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成因与应对策略

2011-12-25 00:12:21李旭平
行政与法 2011年5期
关键词:金融机构贷款融资

□ 李旭平

(辽源市委党校,吉林 辽源 136200)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成因与应对策略

□ 李旭平

(辽源市委党校,吉林 辽源 136200)

中小企业融资难日益成为困扰其发展的瓶颈。这其中既有企业自身的不足所致,又有金融机构运营机制和政府职能缺失的原因。要从根本上解决融资难的问题,就必须转变融资理念,创新融资方式;加强立法和执法,为中小企业融资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搞活金融市场,拓展中小企业贷款空间;加快中小企业融资综合服务体系建设,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保障;建立融资补偿机制,完善各种优惠政策;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弥补自身融资缺陷。

中小企业;融资;金融环境

中小企业历来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小企业在就业、税收、产业结构调整以及活跃市场等方面的作用日显突出。然而,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已成为困扰其持续发展的瓶颈,本文就这一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一、中小企业融资的渠道来源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小企业资金来源主要通过两种方式: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

(一)内源融资

内源融资是指企业不断将自己的储蓄 (留存收益和折旧)转化为投资的过程,它是中小企业生存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企业创立之初很难得到金融机构的支持,所以主要靠业主投资和内部集资的方式筹集资金,然后企业将自己的利润再转化为投资,因此,企业内源融资极其有限。

(二)外源融资

外源融资是指吸收其他经济主体的闲置资金,使之转化为自己投资的过程。外源融资又分为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

⒈直接融资缺乏途径。直接融资是资金短缺部门在资本市场上出售自己的有价证券(企业债券、股票),以获得所需资金的行为。由于证券市场准入门槛设得高,因此,这种融资形式不可能成为中小企业融资的主渠道。

与股票市场相似,债券市场门槛设置也比较高,令中小企业望而却步。目前,我国企业债券发行实行“规模控制,集中管理,分组审批”的办法。另外,由于中小企业资信水平低,经营风险大等缺陷,也限制了中小企业进入债券市场。

⒉间接融资。间接融资是指通过金融中介机构充当信用媒介而实现融资的一种方式。第一是抵押难。第二是担保人难找。第三是金融机构办事程度繁琐,有时贻误商机。第四是中小企业自身的原因,由于其信用程度低,诚信意识差,财务管理水平低等原因,它们很难得到银行资金的支持。

二、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成因分析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由来已久,虽然国家和地方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以改善,但融资难的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即使在国家扩大内需时期仍未得到缓解,主要原因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从企业角度分析

⒈融资理念陈旧,视野窄,融资渠道单一。很多企业仍然习惯于找市长、找银行,缺乏现代融资理念。许多企业主管仍习惯并拘泥于金融贷款的融资方式,对现代融资工具缺乏认识,更没有操作能力,结果当传统的融资渠道被堵死后,往往束手无策,不善于资本运作,不善于利用已有优势,将资源化为资本,化为资金。

⒉直接融资能力差。众所周知,由于我国资本市场的不完善以及进入资本市场的条件限制,如审批严格、新股发行实行计划管理、总量控制等,而中小企业由于资信水平低,经营风险大,业绩不高等固有的缺陷,大多数中小企业都达不到直接上市融资的条件,因而被拒之门外;也由于上述原因,中小企业很难取得发行债券的资格,只能私下小范围发行债券,且很多是在政府推动下才能实现,而政府推动是有选择的,大多数企业寻求不到政府推动;在民间,虽然借贷已日渐公开化、合法化,并成为私营企业融资的重要渠道,但高利率增加了融资的成本,加剧了企业生产经营的难度,况且人们更愿意把钱投入可预见的收益行为中,所以企业融资困难重重。

⒊间接融资条件不足。融资担保能力不足是融资难的主要原因。有调查表明,当企业资金出现困难时,70%的企业会选择银行贷款方式,而抵押贷款是银行放贷的主要形式,但大多数中小企业规模小,有效资金少,负债大,可抵押资产不足,致使银行不予贷款,正因为这些原因,企业也很难找到银行认可的担保人,一些效益好的企业不愿意给其他企业担保,效益一般的企业,金融机构又不允许其做担保人,致使抵押或担保全部缺失,融资受阻。即使采取发行理财产品的方式,也同样需要抵押和担保甚至是反担保。

