鲁尔老工业区的因素是重大政治制度,如产权所有制,因此Grabher关注的是老工业区内部成员之间的长期互动导致的锁定,即内生型锁定(Endogenous lock-in)机制。而中国和前苏联等国家老工业区则属于外生型锁定(Exogenous Lock-in),即由于重大的外部制度突变(从传统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转向资本主义或市场经济)带来的内部不适应。当然,外生型锁定也表现为Grabher的3种锁定形式[24]。因此,本文试图超越传统的路径依赖理论,利用北京石景山的案例研究转型国家的城市老工业区转型,解释其不同于西方工业国家老工业区转型特征。

1.3 路径创新与老工业区转型

经典的路径依赖理论认为,只有受到外部冲击,路径才会偏离以前的轨道而实现路径突破。但是,最近有学者提出路径创新的思想[25],并提出了路径创新的5个准则,即技术决定性准则(现有的技术是创造新路径的基础)、有意识偏离准则(企业家是路径的真正创造者)、实时影响准则(企业家的行为对路径产生实时的影响)、相互依存准则(企业家和员工必须相互交流)、最小误解准则(企业家通过决定信息分享者和分享程度对路径进行充分的控制)。Sydow等[26]认为两种方式可能导致路径终止,一是非计划性路径消失(Path dissolution),二是由于人为原因而在原有路径的基础上有意创造新的路径分支,即所谓的“路径偏离”(Path deviation)。

国内外城市老工业区发展表明,城市老工业区并不是如20世纪90年代学者预计的那样永远一蹶不振。事实上,国内外部分老工业区通过技术和企业组织的重构和区域发展制度的重塑,已经开始呈现复兴的迹象。而这一过程不仅需要企业家的集体创新行动[25],同时更需要政府有意识的战略引导。Tödtling等[27]以奥地利的斯太尔市的老工业区为案例,提出功能转型是老工业区振兴的一个很好的途径;Hassink(2005)提出,建立“学习型产业集群”有助于将老工业区从衰落中解脱出来;Schienstock[28]则提出芬兰资源型工业区应该向知识型产业转变。由于不同城市老工业区的形成动因、产业和技术结构、文化和制度背景不一,其转型方向也不一样。但是,从国内外老工业区转型的经验看,转型方向一般包括4种:提升现有产业的创新能力、通过多元化战略进入相邻产业领域、培育全新的高新技术产业和发展本地文化创意产业[3]。由此可见,培育和发展创意产业是实现老工业区转型的有效路径之一,并已被国内外老工业区广泛采用。

2 石景山老工业区形成、衰落分析

2.1 石景山老工业区的形成

石景山区是北京市新城区之一,是海淀、丰台、门头沟三区的重要连接点,是京西板块空间上关键的支撑点。石景山区现辖八宝山、老山、八角、古城、苹果园、金顶街、广宁、五里坨和鲁谷社区9个街道办事处,总占地面积84.38 km2,常住人口54.6万人。石景山区的现代工业发展起源于90多年前对当地煤炭和铁矿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其标志性事件是北洋政府1919年批准成立官办企业——龙烟铁矿股份有限公司。新中国成立后,根据“变消费型城市为生产型城市”的城市建设方针,北京开始向工业化城市方向发展。根据当时北京市政府的安排,石景山区重点发展钢铁、冶金等重工业。为此,北京钢厂、北京特殊钢厂等19家钢铁冶炼与加工企业先后在石景山区成立,逐步形成了“煤-钢-冶金”工业综合体。1983年,这19家企业合并组建首都钢铁公司(简称“首钢”)。首钢是北京最大的国有企业和全国十大钢铁企业之一,对石景山经济社会有着重要影响。即使在“十一五”时期,首钢每年对石景山GDP的贡献率也达到50%左右。由于重工业比例过重,石景山区在“十一五”前期依然是北京市唯一以第二产业为主导产业的行政区。

