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 打造有效语文课堂

2011-12-26 02:11刘红梅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11年12期
关键词:课文教材内容

刘红梅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它与其他课程犹如鱼与水的关系,若失去语文这一源头活水,学生的学习生活便走向枯竭。那么,怎样才会使语文这一潭水“活”起来?怎样才能让语文课堂最有效呢?

一、抓好课前预习,做好课前准备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习也不例外。叶圣陶先生曾说:“练习阅读的最主要阶段是预习。”预习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对学习效果影响很大。它是合理的“抢跑”,学习成功的关键一步。现在的人教版生字多,课文长,很多学生,尤其是学困生之所以在课堂上无法集中注意力,畏难情绪重,主要是因为课前预习不到位,对学习内容比较陌生,不能适应老师上课的正常节奏,不能很好地掌握老师所教的知识,从而导致听课效果差。因此,我经常指导学生采用“预习四宇法”(读、画、写、记)进行课前预习,帮助学生降低课堂听课难度,增加课堂听课效率的针对性,提高学习效率。

1.读。即课前预读,也就是阅读新课课文,要求学生将生字词读准,将课文读通,并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2.画。即阅读时用不同的符号对课文中有关重点句段圈点画线。如用圆点·或圆圈○画出重要、精彩的语句;用双圆号○○画出一段精彩内容或语句的结束;用惊叹号!画出自己非常欣赏的语句;用问号?划出难词、难句;用波浪线~~~画出关键性的语句和段落;用加重点△△划出段落中关键性的字等。

3.写。可分为以下四步;①即查工具书,为生字注音,为难词注释;②把难词、难句,尤其经查阅工具书后仍不甚了然的词句抄在本上,便于教师了解预习情况,也便于听讲时重点记录;③研究课本后的问题或习题,将它们解答出来,上课时将答案与教师讲解的正确答案对照;④尝试归纳出课文的中心、段意、人物特征、表现手法等,可用作听课时与教师的讲解对照,以加深理解。

4.记。要求学生采用了尝试再现法,对新课重点知识进行记忆,如重要的词、句和段落等进行记忆。即学生把所要记忆的材料看过之后放在一边,然后试图回忆所记内容;接着再回过头来重点看一遍没有记熟的内容,这样反复两三次就基本上记住了所学的内容。

这样有步骤地扎实地充分预习,学生不仅听课主动,对教师的启发提问能迅速反映,还能提高听课效率,培养自学能力,有益于智力开发。

二、整合教材资源,丰富教学活动

“教师不能把教材作为‘圣经,应把它作为课程资源的一种,与其他的课程资源一起支撑新课程。”教师要将教材看成一个活的文本,一个充满变化的学习资源,要按照学生与教师自身的特点,对教材进行思考和探究,对教学内容进行增删、归并等整合与处理加工,做到走进教材又大胆地超越教材,以满足学生学习、生活需要。比如,教科书上配有插图,我不拘泥于只让学生说图的内容,而是适当变换调整,一图多用。课前,让学生自由说说图上的内容;课中,图文结合,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课后,让学生以拓展练习方式再补充说图上的内容,旧图新用,既丰富了练习的内容,又有利于将前后的知识点有机地衔接起来,一举多得。有时,我还把教科书、练习册上的内容整合起来,综合利用,把原来孤立的语言一一串联起来,根据教学内容的进度、学生的能力水平,在要求或形式上作由易到难地渐变,以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整合起来。这样组合活化了现有的教材资源,而且达到了丰富教学活动、保证教学效果的目的。

古人说:“读书须知出入法。始当求所以入,终当知所以出。”我平时充分发挥教材的范例作用,坚持以 教材为本,让学生通过课文品读,了解掌握基本的阅读过程、阅读技能,并结合教材的特点,以落实重点训练项目,使学生掌握方法,不断地从中汲取营养。在用足教材的基础上,再选择与课内文体或内容、写作方法上比较相似的课外阅读材料进行整合,组织学生在课后用课内阅读的方法来阅读拓展性材料。再把课内所得之法,及时应用于课外阅读之中,以求化方法为能力,以求以课外促课内。这样,展现在学生面前的文本便不再是孤立的一棵树,而是一大片郁郁葱葱的森林,自然也就能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了。例如教学了《翠鸟》一文后,我链接了学生习作《胖子》:……那胖子活像一个大南瓜。一张又圆又胖的脸上堆满了肥肉,起码有五磅重,连走路时都—抖一抖的,仿佛在激烈地“抗议”。一双细小的“眯眯眼”嵌在他那柔软的“肉团”上,眼珠不时骨碌碌地转来转去,使人觉得他仿佛又在打什么鬼主意。嘴呢?差点被胖脸挤没了,要不仔细观察;恐怕连它的影子都找不到呢!

