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当代监狱文化改造模式

2011-12-27 07:37陈光明
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11年3期
关键词:罪犯监狱文化

陈光明

(浙江省长湖监狱,浙江湖州 313000)

论当代监狱文化改造模式

陈光明

(浙江省长湖监狱,浙江湖州 313000)

文化改造模式是对现行教育改造模式的变更与手段的创新,取决于当代监狱文化建设的水平、规模及其建设的力度。在监狱文化建设的推动下所创造起来的主题文化改造、法治文化改造、传统文化改造、特色文化改造、民俗文化改造、节日文化改造等创意性文化改造模式,在坚持常态性文化改造模式的同时,业已成为监狱文化改造罪犯的新颖手段。而文化改造模式的创意与发展还要建立起相应的文化改造的组织机制、协调机制、互动机制、激励机制及其保障机制,才能将其开展得富有成效。

监狱文化;文化改造模式

基于科学认识罪犯的深化,认为罪犯之所以会犯罪的原因是在于罪犯文化的丢失,是合乎社会道德规范的文化的失却而导致了罪犯的犯罪。因此,监狱以文化之力,以文化之功来改造罪犯,成为监狱行刑的发展趋势,演绎为一种融合在监狱刑罚执行中的文化改造罪犯的新型手段,业已形成为凸显我国监狱特色的文化改造罪犯的模式。而本课题的目的,就是对这一文化改造罪犯的模式进行研究,归纳出文化改造罪犯的基本模式,并创制出促进监狱文化改造模式的机制和机理,以切实落实“首要标准”,提高监狱的改造质量。

一、监狱文化改造模式的基本内涵

(一)监狱文化改造模式的理论起源

文化改造模式是监狱以文化力对罪犯进行改造的一种方式。这种文化改造的方式,古代有之、近代有之、现代有之。只不过,在文化改造的内涵上,因监狱所处的时代不同,而有着根本性的区别,据此有专家把监狱文化的模式概言为“刑事监禁模式、刑事政治模式”等十种。①十种监狱文化模式为:刑事监禁模式、刑事政治模式、刑事军事模式、刑事经济模式、刑事道德模式、刑事教育模式、刑事宗教模式、刑事医学模式、刑事技术模式、刑事法律模式。详见郭明《简论监狱的文化模式及其选择》,《2008文化与监狱论坛》,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9年版第119~122页。我国的监狱文化改造模式,应起源于新中国监狱制度的建立。新中国监狱制度的建立与确立,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的专政学说,毛泽东关于罪犯改造的理论及其党的劳动工作方针,为监狱的文化改造模式奠定了思想基础和物质基础。

诚然,作为一种文化改造的模式,以文化的自觉与自觉的文化,来对罪犯进行改造,这应当是在改革开放后。特别是监狱文化理论的兴起,推动了监狱文化的建设,监狱文化建设成为监狱文化改造罪犯的有力载体。

监狱文化是以监狱行业为研究对象的行刑文化,以行业或区域为文化表征,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监狱文化是指监狱在执行刑罚、改造罪犯的实践中所建立起来的精神文化、物质文化、人文文化的综合;狭义的监狱文化则是指监狱对罪犯的管理教育过程中所建立起来的以精神环境和改造氛围为特征的精神文化。”〔1〕“监狱文化,是指监狱在建设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独具行业特色的包括价值观念、治监理念、行刑方式、群体意识、环境风格、行为规范等在内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2〕“监狱文化指的是监狱人民警察在执行刑罚、改造罪犯的实践中,通过长期积淀而形成的、能够对罪犯发挥改造功能作用的、具有较强时代性的行刑理念、思想观念、行为模式、行为规范、物质环境与精神文化环境的总和。”〔3〕“是指在一定的历史阶段,人们关于监狱管理理念、价值判断、制度设施、行为模式以及相应的附属物。狭义的监狱文化就是监狱工作的理念,包括监狱的管理方法、管理制度、管理手段等。”〔4〕