2.2 石景山老工业区衰落的原因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的提高,北京作为首都继续重点发展重工业已不符合时代要求。20世纪80年代,北京市开始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向国际化大都市转型。1985年,北京市开始搬迁污染型企业。首钢是城市环境污染的重要源头之一,为实现2001年申办奥运会时对环境质量做出的承诺,北京市政府决定搬迁首钢至河北唐山曹妃甸。自2005年开始,搬迁方案陆续实施。至2011年1月,石景山首钢工业区全面停产。石景山老工业区形成与衰落的原因与以鲁尔区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的城市老工业区形成与衰落的原因不同。石景山老工业区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其工业主要为钢铁和冶金,区内有影响力的企业多为国有企业,并且是中央政府直接管辖的企业。因此,该区域的功能形成和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重大的政策调整。影响石景山社会经济发展方向的重大政策主要来自两个层面:一是国家层面的制度调整,即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二是北京市层面,北京市由生产型城市向“中国特色世界城市”转型。其中,在北京举办奥运会成为影响石景山发展的重要历史事件。可以说,石景山老工业区的衰落很大程度上是重大的社会经济制度调整导致的,当然也存在老工业区内技术和经济结构不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因素,即也呈现出Grabher描述的技术僵化、认识结构同质化、利益捆绑导致不愿意接受新鲜事物3种锁定。但本文认为,在中国这样的转型国家,老工业区的发展和振兴主要受到来自更高尺度的制度调整的影响。

2.3 石景山老工业区转型存在的问题

随着首钢搬迁和经济结构调整政策的实施,石景山区面临着重大挑战:一是在首钢压产及涉钢部分搬迁调整的影响下,尽管石景山区经济总量依然保持一定幅度的增长,但是经济增长速度明显减慢;二是由于石景山区长期依赖传统重工业,在传统产业衰落的过程中,新兴产业并没有被培育起来;三是环境承载力不足,土地紧张,水资源相对匮乏,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环境脆弱;四是就业等社会问题凸显,据估计,首钢涉钢部分的搬迁将产生富余人员6.47万人,其中相当比例年龄偏大、技能水平较低,如何妥善安置待岗、转岗人员,成为石景山区亟待解决的难题。

3 石景山老工业区创意产业发展路径

如同国内外其他城市老工业区一样,石景山老工业区并未一蹶不振,而是通过一系列制度创新培育新的产业,尤其是创意产业,并呈现复兴迹象。奥运会申办成功后,北京提出将北京市发展为“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和“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并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为全市支柱产业。石景山巧借这一战略时机,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目前初步形成了以网络游戏、影视动漫、数字媒体及信息安全、工业设计等文化创意和高技术服务业为代表的创意产业特色区,全面推动区域经济结构调整与产业转型升级。据初步统计,目前石景山全区有2 700多家创意产业企业,实现收入160亿元,其中,网游动漫和数字媒体的企业就达700多家。石景山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路径,大致可以归纳为如下3个方向。

3.1 激活历史遗产,发展创意产业

石景山大力发展创意产业以应对首钢搬迁带来的经济社会和环境问题,实现老工业区的战略转型。石景山由以钢铁产业为主导的老工业区转变为以高科技与文化融合为特征的创意产业新区,是发展路径的创新,但同时石景山创意产业又是建立在该区旧的产业基础之上。这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图1):一是改造首钢老厂房发展创意产业聚集区。首钢搬迁后,石景山地区并没有完全进入“去首钢化”时代,而是积极利用首钢遗留的基础设施、企业品牌、工业文化和氛围,大力发展相关的工业设计和研发产业。承载工业历史的优秀建筑,如首钢遗留大量的工业厂房、仓库经过改建后,为创意产业提供了发展空间。典型的代表是原首钢二通厂老厂区已被改建为中国动漫游戏城,这是北京市与文化部合作的创意产业重点项目。二是利用老工业区无形历史遗产发展工业设计和研发产业。石景山地区内有很多大学和研究所,如北方工业大学、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电子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和信息产业部电子情报研究所等,还有10余所职业学校。石景山区通过积极协调,推进周边高等院校和研究所的创业和创意氛围,发展相关工业设计和研发产业。三是利用石景山传统的京西娱乐中心的历史积淀,发展创意旅游。石景山一直是京西历史文化重镇,同时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特色娱乐康体设施。自2005年起,石景山区提出建设首都文化娱乐休闲区(CRD),确立了大旅游发展思路,大力建设以现代娱乐休闲为特色的商业娱乐区和富含京西文化内涵的西部生态休闲旅游区,同时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对传统娱乐设施进行改造升级。2010年石景山区旅游收入达18亿元,接待游客950万人次。