学生一读这份习作,就哈哈大笑起来,接着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每一句话都是讲胖。”我随即说:“对。下面几句中通过几个方面可见胖?”学生说:“从脸上的肉、眼睛、嘴都能读出胖来。”我随即说:“第一句话是总起句点出胖的特点,下面分开来叙述,通过脸上的肉、眼睛、嘴巴来显示他的胖。这种方法叫总分描写法。”

在学生充分研读了描写翠鸟外形的片段后,我引进了学生的习作,这就对该生的习作给予了“发表”,学生读起来亲切真实,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课内外阅读材料一辉映,紧抓外形特点,这种总分的描写方法,不用教师多说,学生已了然于心。这样课内外有机地整合起来,使两者相互引发,相得益彰,可以有效地巩固课堂训练项目,从而使学生形成学习的能力,有效地达成教学的目标。学生对这种写作方法形成了清晰的概念,在以后的仿写过程中,就能够得心应手。这样,被整合的阅读材料有效地成为了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阶梯。

在语文教学中,对教材进行整合,适当引进“活水”,利用教材之间的知识火花来引爆课文中出现的问题,引发学生思索,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能使陈旧的文本焕发出现代的气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课堂教学增加亮丽色彩,为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铺桥引路,也会让我们语文教学“柳暗花明又一村”。

三、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人的大脑活动不是一成不变的,他总是兴奋——抑制——兴奋相交替的,这就要求教师准确定位各教学环节,把握好活动的“度”,按照学生的学习起点,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教学的内容与目标,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学习,并根据课堂的生成实际,不断调整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学习向纵深发展。如识字教学较为单调枯燥,我于是把讲故事、小游戏等纳入课堂,让学生在“找朋友”、“换衣服”、“穿衣戴帽”和“开心串联”等各种游戏中识字,让学生在玩中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一些课文的生字,我还结合课文内容将它们变成一首短小的儿歌。如《雪孩子》一课共有“孩、让、起、往、觉、烧、知、道、化”等10个生字,课堂上通过一定的方法让学生初步感知后,结合课文内容编为:

孩子们,要知道,玩起火,不得了,

烧了房,化成灰,可你还在睡大觉。

往后起,不玩火,让我把它记心头。

这样,学生在轻松诵读的基础上既掌握生字,又得到了教育。

四、精心设计有效对话,让生成演绎精彩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但在许多课堂教学中,我们发现有时对话要么陷入喋喋不休的争论,要么就是浅尝辄止,学生感悟不够,体会肤浅,使对话流于形式。因此,在平时教学中,教师一定要舍得给足学生读书的时间、思考的时间,让学生在多与文本接触的过程中,深入感悟语言文字所蕴含的人文因素,领悟语言文字的魅力,让生生和师生的对话交流鲜活生动,引起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情感共鸣,燃起碰撞思维的火花。如果课堂上教师敏锐地捕捉到这种即兴创造的火花,变成及时有效的生发点,就能促进精彩瞬间的有效生成,例如在上《爬山虎的脚》一课中,随着课文的学习,学生在课堂上提出这样的问题:

生:“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这句话里漏了个字,应该是 “枯萎了”而不是“萎了”。

(问题—提出,许多学生纷纷赞同)

师:真是漏字吗?请你们读一读这两个句子,说说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读。

生1:老师我觉得这两个句子的意思是一样的。

生2:我发现还是用“萎了”好—些,好像有一种一下子扁下去的感觉。

师:叶圣陶爷爷就喜欢把一个词变成千个字来使用,意思也不变,读起来让人觉得亲切顺口,课文还有这样的写法,你能找出来码?

生:“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这个“漾”字平时我们应该说是“荡漾”……

以后在习作中,我发现学生也尝试着使用这种手法。可见教师善于倾听学生的每一个点滴发现,每一个新的认识,每一个新的问题,敏锐捕捉到新知“生成”的瞬间,可让课堂教学闪耀出夺目的光芒。

五、改善课堂评价,再生教学资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目的不只是为了考查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堂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因而,在实施评价时,我除多采用鼓励性的语言,如“你真行”“你真是个小学者!”“你的知识真丰富。”“你真爱开动脑筋!”等让学生感觉到老师对自己的重视,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外,还根据教学的内容采用一些机智评价。如上《槐乡五月》一课有这么一句话:“中午,桌上就摆出了香喷喷的槐花饭·…整个槐乡都浸在脑海中了。”这段话,生动传神地描述了槐花香味之浓烈。当学生读得不够有感情时;我是这样评价的:

师(微笑):你的朗读让我闻到槐花的清香!

(另一学生读,较有感情,进步不小)

师(兴奋):我已经闻到了槐花的醇香了!请大家再练读,看谁读得最香。

(学生练读,不一会儿跃跃欲试,请一个学生读,感情充沛)

师(陶醉):现在整个教室都弥漫着浓浓的槐香了!

这样巧妙地运用槐花香味的浓淡变化来评价学生的朗读,肯定成功之处,委婉指出不足,效果很好!

此外,我还注意学生的自评和互评,例如在《赶海》一文时,一个学生在感情朗读“嘿,一只小海星被我抓住了。”这个句子时,一个学生评价道:“读得不太好,我觉得应该读出又惊又喜的感觉。”我请这位学生来读时,他将“嘿”读得又轻又高,将小作者抓住小海星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样一方面加强了学生评价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学生的知识、经验、智慧是教学活动评价的资源,除可以促进我们课堂教学的提高,让孩子们真正成为课堂的小主人,真正做到“教学相长”,还让我们的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要想使语文课堂这一源头活水“活”起来,关键在教师。教师要多思考、多钻研、多实践、积内功、长灵气,在课堂上多措并举,灵活运用语文教材,采用多种方法指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这样才能让学生的思绪在语文课堂中飞扬,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责编 婷 子)

猜你喜欢
课文教材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背课文的小偷
主要内容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