⒋信用程度不高。一方面,家族式法人治理结构容易造成财务管理混乱,财务监控不规范,会计信息失真,透明度低,甚至做假的局面,这就致使银行很难掌握其真正的生产经营和资产负债信息,银行不敢放贷。另一方面,不少中小企业将贷款作为自有资金使用,挪用多,监管难,违约率、损失率较高。相关统计数据表明,目前银行的不良贷款中有相当数量来自于中小企业,严重损害了中小企业的信用,也使得银行产生伤后恐贷的情况。

(二)从金融机构角度分析

⒈股改带来的负效应。近年来国有商业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造,剥离了大量不良资产,这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上给企业一种错觉,那就是银行为了发展一定还会剥离不良资产,使得部分企业企图利用破产的办法逃避银行债务,尤其是近年,有的企业利用一些银行未股改之机,借上项目之名行资金运作之实,取得大批贷款后没有按规定使用,形成了新一轮的不良资产,给银行放贷制造了种种障碍。

⒉“押抵为上”和“安全第一”的经营理念和操作方式与中小企业的实力和状况之间错位。由于银行盈利组织的属性,决定了其经营的理念和方式是把计算风险和收益放在了首位,加之银行在借贷关系中居强势地位,从自己角度设置了种种条款,如押抵、担保等等,而这些条款恰恰是中小企业发展中难以具备的,出现了借贷之间的对接错位,也因此出现了当企业经营好时银行主动上门提供贷款,当企业遇到困难急需资金时,银行就会用种种条款拒绝企业贷款申请的现象,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银行更愿意“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同时,为了确保资金安全,国家和地方银行都集中了贷款审批权,并出台了一系列责任追究制度,出现贷款风险,不仅追究直接责任人,失职责任人也要一并受到严厉的追究。所以,各级信贷员在发放贷款中慎之又慎,关口一把再把,形成了对中小企业的挤出效应。同时,由于审批权集中,银行基础信贷能力低,(辽源市商业银行贷款权限为500万元以下),手续繁多,审批周期长,与企业的需求周期也存在严重的错位,致使企业发生了恐贷。

⒊银行和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为了确保放贷的安全,银行必须首先掌握中小企业所有的评价信息,而中小企业信息的完整和真实性与大型企业相比有着固有的劣势。许多中小企业的资产、经营、损益等会计报表和财务数据透明度不高,银行很难从其中获取对企业的真实判断,给放贷的评估带来难度,虽然银行可以自己调查,但往往由于中小企业贷款规模小,而调查的成本都很大,加之回报不高又不稳定,所以银行不愿放贷。

⒋缺少为中小企业发展服务的金融机构。由于政府的导向作用以及中小企业自身的原因,致使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金融机构严重缺失,造成了融资需求与借贷之间存在较大的空间,对于金融机构来说这个空间既是风险,也是潜力所在。

(三)从政府角度分析

在经济生活中,政府承担着构建有助于中小企业融资环境的职责,以达到企业和融资机构之间的协调平衡。但在现实中政府存在着诸多职能缺失的状况。

⒈立法的缺失。西方对于中小企业早有立法,通过法律规定了中小企业的地位和权益,规范了政府的行为。在我国虽然有《中小企业促进法》,但从现实情况看,上述法律在对中小企业融资这一现实问题上并没有相应的具体措施,特别是在金融信贷等融资方面更是缺乏相应的支持政策及保护措施,由于没有政策和措施作支持,中小企业不仅在融资方面,而且在促进发展的其他方面都受到歧视。

⒉融资担保和保险的缺失。由于诸多原因,中小企业可担保的抵押物少且折扣率高,无法满足银行关于贷款抵押物的要求,加之中小企业特别是许多私营企业都采取挂靠、合作经营等方式,企业固定资产、不动产的所有权不明晰,更加剧了抵押物的缺乏。因此,担保便成为解决这一瓶颈的有效渠道。但中小企业因其资产和效益情况所限制,很难找到合适的担保人,出现了抵押担保的缺失,这是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这就需要国家通过健全担保机制,把对中小企业的融资风险降低到金融机构可接受的程度。对此世界各国的普遍做法是建立专门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近年来,我国一些地方政府也建立了一批信用担保机构,但实际效果不理想。一是担保能力低,目前的担保基金的来源主要是地方财政,而财政投资能力有限,出资很小,远远不能满足中小企业的需要。二是担保机构为控制风险,都要求提供反担保且条件较为苛刻,并且不低于银行担保抵押贷款条件使信用担保失去本来的意义,同时,在建立健全保险机制上出现缺失,致使企业融资中止。