图1 石景山创意转型路径依赖示意Fig.1 Path dependence of creative industries development in Shijingshan

3.2 塑造新路径,开拓新领域

除了利用计划经济时期的有形与无形历史遗产发展创意产业外,石景山还积极通过招商引资和内部孵化,积极培育网络游戏、影视动漫、数字媒体等产业。石景山科技园区是石景山区产业结构调整的突破口和区域经济的主要增长点,也被建设成石景山发展创意产业的主要功能区和载体。2006年1月,石景山科技园区正式被纳入中关村科技园区,面积拓展到3.45 km2。“国家数字媒体技术产业化基地”、“国家网络游戏动漫产业发展基地”、“中国电子竞技运动发展中心”、“北京数字娱乐产业示范基地”先后落户石景山科技园区,而产业培育基地充分利用现有载体,聚集了一批动漫、网游等领域的研发设计机构。

招商引资加上内部培育,石景山科技主导型创意产业迅速增长。2010年底石景山已经聚集了大批创意企业,如搜狐畅游、中国动漫集团、盛大网络、完美时空、蓝港在线、暴风影音、久游炫耀、华谊嘉信等。2008年石景山区启动“明星计划”,在以项目引导科技资金投入、降低企业运营成本的同时,通过科技项目支持,强化产业载体建设,为企业创新提供开放实验室、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人才孵育和投融资平台等。目前,依托北京数字娱乐产业示范基地,紧密结合中关村石景山园建设,培育了一批明星企业。

3.3 推进产业融合,拓展创意产业链

创意产业是产业融合的产物,它以文化内涵为引领,以数字技术为手段,是科技与文化的有机结合。创意产业的研发、创作、营销、衍生产品等环节,是一种产业协作的关系。由于创意产业门类众多,除了这种传统的线性产业链外,创意产业之间、创意产业与其他产业之间都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如动漫游戏与旅游业之间、影视传媒与音像图书等创意产业内部的互动,以及工艺品与制造加工业之间这种创意产业与传统产业的互动等。产业融合一方面能提升传统产业的附加价值,另一方面能催生新型的产业形式。

石景山创意产业的发展坚持文化与科技相结合,实现文化与科技的两轮驱动。一方面,传统的文化产业类别正在进行数字化高科技的改造,如数字电影、3D、数字电视、数字出版等;另一方面,以数字化等高新科技为基础的创意产业新业态正在迅速涌现并传播,如动漫、网游、数字音乐、网络视频等。这些创意产业内部以及创意产业与其它相关产业之间有着纵横交织的关系,形成了网状产业链(图2)。如北京数字娱乐产业示范基地重点发展动漫产业,创作了《麋鹿王》、《小马过河》等动画片,加上《天龙八部》网络游戏,为发展情景体验、角色体验等具有趣味性、娱乐性和教育性的动漫旅游提供了条件;同时,动漫产业对教育、网络、文化以及制造、商贸、物流等产业也产生深刻的影响。另外,3D技术与影视制作、工业设计与传统制造业、网络传媒与文艺出版等,相互之间也存在不同程度的融合,提升了产业价值。

图2 石景山创意产业网状产业链Fig.2 Meshed industrial chain of creative industry in Shijingshan

4 结论与讨论

城市老工业区转型是世界普遍面临的问题,但是具有典型的区域特征。各地的产业基础、发展环境和政府政策等的差异决定了其发展转型的路径各不相同。老工业区转型路径及其机制可以用路径依赖理论进行解释。与欧美城市老工业区衰落及重生由市场机制所驱动不同,中国城市老工业区在很大程度上是重大的社会经济制度调整导致,但也表现为技术僵化、认识结构同质化、利益捆绑导致不愿意接受新鲜事物等。石景山老工业区的形成主要是由于计划经济时期中央政府的一系列政策(如将北京建设为生产型城市),同时石景山老工业区的形成、发展乃至转型路径在很大程度上与中央大型国有企业——首钢的成立、搬迁有关。本文认为,老工业区转型不仅需要突破原有的发展路径,更需要创造性地整合企业家和政府等各种资源,升级现有产业或培育新兴产业,而新的发展路径不是凭空而来,而是建立在本地发展历史和资源、技术以及产业基础之上。因此,城市老工业区的转型升级,既是一种路径依赖过程,也是一种路径创新过程,即路径依赖与路径创新在工业区转型中总是相伴的。

