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沈旭文
应对电荒需软硬兼施
□沈旭文
近日,70%以上电煤依赖省外的电煤调入的大省山东,已开始全力实施电煤储备30天的新战略,这一标准是往常年份的1倍。分管省长亲自带队四处求购电煤,以保障发电厂需求。
在全国多个省份均出现“淡季电荒”的情况下,山东提前备战电荒的举措引发公众对今夏各地电力供应情况的更大关注。抢购电煤本身则充分说明,各地“没电”的关键恰恰在于“煤”。
按现行规定,发改委每年都会给发电企业购买的的电煤设定价格上限。随着近些年各类煤炭需求量的扩大,各煤炭品种的价格也是水涨船高,但电煤价格却受制于国家控制而涨幅不大。在此情况下,市场化的煤炭企业为寻求更高利润,向火电企业供应燃煤的积极性不高。而电价上调幅度比电煤价格上调幅度还要小,发电企业也陷入了“发电即亏损”的恶性循环。
面对盛夏用电高峰的到来,有关部门的当务之急正是软硬兼施,是煤企扩大电煤供应量。所谓“软”,具体便是由国家按照电煤购买合同提供相应数量的临时性价格补贴,使煤企能从电煤销售中获得可接受的利润,进而提高其生产积极性,扩大实际电煤产量。所谓“硬”,则是对国有煤炭企业下达硬性指标,对电煤在其总产量中所占比例划出下限。尤其是在国资委已对煤炭行业进行整合的山西等省份,占据主导地位的国有煤企更应承担起更大的社会责任。
不过无论是价格补贴还是行政指令,都只能作为权宜之计。要从根本上解决“市场煤、计划电”带来的体制性电荒,有关部门还应加强煤炭运输能力建设,降低运输和中介成本,避免山西部分地区因运输不便而出现电煤在电荒时滞销的恶性局面,彻底消除制度性电荒的威胁。
□编辑潘阳□美编王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