⒊补偿机制的缺失。对于银行来说,国家目前缺乏合法、有效、配套的中小企业贷款损失赔偿政策和规定。有的贷款即使成功核呆,最终亏损的还是银行自己,所以,为规避风险,央行、银监会纷纷出台了严格的操作尽职指引,各家银行也出台了详尽的规章,强化对分支银行的操作监管,使支持中小企业的信贷政策不宽反紧,同时每遇到处理纠纷问题,地方政府行政或人为干扰因素复杂,法律上缺乏强有力的、充足的处置依据和机制,一旦发生风险或纠纷,资产不易处置,贷款不易回收,这历来是银行怕贷的根本原因。

⒋信用信息的缺失。到目前为此,我国还没有比较统一规范的中小企业信用评级等方面的社会中介机构,由于信息不对称,金融机构没有获取到企业信用等级方面的权威信息,这也是中小企业贷款难的一个原因。

⒌公正、公平理念的缺失。一方面,地方保护主义的干扰多。有的地方政府默许甚至纵容企业逃避银行的债权,破坏了经济合同双方当事人的平等原则,使履行了经济合同业务的债权人反而处于被动的地位。政府人为地破坏社会信用环境,也自然地增加了中小企业的融资难度。另一方面,法律对债权人的保护意识差,法院对判决结果执行不力,存在着同情偏袒企业的倾向,债权人在通过法律程序保护自己权益时,常遭遇“打赢官司,看不到钱”的情形。

三、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对策

中小企业融资是一个系统问题,要从根本上破解融资难问题,需要综合施策,需要企业、政府、金融机构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一)转变融资理念,创新融资方式

作为企业,必须从传统的找市长、找银行的融资理念中解脱出来,辽源博大制药公司的融资运作就是一个成功的范例。公司创建初期,采取了股权融资方式,内部融资860万元,解决了初始阶段的资金急需;企业进入成长期后,为解决2000万元的GMD论证和技改资金,在盘活资产存量上做文章,通过地域优势转换方式解决了资金难题;为做大做强,与国内知名企业先声药业进行战略合作,股份重组,引入资金1.38亿元,从根本上解决了做大的资金瓶颈问题。博大制药的发展历程实际就是解决资金瓶颈的历程,也是融资理念的转变过程。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资金问题都是制约企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不同的时期和阶段要依时依事来谋划融资问题,拓宽融资的视野,采取灵活多样的融资方式来解决资金问题,博大制药就是在争取贷款的同时,采取股权融资、民间借贷、资产重组、项目融资、股权重组等多种方式,才使得企业做大做强。

作为政府,也要转变融资理念,要改变习惯担保的方式,将信贷融资理念向资本运作、战略合作、打造产业链、组建产业集群上转变,向做大做强融资平台上转变,向立法推动、政策引导、服务引导上转变。

作为金融单位,也要转变放贷经营理念,破除青睐于大企业、大项目的短视观念,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破除“抵押为本”的传统理念,探索以第一还款来源与第二还款来源相结合的保全理念和模式,实现双赢。

(二)加强立法和执法,为中小企业融资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

政府在经济活动中仍然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政府放权更多的是应该在体制上放,而不是一切放之不管。政府对中小企业进行扶持,要充分运用法律手段,发挥政府的强制功能,为中小企业融资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首先,要在信贷制度和融资方面立法,尽快指定有关部门制定中小企业融资信贷的法律法规。在这方面可参照当今世界一些发达国家出台的法律,例如美国先后出台了《中小企业基本法》、《小企业法案》等几十种法律,通过立法来保障中小企业的发展,这个立法与执法要明确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国有与非国有企业之间的平等地位;其次,要界定和明确企业、金融机构和政府三者间的法律义务责任和权益。对企业要加大违约的法律制约,加大对违约人的惩罚力度,增加违约人的违约成本,严肃惩处恶意逃废银行债务的企业及负责人;对金融机构要明确对中小企业融资所承担的义务和责任,加大对应贷不贷的处罚力度,要鼓励创新融资产品,扩大融资渠道和方式;对政府要完善自身监管,避免出现地方政府为自身或局部利益,限制对某些企业贷款或默许甚至纵容某些企业逃避债务的情况。同时,政府应通过立法,鼓励行业自律的小额贷款机构的存在和发展,并给予其正式的法律地位,使之发挥更大的作用。对已出台的法律法规,政府须做好执法落实,政府要公布一切关于中小企业融资的法规程序,不能让这些法规、政策给部分人的权利寻租提供空间。

