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记者 于俊霞
如何保护手机隐私
□ 本刊记者 于俊霞
7月10日,有着168年历史的《世界新闻报》发行最后一期后停刊,报纸头版最后的标题是“谢谢。再见!”然而,这只是一份因窃取手机隐私而招致灭亡的报纸的最后道别,绝非手机恶意软件的终结。
用户手机隐私安全和隐私窃取软件之间的战争才刚刚开始,移动互联网安全企业任重道远。
近日,一位绯闻男星的一组亲密照曝光网络,该事件迅速被转载。据称,是因为手机丢失导致密照泄密。
因手机失窃而导致隐私泄露,这绝非个案。手机隐私泄露事件背后,是移动设备飞速发展,个人隐私被无限挖掘、放大的尴尬与阵痛。类似事件屡屡发生。我们不禁要问,自己的手机安全了吗?
专注于移动网络安全的北京网秦天下科技有限公司CEO林宇博士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并非丢失手机才会导致隐私被窃,目前更为严峻的形势是,手机握在自己手里,个人隐私却不翼而飞。”
近年来随着移动网络技术的发展和高科技犯罪手段的翻新,手机隐私安全问题越来受到关注。由香港艺人吴彦祖、古天乐、刘青云主演的电影《窃听风云2》刚刚结束在全国各大院线的热映,该片是一个因手机隐私被窃引发层层连锁麻烦的典型案例。片中描述的香港金融巨头秘密组织——地主会,正是因手机被植入窃听软件,才招致被盗取大量商业秘密。
其实远程控制、隐私窃取软件并不罕见。根据今年8月香港媒体报道,一款手机窃听程序正在横行。事实上,记者调查发现,此软件在内地早已热销。2006年,南京就有一家公司在网站上售卖一种手机“卧底”软件:使用者只需要在一部智能手机中偷偷安装 “X卧底”的软件,就能在网络上查到该手机的各项电话及短信通讯记录;更惊人的是,这种软件还能激活空闲中“卧底”手机的麦克风免提,达到监听的效果,相当于安放了一个窃听器。
今年央视曾经报道“X卧底”手机恶意程序严重威胁用户的隐私安全,国家计算机网络应急技术处理协调中心的数据显示,该软件平均每天发生6600次隐私信息窃取事件。
林宇博士介绍,如果没有专业移动安全软件的保护,手机隐私在恶意软件面前,没有丝毫的防御能力,几乎是完全暴露在对方的监控之下,“以2011年第三季度的调查结果为例,‘远程控制’木马已成为危害用户手机隐私安全的首要杀手,如第三季度网秦截获的BD.Legacy远程控制木马,至今已累积植入到超过60款热门应用中,堪称真正的‘远控杀手’,而这些远程控制木马是对手机隐私的极大威胁。”
小到百姓,大到名人政客,我们的手机无时无刻不在面临隐私被窃取的威胁。2011年7月4日,新闻集团的《世界新闻报》陷入窃听丑闻,许多政府要员和重要事件的当事人都被手机监听。
很多人认为,自己并非名人政客,手机隐私没有被窃取的价值。实则不然,我们日常生活中通过手机发送、储存的重要信息,如银行账号、重要人士的联络方式等等,一旦手机被植入恶意软件,将为我们的生活埋下隐患。
根据今年网秦发布的报告,隐私窃取类恶意软件一直是手机安全的重大威胁之一,窃取的内容包括:通话记录、短信内容、照片视频、账户信息。
网秦公司移动网络安全专家邹仕洪告诉本刊记者,面对严峻形势,手机安全软件厂商需主动出击,不能等用户损失发生之后才亡羊补牢。“上半年有一个病毒,在谷歌网站被全球20万用户下载,我们捕获到这个病毒是通过美国的举报网站。如果你只监控中国,可能就不会发现,但是如果监控美国就会发现了。”
对此林宇博士提醒,用户要提升手机安全意识,不要轻易将手机借人。收到赠送的新手机时最好及时安装专业的手机安全软件来避免被远程植入手机间谍软件。
7月10日,有着168年历史的《世界新闻报》发行最后一期后停刊,报纸头版最后的标题是“谢谢。再见!”然而,这只是一份因窃取手机隐私而招致灭亡的报纸的最后道别,绝非手机恶意软件的终结。用户手机隐私安全和隐私窃取软件之间的战争才刚刚开始,移动互联网安全企业任重道远。
□ 编辑 于俊霞 □ 美编 阎 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