监狱文化理论的兴起,拓宽了人们多维度思考监狱的路径,一种与监狱文化相贴近,但表述上则迥然不同的文化监狱的理念也应运而生。文化监狱赫然出现在监狱文化建设的园地里。文化监狱是一种具有文化品位的监狱,“是注重于营造一种文化氛围的监狱”〔5〕。“是中国监狱发展到新时期产生的一种新型理念,是在一定历史时期的先进价值观念的引导下,以监狱的管理人员为主体,以实现监狱的改造功能为目的,以体现时代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为形式的具有一定文化思想内涵的新型的监狱。”〔6〕

监狱文化与文化监狱的理论指向都是用于对罪犯的改造。因此,先期提出的以文化来改造罪犯的理念〔7〕,不仅被全国政协“刑罚的科学构建及价值取向”调研组所肯定,而且与三大改造手段相比较,文化改造又可喻为第五大改造手段,认为广义的文化改造“是指监狱依法在对罪犯执行刑法的行刑过程中,通过所获得的或者所蕴藏着的所有的物质文化形态与精神文化的形态,将罪犯改造成社会之价值的文化改造能力的总和,也即监狱在对罪犯刑罚执行期间能把罪犯改造成为守法守规的社会劳动者与建设者的所有的物质的和精神的文化改造能力”〔8〕。

监狱文化的理论研讨是方兴未艾。以“监狱文化与矫正工作”为议题的“监狱文化与矫正论坛”2007年8月率先在天津市监狱举办。“2008文化与监狱论坛”又由广东省监狱学会、广东省珠江文化研究会在岭南历史文化名城佛山举行,其会议成果《2008文化与监狱论坛》由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出版,丰富了文化监狱的理论与实践,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监狱文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2009年,“中国传统文化与罪犯矫正”理论研讨会由中国监狱学会和香港善导会共同主办在大连召开,会议对“爱国传统与罪犯矫正”等15个议题,进行了广泛交流和研讨。江苏省监狱局组织理论骨干,对21世纪监狱文化作了更加有益的积极探索,其中的探索成果之一的《监狱文化论》,“审慎地提出‘监狱人文’这一思想文化‘母题’,试图通过‘五论’的演绎,在监狱学公共场域中建构一块独具特色的文化与学术空间”〔9〕。与《文化监狱》〔10〕共同构成了监狱文化,具有独特的理论建构。

(二)监狱文化改造模式的要义诠释

文化改造模式是监狱文化建设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是监狱对罪犯以文化的改造所形成的具有一定影响力并可参照的模式。模式源于某种事物的标准形式或使人可以照着做的标准样式〔11〕,也可以说,模式是人们根据某种思想与某种所要达到的具体要求,并根据事物发展的实际状况,而作出的一种设计构想或参照图样。

监狱本身是种模式,是对罪犯实行监禁刑行刑的改造模式。在这种模式里,文化改造的指向是被监狱依法收监予以行刑的罪犯。然而在这里文化改造模式的概念并不像监狱那么直接明了。这是因为文化概念的范畴极其广泛,涉及监狱的物质层面,如监狱建筑;涉及监狱的制度层面,如法律法规;涉及监狱的精神层面,如行刑理念、价值取向等,因此可形成“多样性”的文化改造模式。而对今天的罪犯来说,比之社会改革开放前的罪犯无论是在犯罪性质上,在犯罪的成因上,甚至于在犯罪的心理上,都具有了不同于那个“封闭”时代的罪犯特征,尤其是导致罪犯犯罪的文化缺失的成因更是错综复杂,加之罪犯在行刑中的文化心理〔12〕具有极大的差异性,这使得文化改造的模式可以是“异彩纷呈”。

“异彩纷呈”,并不意味着文化改造模式让人“眼花缭乱”和“无章可循”,而是说文化改造模式,不是“千篇一律”内存于监狱工作之中的,而是因时因地因“情”而不断地发展,不断地推陈出新的,加之我国监狱分布的地域辽阔,遍布大江南北,民情风俗各异,以及在信息化时代改造手段的丰富与创新,使得这种文化改造的模式显示具有常态性与多样性的特征。

