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连庠
艾青情暖“忘年交”
宋连庠
历尽沧桑、誉满文坛的诗人艾青(1910—1996)一部写于甲午1954年的遗稿《旅行日记》(上海文艺版)的面世,又一次勾起我对与艾青先生交往情景的忆念……
癸亥1983年冬,我正在上海市黄浦区教育学院讲授《大学语文》、《中国古代文学》,并兼任语文教研员。为《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诗教学研究之需,我特在那年立冬之夜,给艾青先生去信,求教《大堰河——我的保姆》的有关问题。一向关心青少年茁壮成长的艾青于一周后的11月15日,就给我回信,对所问的问题一一作答:《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诗,是因为自己要从上海监狱“解到苏州去了,就把《大堰河——我的保姆》、《监房的夜》、《叫喊》、《ORANGE》等一束诗稿交给狱中的的难友,托他出狱后,带给我的朋友李又然,李把这些诗送到《春光》杂志,就登出来了”。“艾青这个笔名是1933年发表《大堰河——我的保姆》时用的。……我的原名叫蒋海澄。有一次住旅馆登记时,那个办事员看了我的护照,笑着说:‘蒋介石’来了。原来蒋海澄三个字在法文里念起来同蒋介石很接近。后来我把蒋字打了一个叉,成了艾字;海字在法文里不念音,澄字在家乡念成青。如此就产生了‘艾青’的笔名。”诗中“有关‘紫色的灵魂’的含义难以捉摸,其实含义正如你所指的‘几十年的人世生活’所蒙受的苦难。”诗人艾青还“想起一件往事。1957年以前,我的诗被采用在课本中有《春姑娘》(小学课本)、《春》(中学课本)、《黎明的通知》(中学课本)、《大堰河——我的保姆》(大学课本),1957年反右运动,我被错划为‘右派’,我的作品也受到了株连。”
诗翁艾青这封信对我们在《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诗的教学中颇多助益。
辛未1991年夏,我杏坛赋退,解羁一身轻,方得机缘赴京看望艾老。那是京华东城一处修饰一新的四合院,银灰色的外墙,绛紫色的大门,十分雅静。铃响门开,保姆小马引我这名上海来客,走过花香馥郁的庭院,步入北边的起居室,但见其屋敞亮雅洁,色调柔和,西壁一画,乃名家黄永玉精绘之《猫头鹰》,鹰眸左张右瞑,俱见精灵,幅间有句云:“造福者往往生活在毁谤之中”,以鸟喻人,颇含深意焉。正欣赏间,诗翁出斋迓客,伸出柔暖的大手,紧握着“神交有年”的我这名“忘年交”的手。边看我的名片,边笑道:“记得记得,欢迎欢迎!”热情暖人心!我见年高81岁的诗翁除了右眉峰处留有一块疤痕外,双颊没有老斑,穿着宽松的布衫布裤,谈吐诙谐而笑声琅琅。说到郭沫若的诗,艾青说:“郭老写诗不少,可惜精美的不多……”正欢叙间,夫人高瑛购物归来,年逾花甲的她体态发福,步履劲捷,一进屋,看过名片,快人快语:“是您呀,我们多次通信,今儿终于见面了!肚子饿了,先吃饭,饭后再聊!”说着,又应我之请趁势为艾老与我摄影留念。
午间便餐设在东侧一间有点法国式的小饭厅,四菜一汤,外加醋蒜一盘。艾老已戒烟,但午晚仍饮一小盅黄酒,然后就着清淡的菜肴,喝一碗营养粥,胃口不错。因诗翁右手失灵,一边的高瑛就不时为夫君夹菜助餐。饭后,艾老照例午休。
高瑛和我继续聊天,她说:“这些年来,艾青和我是谁也离不开谁。”她有一首情景交融的短章《山和云》:“山中躲着云,云里藏着山,像仙境不是仙境,像梦幻不是梦幻。是山对云的眷恋,是云对山的缠绵。没有云的缠绕,山是多么沉寂;没有山的陪伴,云是多么孤单!”难道不正是这种亲密无间的情缘,使他俩凝成了一股神奇的力量,从而度过了一道道“难关险滩”,而后又重沐着春晖之灿烂么!?
艾老午休醒来,神采奕奕。我请他赠词留念,艾老忭然俯允。只见他站在书斋南窗下的桌前,用他那不听使唤的右手,勉力题写了“知足常乐”四字,其书铁画银钩,柔中藏刚,一如其人。我想,就其个人来说,有一位休戚与共、相濡以沫的贤夫人,其诗品与人品之蜚声宇内、300多万言的“全集”与四位子女的成才……都让他“知足”而“常乐”。但,作为真正的诗人,为了追求“至真、至善、至美”的理想境界,在那“漫漫人生路”上之“求索”,是永远不会满足的!
(作者为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
责任编辑 殷之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