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村镇建设经验对中国的启示

2011-12-25 03:25仪慧琳马婧婧
党政干部学刊 2011年8期
关键词:村镇农村建设

仪慧琳 马婧婧

(华中师范大学,湖北 武汉 430079)

国外村镇建设经验对中国的启示

仪慧琳 马婧婧

(华中师范大学,湖北 武汉 430079)

欧美等发达工业化国家在基本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阶段,为解决日益严重的城市问题开始重视乡村建设,村镇建设经历了较长时间,在村镇建设方面的规划理论及实践经验比较成熟。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城乡发展不均衡,村镇建设存在一系列问题。研究其他国家村镇建设的历史经验,可为我国缩小城乡差距,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提供借鉴。

村镇建设;经验;启示

一、中国村镇建设现状

村镇建设主要包括村镇基础设施、公益设施、住宅、环境等方面的建设,它是村镇居民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基础,是村镇经济社会发展的体现[1]。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经过多年发展,我国的村镇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主要表现在:(1)农村交通条件明显改善,全国大部分乡镇和建制村通了公路;(2)农村教育卫生条件改善,九年义务教育普及,“新农保”和“新农合”人数逐年增多;(3)乡村生活条件得到改善,村容面貌逐步改变,注重以人居环境为本建设,供电、供水普及率达到90%以上;(4)农村生产性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但是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对农村投资不足,导致村镇发展总体水平偏低,村镇建设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1)服务设施不完善,城市主要是国家投资,而农村主要是自己承担,由于经费力量不足,导致农村服务设施不完善;(2)农村环境恶化,垃圾处理困难较大,农村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导致土壤肥力下降,以及生活污水乱排放导致地下水污染严重,直接威胁饮用水的安全;(3)新农村建设缺乏合理规划,土地集约利用率低,很多农村庭院太大,住人很少,农村建设过程中地方特色不明显;(4)经济发展地区差异很大,小城镇在空间数量上分布呈现东多西少的局面;(5)忽视公众参与,村镇建设农民是主体,农民应该发挥主观能动性参与其中,但很多地方仍是领导起着决策作用[2]。

我国村镇建设仍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所以,研究国外村镇建设的成功经验,对于加快我国城乡一体化建设和城市化进程,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及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二、国外村镇建设的经验

(一)英国的村镇建设经验

1.新城建设。新城建设是在伦敦周围建设卫星城,分散市区人口和住宅建设。新城独立性较强,生活服务设施完善,配有一定的工业,居民的生活和就业基本上可就地解决。新城交通便利、设施齐全,环境优于大城市。新城建设有利于控制大城市的规模、减轻大城市的人口压力、缓解一系列的城市问题[3]。

2.中心村建设。为缩小城乡差距,发展乡村经济,20世纪50-70年代英国政府开始实施大规模村镇“发展规划”,目的是建设中心村。加强中心村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改善乡村整体环境,促使人口集聚,形成一定的规模效益。中心村建设对提高乡村生活的质量,改善乡村生活和就业环境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也有弊端。之后,英国的乡村政策出现转变,转向“结构规划”,改变过去单一的建设中心村的做法,各地依据实际建设村镇。从此,英国的村镇建设走向多元化[4]。

3.垃圾处理。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垃圾的数量与日俱增,垃圾的内容也趋于多样化。垃圾处理也是村镇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英国农村的垃圾发电具有特色,在多个农村设立了数百座垃圾处置场,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垃圾产生的甲烷用于发电,并投入全国电网,其电力占到了全国电力的5%。这样既提高了垃圾的利用率,又保护了环境。

(二)日本村镇综合建设示范工程

1.村镇建设示范工程。首先,政府在资金、政策、技术上大力支持,为村镇建设指明宏观方向。提供多种优惠政策调动各级政府的积极性,促使日本在较短时间调整了农村产业结构;其次,居民积极参与建设全过程,使建设充分反映民意,加深居民归属感,这一工程对日本村镇建设的发展、产业环境以及生活环境的改善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农村的成功规划。第一,村民居住分散布局。日本村镇的规划采取了居住分散布局,农民和自己的田地、工作场所相近。第二,集中村镇服务设施。这点和我国现在的规划思想相近,避免资源浪费,易形成有文化意义的节庆场所和气氛。农村的公共基础设施尤其是污水,固体处置设施非常完善。第三,注重传统的文化继承。日本全国建筑形态高度趋于一致,坚持了传统建筑特色,新时期的建筑融入了时代元素,外形与传统文化一致。为了防震,日本的农舍统一具有“低矮化”特点。第四,村镇建设与时俱进。农村商品设置随时代而发展,城市里的人因为回归自然到农村买房度假或安度晚年;农村的服务设施高级化,即促进乡村城市化,缩小城乡差距。

(三)韩国的新村运动

韩国于1970年开始的 “新村运动”,其成功之处在于:

1.以改变农业生产农民生活条件为目标。政府设计了20种建设项目,如修建桥梁、公共浴池、修筑河堤、改善饮水条件、房屋和公路等,充分调动了农民建设家乡公共事业的积极性。新村运动初步改善了农村生活居住条件。充分按照农民的意愿确定切实可行的小项目建设,与农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作用立竿见影,充分激发农民的积极性。

2.区域协调发展。各个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自然资源禀赋不一样,所以每个区域发挥各自的优势,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把自然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大力发展各个区域的“特色”产品。