文化改造模式,其实就是监狱文化理论的具体化,是监狱文化建设的形象化,或者说是监狱文化形态的一种外在的展示。监狱通过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即监狱在对罪犯的刑罚执行中,所依据的行刑理念、价值取向、精神意志和行为方式等等而所构成的一种监狱刑罚执行的文化特点,具有不同价值、功能与结构属性的监狱文化形态,即是一种宽泛意义上的文化改造模式,其关键词是广义上的“文化”概念。这种文化改造模式,可称之为监狱文化改造常模,具有常态性,始终“定格”于监狱的行刑,并且在监狱文化改造模式的构建中起着架构性的作用。

而以文化的品性、以文化的力量、以文化的内涵所构建起来的文化改造罪犯的模式,应当说是监狱文化改造常模形态的延伸和发展,模式的变化性较大,往往是随着文化改造的内涵与特性相生相息,在实践中较多地是以文化自身的属性或含义来构建文化改造罪犯的模式的,显示出较大的创意性,其关键词是狭义上的“文化”概念。是监狱在对罪犯的刑罚执行中,根据罪犯的文化心理与特点,用制度文化与精神文化的文化之力去改造罪犯,去影响罪犯,而所达到与所形成的文化改造罪犯的具体样式与参照图景。这是一种狭义的文化改造模式,也可简称为创意性的文化改造模式。

二、监狱文化改造模式的常态类型

文化改造模式是在监狱这一特定的行刑领域中形成的以改造罪犯为主要内容的一种特殊的监狱文化现象。其文化改造的模式受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主流文化影响,受监狱民警对行刑理念认识水平的影响,受监狱特定物质条件与精神状况的影响,而且因借助文化载体的不同,文化改造模式的常态类型有:

表1:常态性“监狱文化改造模式”

(一)建筑文化改造模式

建筑文化改造模式,是以监狱建筑的戒备度等级为监禁手段之分的文化改造模式,依据监狱建筑的戒备度等级,还可以将其细分为:高戒备建筑文化改造模式、中戒备建筑文化改造模式和低戒备建筑文化改造模式这样三种类型。高戒备建筑文化改造模式,体现的是以高戒备、高警戒管理为主要内容特征的文化改造模式;低戒备建筑文化改造模式,体现的是低戒备、宽管理为主要内容特征的文化改造模式。

(二)制度文化改造模式

制度文化改造模式,是以监狱的法律、法规、制度为文化特征的文化改造模式,依据制度文化的内涵,制度文化改造的模式,主要还可细分为:法治文化改造模式(体现的是以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为主要内容对罪犯进行文化改造的一种文化改造模式)、和谐文化改造模式和行为文化改造模式、荣辱文化改造模式等。

(三)劳动文化改造模式

劳动文化改造模式,是以劳动的方式以及劳动的组织形态为主要特征的文化改造模式,依据监狱组织罪犯劳动的实践来看,劳动文化改造模式,可细分为:工业化劳动文化改造模式,体现的是以工业劳动文化为主要内容特征的文化改造模式;农业化劳动文化改造模式,体现的是以农业劳动文化为主要内容特征的文化改造模式。在中国制造业产业链的影响下,伴随着监狱生产结构的调整,农业文化改造模式正积极地向工业(主要是劳务)文化改造模式转化,并继而将取代农业文化改造模式。

(四)精神文化改造模式

精神文化改造模式,是以监狱的价值理念、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为主要内涵所构建的文化改造模式。依据精神的着重点可以细分为:恢复性文化改造模式、回归性文化改造模式、人格性文化改造模式、安全文化改造模式等。

三、监狱文化改造模式的创意类型

创意性文化改造模式,是相对于常态性文化改造模式应运而生的文化改造模式,它以狭义的文化为着力点,以狭义的文化为载体,在文化监狱理念的推动下,富有创意地通过各类形式的文化教育、丰富罪犯的文化生活为主的创意与策划,以培育罪犯的人文精神、陶冶罪犯的人文情操而形成的文化改造模式。这些模式业已成为监狱文化改造罪犯具有实践意义的范式选项。其活动的创意选项主要有:

表2:创意性“监狱文化改造模式”

模式名称 内 涵 价值取向 功能组合 备注传媒文化改造模式 文化—传媒 知书达理 教育 现代传媒具职业文化改造模式 技术—限制性教育 生存教育 教育 具有常态性亲情文化改造模式 亲情—教育 家庭责任 教育 具有常态性

(一)主题文化改造模式

主题文化改造模式,是文化改造的主流模式,集政治的、形势的、道德的等主要内容为一体。主题文化的改造模式,主题鲜明,目标明确,贯彻于罪犯行刑的全过程,对促进罪犯改造自我,树立新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人生价值观具有积极的导向与引领作用。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往往是分步分阶段性地实施,或以一个政治性教育主题,或是一个形势性的教育主题,对罪犯进行集中式的教育,在形式上类似于专题性的教育。如在实践中开展的“我的忏悔”、“怎样走向新生”、“将来怎样重新做人”和“五心一争”(“对祖国要有忠心,对家乡要有爱心,对亲人要有良心,对他人要多关心,对改造要有信心,争当改造积极分子”)等活动,都属于这种主题文化改造模式的积极运用。

(二)法治文化改造模式

法治文化改造模式,是文化改造的必备模式,具有针对性强、震撼力强等特点,毫不置疑地贯彻于罪犯行刑的全过程,其内容着重是对罪犯进行法律意识、法律制度以及监狱法规等方面的教育,教育的目的是促使罪犯能够认罪悔罪,认清犯罪对社会及其对家庭所造成的伤害,使之能够产生强烈的悔罪心理,激发起重新做人的信心和勇气。当然,由于罪犯犯罪原因的差异性,在实际运用法治文化的改造模式时,还要注意对不同类型罪犯的法律教育,如对原公职人员所进行的法纪教育等,都是法治文化改造模式的再运用。

(三)传统文化改造模式

传统文化改造模式〔13〕,是文化改造的辅助模式,是对现代文化改造模式的一种有效的补充与完善,也是运用传统文化对罪犯施以教育的一种创举和尝试。这种文化改造的模式,是以现代人借助于传统的文化,即蕴含在我国传统的优秀文化之中的如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教文化,或者说是蕴含其间的和合文化、和谐文化、民族文化以及历史文化等内容,对罪犯进行的有别于现代文化教育的一种文化改造模式。传统文化的改造模式,由于历史的特定性和局限性,在具体运用时,选择性较强,要求性较高,尺度的把握较严,要有历史地辩证地分析的观点,汲取其精华,剔除其糟粕,其效果才能适如其分,古为今用。

(四)特色文化改造模式

特色文化改造模式,是文化改造的精品模式,具有区域性、独特性等特点,是结合本监狱(本监区)的实际情况和文化特色,所勾勒所创意出来的一种着重彰显文化改造氛围的监狱“名片”。特色文化改造模式,其实也是一种监狱管理理念的显现,监狱管理形象的映衬,也是监狱精神一种外在的形象符号,以帮助罪犯健康向上情趣的培育和求真、求实、求善、求美意识的陶冶。文化改造模式因时因地而有差别,这种差别的构成与显现就是文化改造模式的特色性,显现出不同特色的文化改造模式。如男犯监狱的队列会操,如女犯监狱的技艺表演,以及优秀歌手的评选等,监区罪犯改造图片展等等而所形成的“一区一队、一队一品”监区文化格局,就是这种特色文化改造模式的“类型化”,为监狱间对文化改造模式的相互学习与借鉴创造了可能。