正如上文指出的,石景山老工业区的创意产业发展抓住北京大力发展创意产业的历史机遇,依托原有的工业基础和空间载体,既传承历史文脉与工业文化,又突破传统的发展方式和路径,实现了区域高端化和多元化转型。在石景山创意产业发展过程中,各级政府,尤其是当地的政府起着重要的作用。尽管各地产业基础和转型路径各有不同,但石景山的经验不仅能够为国内老工业城区发展创意产业提供经验借鉴,对于老工业城区培育其他新兴产业、实现城市升级转型也具有参考价值:首先,尽管中国城市老工业区普遍面临着传统制造业的外迁,部分地区出现产业空心化,但是在城市老工业区转型过程中,如果能根据自身优势,科学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产业发展战略、发展方向、重点产业选择,并盘活有形和无形历史遗产,就能够减少建设成本,并降低产业转型的风险。其次,城市老工业转型不能因循守旧、故步自封,必须开拓进取。要加强新的产业培育力度,加强制度创新,通过建立有效的政策支撑体系,尤其提供有利的公共设施、财税政策等的支持,以及良好的投资环境作保障,扶持区域内新产业发展。同时,需要积极推进功能区及其载体建设,提升产业环境,如为企业创新提供开放实验室、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人才孵育、投融资平台等。最后,城市老工业转型需要注意处理好新旧产业的关系,需要通过优化环境,营造产业氛围,积极推进企业聚集、人才聚集和技术聚集,推进产业融合,拓展产业链。其中,增强创业、创新氛围,培育中小企业,以及加强科技力量,加大对教育、职业培训的支持力度,构建产业转型的智力支撑体系是重点。

[1]GRABHER G.The weakness of strong ties:The lock-in of regional development in the Ruhr area[A].GRABHER G.The Embedded Firm:On the Socioeconomics of Industrial Networks[C].London:Routledge,1993.255-277.

[2]HASSINK R.How to unlock regional economies from path dependency?From learning region to learning cluster[J].European Planning Studies,2005,13(4):521-535.

[3]TRIPPL M,OTTO A.How to turn the fate of old industrial areas:A comparison of cluster-based renewal processes in Styria and the Saarland[J].Environment and Planning A,2009,41(5):1217-1233.

[4]李诚固.东北老工业基地衰退机制与结构转换研究[J].地理科学,1996,16(2):106-114.

[5]费洪平,李淑华.我国老工业基地改造的基本情况及应明确的若干问题[J].宏观经济研究,2000(5):30-33.

[6]康锦江,刘明刚,肖玉良.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经济的现状及制约因素[J].经济纵横,2000(4):50-53.

[7]丁四保.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的结构调整方向[J].开放导报,2003(10):31-34.

[8]王伟年,张平宇.创意产业与城市再生[J].城市规划学刊,2006(2):22-27.

[9]厉无畏,王慧敏.创意产业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机理·模式·路径[J].中国工业经济,2006(11):5-13.

[10]李蕾蕾.逆城市化与工业遗产旅游开发——德国鲁尔区的实践过程与开发模式[J].世界地理研究,2002,11(3):57-65.

[11]刘会远,李蕾蕾.浅析德国工业遗产保护和工业旅游开发的人文内涵[J].世界地理研究,2008,17(1):119-125.

[12]STEINER M.Old industrial area:A theoretical approach[J].Urban Studies,1985,22:389-398.

[13]董丽晶,张平宇.老工业城市产业转型及其就业变化研究:以沈阳市为例[J].地理科学,2008,28(2):162-167.

[14]HUDSON R.The knowledge-based economy,public policy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Lessons from the North East of England[A].Geophilia o Sentir os Sentidos da Geografia:Homenagem a Jorge Gaspar[C].Lisboa:CEG,2008.475-488.

[15]陈伯超,张艳锋.工业区改造过程中文化与经济的互动与关联:沈阳铁西工业区改造再利用的设计理念[J].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0(1):39-42.