3.分阶段实施。第一阶段 (1971~1973年),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环境。第二阶段(1974~1976年),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提高,农民收入大大增加。第三阶段(1977~1980年),城乡差距逐渐缩小,乡村文化发展。第四阶段(1981~1988年),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改善农村生活和文化环境,农民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接近于城市居民[5]。

4.重视教育。新村教育是新村运动的核心,韩国农业的迅速发展是伴随着新村运动发展的,成果离不开新村教育的贡献。加强农业技术培训和教育是农业发展的关键环节。

(四)美国小城镇建设经验

美国是当今世界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也是市场经济的典型代表,其村镇建设的成功经验有:

1.重视基础设施建设。一是政府推行大规模援建公路的政策,各个州也积极参与公路建设,高速公路网在美国的城市化向郊区化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使郊区与城市处于同等地位。二是在小城镇大力建设水、电、有线电视、宽带网络等基础设施,缩小城乡居民生活差距。三是美国政府实施利于郊区的发展政策,实现分散型城市化[6]。

2.特殊的制度。美国的市、县、镇之间无行政区别,没有隶属关系,高度自治。建设规划方案要经公民表决,总原则是保证公众利益,增加地方税收,减少居民税赋。小城镇建设的主体是居民,鼓励公众参与项目的建设和规划,可以尽可能满足当地人的生活需要。

3.重视小城镇建设。小城镇建设的核心是不断改善居民的生存环境,提高生活质量。美国小城镇各有特色,相似性有三点:小城镇把创造一个比城市更优美舒适的生活居住环境放在首位,重视交通、通信、公共服务等条件,为私人建设投资营造一个有利的环境;小城镇的规划具有合理性、科学性;小城镇的交通、通信、排污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都有预见性,避免多次修建、扩建造成损失。

(五)印度村镇建设的经验

印度农村发展落后,为了平衡发展,印度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成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促进农村就业。印度加大政府投资,通过在农村修建持久耐用的基础设施,给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落后的经济社会面貌;通过商业信贷和政府资助的组合贷款方式向贫困线以下的家庭提供小额资金扶持,在农村形成大量的微型企业,促进乡村自我就业,依靠农村贫困人口自身能力的提高增加收入。

2.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印度在1999年开始“整体环境卫生运动”,目标是2015年前彻底解决农村饮用水和环境卫生问题。目前只剩1%的居民点未完成此项工程;1986年开始建设厕所工程,在农户家里和公共场所建设厕所;2000年由印度政府完全投资实施“农村道路计划”,根据各地区人口密度情况建设乡村道路;在通信方面,在没有通电话的农村接通有线电话,为偏远地区提供数字卫星电话终端机;居住方面,1985年,印度政府启动农村住宅建设工程,解决了部分处于贫困线以下农民的住房问题。

3.重视教育和群众参与。印度教育整体水平较低,政府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适龄儿童由5年基础教育向8年基础教育迈进;同时还重视妇女能力的培养,及儿童妇女的福利待遇等。同时在几十年的摸索中,印度政府在制定各项政策时都非常重视广大群众的参与。

三、国外村镇建设经验对中国的启示

根据各国不同的成功经验,我国应根据各地实际,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做好村镇规划

规划是做好村镇建设工作的重点,直接影响到村镇建设和发展质量。规划中各项设施要综合考虑,配置和标准既要符合现代化的要求,又要考虑村镇长远发展。科学合理用地、保护耕地,严格控制用地规模,建设特色村镇。

(二)完善各项基础设施

要加大投资力度,提高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水平。村镇建设要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在交通、能源、通讯、供水、供气等公用基础设施建设中采用先进设备技术,实现基本配套设施的现代化。重点抓好道路建设,形成便捷通畅的公共道路交通网。把改善农民生活质量,建立在发展农村经济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基础上。

(三)培育新型农民,鼓励公众参与

农村的整体教育水平偏低,重视乡村教育,提高农民素质是我国彻底解决农村问题的核心。综观各国成功经验,公众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群体。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对于加快村镇建设有着重要促进作用。转变农民观念,促进就业,改善福利,使得城乡居民能够真正平等的生产生活才是村镇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四)发展与环境保护并重

贯彻和执行可持续发展战略,改善村镇环境质量,建立和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不允许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发展经济。加强宣传教育,增强村镇居民环境保护意识。根据农村生产、居住分散,污染物不容易集中处理的特点,积极推广适用技术,对于村镇生产、生活污水、垃圾、粪便等污染物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理。

国外村镇建设和发展模式有相似性,也各具特色。我国有着特殊的国情,应结合本国村镇建设存在的不足,借鉴不同国家的村镇建设经验,形成有中国特色的村镇建设模式,促进我国的村镇建设。

[1][5]冷淑莲,冷崇总.关于我国村镇建设问题的思考[J].价格月刊,2006,(3).

[2]周淑梅.农村公共服务的现状及问题[J].党政干部学刊.2010,(7).

[3]方明,刘军.国外村镇建设借鉴[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5.

[4]王宝刚.国外小城镇建设经验探讨[J].规划师,2009,(11).

[6]左停,鲁静芳.国外村镇建设与管理的经验及启示[J].城乡建设,2007,(3).

责任编辑 魏亚男

F299.22

A

1672-2426(2011)08-0046-02

仪慧琳(1986-),女,山东菏泽人,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区域发展与城乡规划研究。

马婧婧(1984-),女,湖北宜昌人,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区域发展与城乡规划研究。

猜你喜欢
村镇农村建设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山西8个村镇入选第十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名单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已达2409个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创建文明村镇 打造幸福家园
村镇建设
赞农村“五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