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晓 荔
喝酒琐议
□ 晓 荔
《天下无贼》的作者赵本夫,曾写过一篇《治酒》的文章,说江苏丰县人把喝酒叫“治酒”,就像治学、治家、治国,俨然一门学问,由此可见丰县人爱喝酒。
以前的人们大多较穷,每有来客,作为热情的主人,要设酒款待。而酒是奢侈品,客人不愿意多喝,就欲迎还拒。主人担心客人喝得不尽兴,便形成了劝酒的习俗。
喝酒以微醺为宜,带一些轻飘的感觉,穿透平日包裹很严的外壳,涌动起千种情绪、万种感慨,把那些抑郁、惆怅和遗憾冲洗得清淡些、自如些,这是很美的事情。
李白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是浪漫的,杜甫的“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是洒脱的,李清照的“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是充满雅趣的。可惜,现代人称喝酒为应酬,是出于生活的需要,全没了喝酒的趣味。
我的一个同学是领导的秘书,为领导代酒是常事,酒过三巡,他常说去卫生间方便一下,走进卫生间,用手指伸进喉咙一挖,“哗啦”一声,美酒“喷薄而出”,回到餐桌照喝不误。如此这般,百饮不醉。酒,喝到这份上,就是折腾自己,喝坏了身体和胃,哪有酒趣可言?
在酒会上,女人都试图优雅,男人都试图潇洒。觥筹交错间,人如青蛙入温水,不知不觉间渐醉,于是内心的小我开始放大,不是曾在南山打死一只虎,就是曾在北村踢死一头牛。离开时已是月上中天,人醉街头,酗酒也!也曾见过几个人在一起好端端地吃饭,因喝酒争执而大打出手,一场欢乐的宴席成了斗殴场所。
劝酒自古就有,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里有一句“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劝”字后面饱含着深厚的情感。而现代人“喝酒望人醉”,却走向了极端,千方百计把别人灌醉,因此酒精中毒者不乏其人。正如梁实秋所言:“这也许是人类长久压抑下的一部分兽性之发泄,企图获取胜利的满足,比拿起木棒给人迎头一击要文明一些而已。”
纵论古今,大凡因酒而成大事者,虽不能说绝无仅有,却是少之又少。
其实,偶尔醉一次,又何妨?前人言:人生难得几回醉。在某个宁静的日子,回想朋友间倾心的真情,漫漫人生路,便有春风沐心的温暖。酒很多时候并不纯粹是酒,它是情感的酝酿,醉与不醉只是心情而已。“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这情意是舒缓绵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