(五)民俗文化改造模式

民俗文化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蕴藏在我国丰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中。以民俗文化来改造教育陶冶罪犯的心灵,是监狱文化改造模式的延伸,是“艺术矫治、文化育人”理念的体现。民俗文化具有形象性、活泼性、喜闻乐见等特点,易被罪犯所认同。民俗文化的内容一般都是“拿来主义”,或借助于以“鼓之韵、舞之秀、龙之魂”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为载体,借鉴性地学习而成。如以“江南腰鼓”、“黄河锣鼓”、“安塞腰鼓”、“中州盘鼓”的“鼓文化”为主的民俗文化,如以美丽的民间传说“百叶龙”、修身养性的“太极拳”为主的民俗文化,及其以湖笔文化所开展的“书画文化”,都是以民俗文化在文化改造罪犯中的积极实践。

(六)节日文化改造模式

节日文化改造模式,是文化改造模式的丰富与聚集,具有以文感人,活跃情感的特点,是对罪犯“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心灵慰藉,也是一种对在押犯中年轻刑事犯比重高,思想活跃,精力充沛,思亲恋家,节假日易情绪波动,行为出轨等特点而采取的一种融教育与防范为一体的文化改造模式。节日文化,突显的是节日,着重是春节、五一、十一,以及端午节、中秋节等节日,节日文化的形式可以不拘一格,活泼多样,大处来说有升国旗仪式,小处来说有内容丰富的自娱自乐的乒乓球、篮球等文艺体育活动,“迎节日,促改造”的卡拉OK大奖赛,也是节日文化的较好选项,节日文化还可以拓展到社会,邀请大专院校或罪犯亲属进监,开展假日联谊活动,使“节日文化”更添光彩。

(七)环境文化改造模式

环境文化改造模式,是监狱文化通过向空间的延伸而作用于罪犯教育与改造的一种图景。环境文化,着重体现为监狱空间文化的建设,具有较广的空间性、区位性和装饰性等特点。在内环境的空间上,着重是在监舍的教育大厅、教学楼内的过道与教室、生产区等进行陶冶性、教育性和警示性的标语、名人语句的文化装点。而在外环境的空间上,着重有艺术象征的雕塑、亭台楼阁、植树绿化、标牌与墙绘等文化的装饰。当然环境文化的改造模式也可以进行新的拓展,运用艺术的构象,创造性地借助自然文化为载体进行文化的再创造。如浙江省第六监狱自1990年起所创办的菊文化节,就是以菊文化为载体,融园艺、观赏、竞技、书画、雕刻、读书、征文、知识竞赛为一体,民警、罪犯齐参与,大墙内外相联动,营造互相切磋、互相帮助、互相竞争、讴歌改造人的政策、讴歌祖国这种催人奋进、和谐改造的氛围,收效极好。

(八)传媒文化改造模式

传媒文化改造模式,是当下监狱集传统传媒与现代传媒为手段而融合在一起,将文化化为一种视觉与听觉的文化教育模式。在传统的传媒文化改造模式上主要有建立以文导人的狱内小报,如《新生报》、《心理导航》和《心理导刊》等狱内报刊,并借助当地新华书店的支持,图书进监,科技进监,建立起以文育人的监内图书站。而且还可以建立起由监狱民警执导的、由犯人演员参加的“新芽艺术团”或“育新艺术团”到监狱、乃至到社会进行巡回演出。在开办犯人广播节目的同时,利用现代传媒技术,在监狱自办狱内电视台,专门播放监狱新闻和罪犯改造的典型事例,同时电视进监舍,利用DVD和自摄的宣传片,建立电脑游览室,安装可视电话,进行可视性的文化教育,及其动漫文化的引进与策划,更是拓展了对罪犯进行文化改造的渠道与路径。

(九)职业文化改造模式

职业文化改造模式,是文化改造的技态模式。职业文化着重进行的是对罪犯的文化知识和职业技能的教育与学习,以通过职业文化的教育来提高罪犯的文化素质和认知水准。文化知识应依据罪犯原有的文化学历而进行不同学历与课程的文化教育,其间更应创造条件鼓励罪犯参加高等教育的自学考试,获得国家承认的高等学历文凭;而职业技能的学习,则应当积极拓宽渠道,在现有职业技术教育的基础上,扩大职业技术教育的内容,拓宽职业技术教育的方法,尤其是更要注重职业技术教育的社会化,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使罪犯在职业文化的改造下,能知事懂理,能身怀技能,为刑释后迅速地融入社会成为自食其力的守法公民而打下坚实的基础。