(三)搞活金融市场,拓展中小企业贷款空间

1.大力发展地方性金融机构。只要符合《商业银行法》规定标准,无论其性质如何,只要符合央行批准条件的,就可以开设地方性金融机构,但须强化监督,鼓励竞争,形成规范的地方金融机构优胜劣汰的进入和退出机制。

2.设立专业的中小企业银行。从国际上成熟的经验和操作层面看,设立专业服务于中小企业的金融机构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根据我国实际 ,在政府指导下,对现有市场中已经成熟的政策性银行,可以全盘转型为中小企业银行。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政策性银行本身就面临着转型问题,政策性银行未来的发展方向应定位为“商业性银行”。但我国的商业银行已趋于饱和,商业银行在中小企业贷款方面也有不可消除的局限性,所以,对现有市场中已经成熟的政策性银行可以考虑全盘转型为中小企业银行,其主要任务除提供优惠贷款外,还应支持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或直接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在支持担保体系建设中,一方面,为担保公司提供软贷款;另一方面,针对担保公司资本金不足,信用等级较低的状况,为中小企业担保公司提供再担保。对现有市场尚未成熟的政策性银行,可以考虑在原有业务领域内扩展其融资功能,以此来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

3.放大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融资空间,比如扩大创业板市场,适度降低准入门槛,弥补中小企业在证券市场中融资缺失。

4.放开并规范民间借贷市场。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在政府政策指导、宏观监管、规范经营的基础上,鼓励民间资本进入资本市场参与竞争,从而形成一个多种金融形式并存的多层次、立体式的金融格局,以聚集更多的资金,扩大中小企业融资渠道。

5.创新融资产品。金融机构应多推出一些符合中小企业融资的金融创新产品,帮助中小企业融资。如自然人担保贷款,担保可采取抵押、权利质押,抵押加保证等方式;应收账款融资可采取应收账款抵押和应收账款收集;仓单质押可分为动产质押和权利质押,还可以采取票据贴现、产业链融资、个人委托贷款等有效方式。

(四)加快中小企业融资综合服务体系建设,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保障。

1.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融资的信用担保体系。根据我国的实际,结合其他国家的经验,我国中小企业贷款担保体系应该是一个由政府引导,以政府担保为主,其他担保形式并存的中小企业信贷担保体系。应成立多种形式的信贷担保机构,开辟多种渠道筹集担保基金。总体框架应该是,由政府、社会中介组织、企业和银行共同建立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基金,担保资金实行政府财政资金启动,各方出资,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建立政府贷款担保基金,为经过评估发展良好的中小企业提供政府担保;建立中小企业共同担保基金,由政府加以引导,从而调剂各企业间的担保资源;建立由多方出资设立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鼓励企业间实行会员制的联保,从而形成纵横交错的中小企业担保体系。

2.建立和健全信用评估体系。由政府引导,建立中小企业专门的信用评级机构,信用机构可以帮助银行建立中小企业标准化的识别及准入、退出机制,降低、转嫁银行风险管理成本并提高贷款投放率。在中小企业信用记录普遍缺失的情况下,借助评估公司的测评作用十分现实可行,一方面通过测评,可随时建立和积累企业信用档案和数据库,既解决了信息的准确性,又解决了信息不对称问题;另一方面也解决了贷前调查成本高,操作时间长,风险评估难的问题。在成立专门的评估机构条件未成熟的情况下,政府应与注册会计师协会合作,出台相应的政策,加强地方审计部门及地方会计师事务所的管理,确保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审计报告对企业财务报告的可信度作出正确评价。

3.建立中小企业行业协会或联盟。政府要积极引导并促成其建立,这种协会和联盟应是互助互惠型的,它不仅可以为协会或联盟内的中小企业提供经营信息,而且可以为企业间交流人才、技术和资金、担保等提供场所和条件,这样,一些中小企业就可通过互助解决融资中所遇到的阻碍,而且这种协会或联盟也将会为其以后发展成为集团公司奠定基础。特别是产业链条上的企业结成联盟,既可以延伸产业链,形成规模效应,又可以缩短资金链条,放大资金倍数,达到融资的目的。