[16]SCHAMP W E.Decline of the district,renewal of firms:An evolutionary approach to footwear production in the Pirmasens area,Germany[J].Environment and Planning A,2005,37(4):617-634.

[17]DAVID P A.Clio and the economics of QWERTY[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85,75:332-337.

[18]ARTHUR W B.Competing technologies,increasing returns,and′lock-in′by historical events[J].Economic Journal,1989,99(4):116-131.

[19]NORTH D.Institutions,Institutional Change,and Economic Performance[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0.

[20]尹贻梅,刘志高,刘卫东.路径依赖理论研究进展评述[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1(8):1-8.

[21]MARTIN R L,SUNLEY P J.The place of path dependence in an evolutionary perspective on the economic landscape[A].BOSCHMA R,MARTIN R.The Handbook of Evolutionary Economic Geography[C].Cheltenham:Edward Elgar,2010.62-92.

[22]HASSINK R.The strength of weak lock-ins:The renewal of the Westmu Nsterland textile industry[J].Environment and Planning A,2007,39:1147-1165.

[23]王缉慈.关于地方产业集群研究的几点建议[J].经济经纬,2004(2):53-57.

[24]刘志高,王缉慈.共同演化及其空间隐喻[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85-91.

[25]XUAN P.Five principles of path creation[J].Oeconomicus,2006-2007.VIII.

[26]SYDOW J,WINDELER A M,LLERING G,et al.Path-creating networks:The role of consortia in processes of path extension and creation[A].Path Dependence and Creation Processes in the Emergence of Markets,Technologies and Institutions[C].2005.

[27]TÖDTLING F,MICHAELA T M.Like phoenix from the ashes the renewal of clusters in old industrial areas[J].Urban Studies,2004,41(5/6):1175-1195.

[28]SCHIENSTOCK G.From path dependence to path creation:Finland as a case in point[A].BAMMÉ A,GETZINGER G N,WIESER B.Yearbook 2005 of the Institute of Advanced Studies on Science,Technology and Society[C].Munich:Profil Verlag,2006.

On Development Path of Creative Industries in Urban Old Industrial Area in China:A Case Study of Shijingshan,Beijing

YIN Yi-mei1,LIU Zhi-gao2,3,LIU Wei-dong2,3,DAI Jun-cheng4
(1.TourismInstituteofBeijingUnionUniversity,Beijing100101;2.KeyLaboratoryofRegionalSustainableDevelopmentModeling,CAS,Beijing100101;3.InstituteofGeographicalSciencesandNaturalResourcesResearch,CAS,Beijing100101;4.CollegeofGeographyandRemoteSensingScience,BeijingNormalUniversity,Beijing100875,China)

The transformation and reconstruction of urban old industrial areas is always an urgent and hot topic to study.In recent years,developing creative industrie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strategic initiative of fulfilling old industrial areas′revitalization in developed countries and regions.The current studies on creative transformation of old industrial areas mainly focus on the status and effectiveness of creative transformation of old industrial zone,but seldom concern the mechanism of transformation from theoretical perspective.In this paper,the theories of path dependence and path creation are employed as the theoretical tools to study on the mechanism and path of the creative transformation in old industrial areas,with Shijingshan,Beijing as an example.The paper first explains the concepts of path dependence,lock-in,path creation and their application in explaining the transformation of old industrial areas;and then analyzes the historical origin of Shijingshan old industrial areas and its problems,then explores the creative transformation paths of Shijingshan,putting forwards three main paths,i.e.,the industrial design and development,digital entertainment and recreation tourism industry;finally,this paper concludes with the responsibilities that the government should take in the transition process.

path dependence;path creation;urban old industrial areas;creative industry;Shijingshan

F127

A

1672-0504(2011)06-0055-06

2011-07- 06;

2011-09-10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2010047053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071096)

尹贻梅(1974-),女,博士后,研究方向为人文地理学与区域发展。*通讯作者E-mail:liuzhigao@igsnrr.ac.cn

猜你喜欢
石景山工业区转型
珠海隧道透水事故已致13人遇难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北京市石景山区汛期降水的气候特征分析
文莱鲁谷工业区欢迎高科技工业入驻
转型
首钢石景山厂区三号高炉工业遗产的细节性评价
关于老工业区污染场地管理的探讨
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实施方案编制难点分析
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