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情年

2011-12-24 00:00:00陈晓农
文史月刊 2011年3期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每当人们听到这首耳熟能详的精典老歌,就会想起电影《上甘岭》中的女卫生员王兰。王兰的生活原型王清珍老英雄的事迹早已家喻户晓。
  
   一、17岁的王清珍用口帮助战友吸尿,她的事迹打动了军长、国防部长秦基伟
  
  1951年10月14日凌晨4时左右,上甘岭战役打响了。45师肩负了这次光荣的任务。当时,刘焕杰是45师医政股长,王清珍是医政股收容所的卫生员。
  战斗打响后,王清珍一个人要负责三个坑道并排躺着的20余个重伤员。她像一只美丽的和平鸽,在上甘岭前沿的坑道中飞翔。医院来了冻坏了脚的伤员,王清珍就和姐妹们帮伤员把鞋袜脱下来,先用温水泡脚,然后放在自己的怀里捂,捂热一个再换一个。一位姓李的重伤员全身裹着绷带,只露出鼻子和嘴巴,喉部也被灼伤,王清珍就将饭菜嚼烂,一口一口喂他。残酷的战争断绝了坑道的水源,干渴困扰着每一个伤员,这个时候,他们倍加思念祖国和亲人。为抚慰伤员的情绪,振作他们的精神,王清珍用干哑的嗓子唱起了《翻身道情》、《南泥湾》。伤员们的情绪平静了,重伤员静静地听着;轻伤员跟着她一起哼,形成了合唱……
  一天夜里,一位姓曹的排长痛苦的呻吟声传进王清珍耳中。曹排长是当天下午刚从火线上抬下来的,腹腔中弹,肠子流出一节,泌尿系统重伤,不能自己控制排便。解不出小解的曹排长不好意思说自己尿不出来,王清珍一摸曹排长的小腹,圆鼓鼓的,显然已经胀了很长时间,必须立即导尿,否则就可能导致尿中毒甚至膀胱胀裂。曹排长喘着粗气,面孔因痛苦开始变形,眼角流出了泪水。
  钢铁般的战士被子弹打穿肠肚、被炮弹炸掉胳膊都很少哼叫,此刻却因不能排尿而被折磨得生不如死。见此情景,洞里的其他伤员急得连连叹息,王清珍更是心急如焚,可一时也想不出法子。
  就在这时,一位伤员满怀歉意地说:“要是我们哪个能够动一动就好了,用口吸也不能看着曹排长被尿活活憋死呀!”
   “用口吸?”王清珍顿时心里一亮,这个17岁的少女不顾一切地俯下身,含着导尿管,使劲一吸……
  尿液流进了罐头盒里,曹排长圆鼓鼓的小腹平伏了。
  王清珍的事迹打动了志愿军15军军长、后任国防部部长的秦基伟。老部长在自己所著的《秦基伟回忆录》中这样记述:“一个女战士使我印象至深,她叫王清珍,是个铁路工人的女儿,只有17岁。她在五圣山后面的坑道病房护理二十多个重伤员,喂饭、换药、洗绷带,还要背伤员出洞解大小便。有个伤员嘴巴化脓,不能咀嚼,她先把饭嚼烂,像大人喂孩子一样一口一口地喂到战友的嘴里。还有一个腹部重伤的伤员,不能动弹,躺着解不下大小便,又憋又胀,十分痛苦。这个姑娘为了解除战友的痛苦,帮助伤员排尿。情操之高尚,令人肃然起敬……”
  43个日日夜夜过去了,上甘岭战役胜利结束,中国人民志愿军以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在世界军事史上写下了壮丽的一笔。王清珍荣立二等功,被授予二级战士荣誉勋章。
  她的出色表现,受到志愿军官兵的广泛赞扬,也震撼了刘焕杰的心灵:天底下竟然有这样伟大无私的女性,自己能与王清珍牵手,今生足矣!可是,刘焕杰比王清珍年龄大得多,想到这一点,他有些担心。
  
  二、刘焕杰与王清珍是45师第一对儿在朝鲜战场上被批准结婚的新人
  
  刘焕杰心中的小秘密被师后勤部的张政委看得一清二楚。当时还不到30岁的刘焕杰,是1937年入伍的老资格营职干部。他勤奋好学,不仅是一个好股长,还是一个很称职的主治医生,他的婚姻大事组织上自然十分关心。
  瞅了一个不太忙的机会,张政委决定找王清珍摸摸底:“清珍啊,你立了功,出名了,家庭出身又好,有没有人追求你啊?”
  “没有。咱志愿军的军规不准谈恋爱,谁敢在老虎屁股上搔痒啊!”王清珍回答。
  张政委接着问:“那我给你介绍一个怎么样?”
  “在家靠父母,在外靠组织。我一切听从组织上安排!”
  “那你看医政股刘股长怎么样?”张政委趁热打铁。
  就这样,两人向上级组织写了一份结婚报告。几个月后,军里批准了。
  王清珍和刘焕杰是45师第一对儿在朝鲜战场上被批准结婚的,师里领导很重视。师长崔建功找参谋长商定后告诉他俩:1953年10月25日是咱们志愿军入朝作战三周年纪念日,就将这个日子定为你们的新婚日吧!这一天,我志愿军从上到下都要举行纪念大会,同时也庆贺你们的婚礼!
  1953年10月25日,纪念大会结束后,部队专门为王清珍和刘焕杰举行了盛大的婚礼舞会,一对新人高高兴兴地换上朝鲜服装,和战友们跳起了交谊舞。午餐很丰盛,大家用茶缸向他们敬酒,喜糖和喜烟也是祖国慰问团送来的。
  婚礼就这样简单而热闹地举办了。
  新婚之夜,王清珍和刘焕杰把各自的军用棉被抱到了一个防空洞里,第二天,又把被子抱回了各自部队所在的防空洞,与战友们一起开始了战斗的生活。
  
  三、王清珍的事迹深深地打动了作家林杉,以她为原型,林杉创作了《上甘岭》中的女英雄“王兰”这个人物形象
  
  1954年,作家林杉着手创作《上甘岭》剧本时,翻阅了王清珍的全部事迹材料。一个年仅17岁的少女,把伤病员的脚放在自己的怀里捂热,口对口地给伤员喂饭,甚至用口替异性排尿……林杉被王清珍的事迹打动了!他在剧本最后一页上注明:卫生员王清珍就是王兰的原型。
  1958年,部队动员女兵复员、家属还乡,王清珍积极响应,回到了北京老家,在东城区科伟医疗厂当了一名普通工人。没几个月,在全厂干部职工的推荐下,王清珍出席了全国青年积极分子代表大会。时任团中央书记的胡耀邦握着她的手说:“听说你就是《上甘岭》中的王兰,好哇!在战场上是英雄,回到地方当劳模,这正是我们党需要的接班人呀!”
  1965年,老部队一声令下,29岁的王清珍又回到了昔日战斗过的岗位,回到了丈夫身边,成为这支英雄部队中的一员。1982年,王清珍在某军卫生处副处长的岗位上退休。斗转星移,王清珍和刘焕杰两位老人已经在一起共同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风雨人生。50多年的生活与战斗岁月比起来,显得过于平淡无奇。然而,因为相互尊重与理解,两位老人的日子过得幸福充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