(五)建立融资补偿机制,完善各种优惠政策

在立法的基础上,政府还应依法运用积极的财政扶持政策。政府应逐年从预算中列出一定额度的资金,或从中小企业的税收总额中拿出一定比例的资金,作为企业融资和风险补偿专业资金,主要用于对银行及担保公司进行风险补偿以及对出现资金危急的企业进行应急性救助,以降低金融性机构的风险,促其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政府还应制定间接的补贴机制,对金融机构支持科技型、成长型的中小企业融资实行减税、贴息、补贴等优惠政策,以调动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融资的积极性,同时还应出台引进战略投资者、引进社会资本、引进民间资本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以活化资本市场。

(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弥补自身融资缺陷

具有强大的核心竞争力,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就不会有问题,只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前景好,金融机构就会主动上门。为此,企业首先要在技术创新、市场开拓、内部管理、资产效益方面做大做强,提升自我核心竞争力。其次要优势互补,加大兼并与联营、合资力度。中小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生存,单靠自身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还应顺应潮流,积极挂靠优势企业,打造产业链条,组成产业群体,一方面可以解决融资问题;另一方面还可以引进先进的管理经验和先进技术,实现双赢。第三,要打造诚信企业,提升企业信用等级,让银行敢贷、放心贷。

综上所述,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需要我们用新思维去分析,用新方法去运作,不仅政府要有所作为,金融机构和企业也要协调一致寻找对策,只要政府、金融机构和企业共同寻找到最佳结合点,中小企业的发展就会出现崭新的局面。

[1]曹雯.我国中小企业贷款难成因分析及解决措施[J].商业文化·财金视点,2008,(01).

[2]高智钢.中小企业贷款担保问题的研究[J].金融经济(学术版),2008,(10).

[3]黄曙光,刘坚,刘家军.破解中小企业贷款难的对策[J].经济与金融,2007,(07).

[4]田清.对中小企业贷款难的思考[J].安徽农村金融,2006,(10).

[5]刘加勇.联户联保:破解中小企业贷款难的现实选择[J].现代金融,2008,(08).

[6]车毅,翁尔博.浅析中小企业贷款担保[J].财经视点,2008,(05).

[7]李柯.浅析中小企业贷款信息不对称问题及其解决机制[J].江苏商论,2007,(05).

[8]罗欢平.中小企业贷款困境的新出路:现有政策性银行转型[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08,(03).

(责任编辑:牟春野)

Causes and Strategies about why SME's Financing is so Difficult

Li Xuping

SME's financing is so difficult,and this is increasingly becoming the bottleneck problems of its development.Among these are caused by their own shortcomings,but also financial institutions operating mechanisms and the lack of government functions.To solve the problem of financing,financing must change the concept,innovative financing methods;Strengthen legislation and law enforcement,for the financing to create a favorable financial environment;Invigorate the financial markets,expanding SME lending space;speed up the comprehensive service system for SME financing,financing for SME to provide protection;to develop financial compensation mechanism,and improve various preferential policies;enhance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enterprises,the financing to make up their own shortcomings.

SME;financing;financial environment

F275.6

A

1007-8207(2011)05-0033-04

2011-03-20

李旭平 (1963—),女,吉林辽源人,辽源市委党校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经济管理。

猜你喜欢
金融机构贷款融资
融资统计(5月24日~5月30日)
融资统计(5月17日~5月23日)
改革是化解中小金融机构风险的重要途径
华人时刊(2023年15期)2023-09-27 09:05:02
融资
房地产导刊(2020年8期)2020-09-11 07:47:40
融资
房地产导刊(2020年6期)2020-07-25 01:31:00
金融机构共商共建“一带一路”
中国外汇(2019年10期)2019-08-27 01:58:06
Wang Yuan: the Brilliant Boy
My Huckleberry Friends:Even if the Whole World Stand against me,I Will always Stand by You
资金结算中心:集团公司的金融机构
商周刊(2017年26期)2017-04-25 08:13:06
贷款为何背上黑锅?
新农业(2016年16期)2016-08-16 03:4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