(十)亲情文化改造模式

亲情文化改造模式,主要是以罪犯的亲属和社会关爱为纽带而建立起来的文化改造模式。这种文化改造模式,以爱为谊,以情为魂,通过社会的关爱和罪犯亲属的血缘之情,及监狱的亲情电话、亲情会见、百位母亲进监恳谈会等多种亲情帮教形式,而作用于改造罪犯的一种情形。亲情的文化改造具有以情动人、以情感人之特点,也是激发罪犯真、善、美之意识,激发罪犯人生之希望的有力载体与路径。当然,监狱民警在对罪犯的日常性管理与教育中所体现出来的那种以理服人,以情感人的真情流露,更是监狱亲情文化改造模式中不可或缺的文化元素。

四、监狱文化改造模式的发展选项

文化是一门发展的文化,文化永无止境,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大繁荣、大发展的推动下,监狱的文化建设也必将得以又好又快地发展,因此,监狱文化改造的模式也必当在发展中进一步完善,进一步确立其文化改造的地位与作用。根据当下监狱文化改造罪犯的实践来看,监狱文化改造模式的发展应当着重在下列模式中推进。

(一)开放式文化改造模式

这是一种旨在借此文化的开放性而对罪犯所进行的社会化文化改造情形,实际的运用模式不仅仅是通过政府机构、大专院校、社会团体及罪犯亲属等社会组织来监狱进行文化式的改造教育活动,而是要提升监狱开放性文化改造的能力和规模,不仅要加快监狱整体工作的社会化建设的进程,而且还要着重通过开放式或半开放式的回归性监狱的建设,即在低戒备文化改造模式中,有序、有目的地组织罪犯参与社会的劳动、学习、参观及其相应的活动,进行开放性的文化改造,以期培育起罪犯回归社会的生存意识,加快其回归社会生存于社会能力的对接。

(二)定向式文化改造模式

这是一种旨在借助各种社会力量尤其是志愿者力量,对罪犯所进行的定向式的文化改造情形,也是当前监狱所开展的监狱工作社会化在文化改造模式中的深化。这是因为当下的社会化教育活动,存在着泛式化的教育倾向,以泛式化的教育为主,具有文化改造模式的不确定性,其文化改造的成效很难作出恰当的评估。因此,监狱的文化改造,不仅需要面上的“轰轰烈烈”、“热热闹闹”,而且更需要的是“扎扎实实”、“切实有效”,对罪犯个体的改造,要富有极强的指定性、确定性、直接性和具体性,以建立起一种与个体罪犯行刑相始终的直接式的文化改造模式。这种文化改造模式的发展应是监狱文化改造模式发展的重点。

(三)类型化文化改造模式

这是一种旨在按照科学分类的方法对罪犯所进行的类型化的文化改造情形。类型化文化改造的核心是罪犯的科学分类。罪犯的科学分类是进行类型化文化改造的基础。当下,对罪犯的分类方法通常沿用传统的案由分类法、刑期分类法等方法,但也有新的改进,以罪犯危险性评估法进行分类,同时也有理论提出按罪犯行刑中的文化心理进行相应分类的构想,至于何种分类更能促进罪犯的改造,目前尚无定论。因此,要推进类型化文化改造模式的发展,则应当在科学分类上作出新的研究与理论构建。

(四)恢复性文化改造模式

这是一种旨在通过罪犯的忏悔、赎罪等行为,与受害人之间达成和解、消除受害人怨恨心理,从而恢复其与社会、与受害人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所进行的文化改造情形。恢复性文化改造模式,既是恢复性司法理念在文化改造模式中的积极应用,也是监狱文化改造模式运用的逻辑归宿。因这种文化改造模式受经济能力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目前尚处于探索阶段,在实际的文化改造中应用得还是相对有限。而监狱文化改造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恢复罪犯与社会间的关系,因此,作为文化改造之任务的恢复性文化改造模式,应当加快推进的力度,以取得积极的成效。

