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死与暴饮暴食

2011-12-24 00:00:00张佳
文史月刊 2011年6期


  公元770年,大诗人杜甫乘船在湘江一带飘泊时,突然遇到洪水暴涨,被阻滞于来阳县(今属湖南省)境内,并且断了粮。
  老诗人一连好几天揭不开锅,来阳县聂县令得知,派人送去许多牛肉白酒,杜甫十分高兴,饱餐之后,当即写了一首五言长诗十三韵,作为答谢。
  可是很不幸,没几天,杜甫竟突然去世了,年仅59岁。
  关于杜甫猝死的原因,历来颇多争议。最早的叙述见于唐人郑处诲的《明皇杂录》,他认为杜甫死于暴饮暴食,以后,《新唐书》和《旧唐史》等正史都采用此说。
  但是,不少人对此表示怀疑甚至反对,在他们看来,这是对杜甫的丑化。
  郭沫若也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索。在《李白与杜甫》一书中,他详细考证了杜甫阻水的时间为夏季后,说:“(杜甫)死于牛酒,并不是不可能。不过不是‘饫死’,或‘饱饫’而死,而是由于中毒。聂令所送的牛肉一定相当多,杜甫一次没有吃完。时在暑天,冷藏得不好,容易腐化。腐肉是有毒的,以腐化后24小时至28小时初生之毒最为剧烈,使人神经麻痹、心脏恶化而致死。加以又有白酒促进毒素在血液中的循环,而杜甫的身体,本来是在半身不遂的状态中。他还有糖尿病和肺病,腐肉中毒致死不是不可能,而是完全有可能的。”
  其实,尽管“饱死”的情形比较少见,现代研究却已经表明,暴饮暴食确实有可能导致死亡。一个成人,每天分泌的消化液有一定的限度,超过这个限度,就会破坏胃、肠、胰、胆等脏器的正常功能。暴饮暴食将引起强烈的排胆作用以及胰液的大量分泌,易使胰腺腺泡破裂,造成急性出血性胰腺炎,出现腹部剧烈疼痛、体温升高等症状,直到休克和死亡。
  由此可见,杜甫暴饮暴食而“饱死”(急性出血性胰腺炎)的可能性是不能排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