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常说,“千里送鹅毛,礼轻人意重”,可要是认真说起来, “鹅毛”之礼,着实不轻呢!
天鹅是一种候鸟,现在我国所见的天鹅,大多是冬季在南方温暖之地越冬,夏季则迁徙至东北、内蒙古、新疆一带繁殖,唐代时的关中地区很少见,所以很珍贵。
“千里送鹅毛,礼轻人意重”,这句话是怎么来的呢?明代文学家徐渭在《路史》一书中记载说,俗传唐代有云南土官派一个叫缅伯高的使者,带了一只很珍贵的白天鹅作为礼物,送给皇帝唐玄宗。走到一个叫沔阳湖的地方时,使者不慎,白天鹅飞走了。可怜的使者紧抢慢抓,也只抓到几根鹅毛,情急之下,只好拿一块白布将鹅毛包好,带到长安,并作了一首诗一并献给唐玄宗:“将鹅贡唐朝,山高路又遥。沔阳湖失去,坐地哭号号。上奉唐天子,可饶缅伯高。礼轻仁义重,千里送鹅毛。”清代光绪年间编写的湖北省的《沔阳州志》和河南省的《滑县志》都记载有这个故事,只不过时间是在唐代的贞观年间而已。
将天鹅作为国礼,送给当时的天朝上国唐帝国,可见天鹅在当时必极为稀缺,价值应当不菲。
宋人赵叔问的《肯綮录》和何薳的笔记《春渚纪闻》中记载,被称为“书圣”的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为了换取道士家养的几只白鹅,甘愿亲手抄录《黄庭经》。王羲之的书法,当时即已有盛名,被称做“焕若神明,顿还旧观”,以此等身价手抄经书以换取几只白鹅,说明天鹅在当时确是稀罕物。
王羲之用墨宝换鹅的故事,说明南北朝之前,鹅在北方十分少见。即便到了唐宋时期,鹅在淮河以北仍然罕见,以至于唐朝时每只鹅售价高达3000钱。以唐太宗贞观四年的米价“米斗四五钱”计算,一只鹅的售价折换成大米当为600斗至750斗,唐代一斗约合今天6公斤左右,故一只鹅售价约合今天3600公斤到4500公斤大米,按当下米价每公斤5元折算成人民币,大约在18000元—22500元之间。20000块钱买一只鹅,不可谓不贵了。鹅贵,鹅毛当然也便宜不到哪里去。所以,直到清朝,鹅毛扇、鹅绒被也只有大官僚大富豪才能消费得起。
如今,白天鹅在我国早已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如此看来,不管是过去还是今天,倘若有幸,能得到一根“鹅毛”作礼物,应该是礼“重”人意更重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