五、监狱文化改造模式的运作机制

任何一种模式的运行及其健康、有序地发展,都有赖于运作机制的建设。作为监狱文化改造之模式,要在监狱的文化建设中,进一步发挥其作用与功能,真正达到“以目标来激励人,以真情来感动人”〔14〕之文化之力,把监狱的文化改造推向新的前进,那么就应当建立并完善起监狱文化改造模式的运作机制。其机制的建立与完善主要有:

(一)要建立文化改造的组织机制

建立文化改造的组织机制是发展文化改造模式的组织保证。文化改造的组织机制,广义而言,现行的监狱管理组织机构就是一个文化改造的组织机制,从狭义上而言,文化改造的组织机制是专门对文化改造起组织、领导、策划、方略等文化改造的目标进行组织的管理机构。管理机构,以监狱为主体,可成立监狱文化改造领导小组,其职责主要是统筹领导监狱的文化改造的整体性工作;具体的职能机构,可设在监狱的教育改造科,负责具体的文化改造工作事宜,主要是负责以创意性为主的文化改造模式的进行。因文化改造的社会性、开放性,因此,这种组织机制的建立,应当诚邀当地政府文化界的领导、文化团体的知名人士以及大专院校的学者参加,以增强文化改造模式的文化性和社会性,扩大监狱文化与社会文化的交流与对接。

(二)要建立文化改造的协调机制

经过历年的发展与建设,监区的文化改造模式已经拓展为监狱的文化改造模式,并且已开始跨区域进行省际监狱间的、甚至是与社会间的文化联动,创制为监狱的品牌文化特色和区域文化特色,以增强文化改造的效应和文化监狱构建的力度,因此,这就需要建立相应的文化改造的协调机制。这种协调机制主要是分三个层面进行。一个是监狱内的层面,着重为监区与监区间的文化改造的协调与联动;另一个是监狱与监狱间的文化改造的协调与联动,以增强监狱文化建设的区位优势;再一个是监狱与社会间的协调,监狱文化改造模式的进行要有社会文化力量的参与,让监狱文化的建设走出“大墙”,让社会的文化走进“大墙”,以形成监狱与社会的联动与促进。在必要的情形下,特别是在组织大型的、跨区域的文化改造活动中,应由省监狱管理局来组织并参与协调监狱与监狱间、监狱与社会间的文化改造模式的进行。

(三)要建立文化改造的互动机制

文化改造的领导者、组织者是监狱及我们的监狱民警,而文化改造的对象则是在监狱服刑的罪犯。罪犯既是实施文化改造的客体,也是参与文化改造、接受文化改造的主体。因此,只有动员、教育、发动罪犯积极参与监狱的文化改造,积极参加监狱组织的文化活动,监狱的文化改造模式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由此而言,这就要求要建立起相应的文化改造的互动机制,特别是要建立起监狱民警与罪犯间的文化改造的互动机制,以监狱民警的文化形象,以监狱民警的文化之力,去感染和影响罪犯,充分挖掘出罪犯中的积极文化因子,管理好、发挥好、使用好罪犯中的文化人才,使得罪犯在监狱的文化改造中,实现人格的升华和情操的陶冶。

(四)要建立文化改造的激励机制

文化改造既是一个有别于传统教育方法的改造方式,又是一个融合监狱行政与刑事奖励的改造手段。因此,文化改造同样要建立起文化改造的激励机制。这种激励机制的建立,主要体现在:一是非奖励性的文化激励,即由监狱文化所营造的对罪犯的心智能产生潜移默化式的文化改造的激励环境;此时的文化激励是监狱文化建设所孜孜以求的目的,是监狱文化建设理念的彰显,也是监狱文化建设的主流和基本命题,具有普适性;二是奖励性的文化激励,即对应当予以鼓励的罪犯以文化的方式予以奖励。此时的文化激励是监狱文化建设理念的具体化,也是文化激励的奖励化,是作为一种激励性的奖励措施而融合于监狱对罪犯的文化改造之中的。在法理上,等同于或类似于监狱现行的行政奖励,其奖励的目的性与行政奖励都具有共同的指向性。当然,通过考核加分经过评估或审议之后而得以相应的刑事奖励,应当是文化改造较高形态的激励机制。

(五)要建立文化改造的保障机制

文化改造,无论是常态性的,抑或是创意性的,都需要有保障机制的建立,特别是经济性的保障机制更为重要。因此,要富有成效地开展对罪犯的文化改造,则要建立起相应的保障机制。这种保障机制同样分两个层面进行。一个层面是常态性的文化改造模式,因其较多地涉及监狱建筑的布局、规模、形态,涉及监狱经济体制的改革,涉及监狱民警的警务保障,因此,这种保障更多地体现为国家性、财政性、政策性。而另一个创意性的文化改造模式,主要体现为监狱一种履行职能所需的管理与教育行为,是监狱更为自觉的文化行为,因此,这种保障更多地体现为监狱自身对文化改造投资的计划性、规划性和统筹性,以充足的经济保障来支撑与实现监狱文化改造模式的可持续发展。

〔1〕连春亮.关于构建监狱文化的思考〔J〕.中国监狱学刊,2003,(5):62.

〔2〕张金桑,张发昌.实施监狱文化发展战略 推进警察队伍建设〔J〕.犯罪与改造研究,2006(增刊):64.

〔3〕王金亮.关于监狱文化建设的思考〔J〕.中国监狱学刊,2008,(2):69.

〔4〕金鉴.文化引领监狱建设 促进监狱科学发展——在广东教育改造专题视频上的讲话〔C〕.广东省佛山监狱分会编.2007’监狱理论调研文集.13.

〔5〕孙平.法律人类学视野中的“文化监狱”〔J〕.中国监狱学刊,2007,(3):41.

〔6〕黎赵雄.文化监狱〔M〕.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7.14.

〔7〕刘光国.文化改造罪犯论纲〔J〕.中国监狱学刊,2003,(5):58.

〔8〕陈光明.文化改造:改造罪犯的第五大基本手段〔J〕.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8,(6):57-58.

〔9〕于爱荣,黄海运.监狱文化论〔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1.

〔10〕黎赵雄.文化监狱〔M〕.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7.

〔11〕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本)〔Z〕.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894.

〔12〕陈光明.行刑中的罪犯文化心理研究〔J〕.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9,(2):8-11.

〔13〕沈明云,张登峰.中华传统美德与罪犯教育改造——山东省鲁南监狱构建中华传统美德育人体系的实践与思考〔C〕.2008文化与监狱论坛.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9.146.

〔14〕高占祥.文化力〔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1.

On Culture Transformation Pattern at Contemporary Jail

CHEN Guang-ming
(Changhu Jail of Zhejiang Province,Huzhou,Zhejiang 313000)

The cultural transformation pattern is change and the method innovation of the present education transformation pattern,which is decided by the contemporary jail cultural reconstruction level,the scale and construction dynamics.Under the improvement of the jail cultural construction,the creative cultural patterns,including subject culture transformation,government by law culture transformation,traditional culture transformation,characteristic culture transformation,folk custom culture transformation,holiday culture transformation,and so on,have already become new method of the jail culture transform,while insisting the regular cultural transformation pattern.However,the cultural transformation pattern’s creativity and the development must establish the corresponding cultural transformation organization,the coordinated mechanism,the interactive mechanism,the incentive mechanism and the safeguard mechanism,can it develop effectively.

jail culture;cultural transformation pattern

DF87

A

1672-2663(2011)03-0018-06

2011-08-19

陈光明(1956-),男,安徽怀宁人,浙江省长湖监狱副调研员、经济师,主要从事监狱工作学、刑罚哲学研究。

(责任编辑连春亮)

猜你喜欢
罪犯监狱文化
监狱选美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论监狱企业立法
诞生在监狱中的牙刷
欢迎你到监狱来
谁远谁近?
论罪犯“确有悔改表现”的认定
聪明的罪犯
抓罪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