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抃不得无礼!”

2011-12-24 00:00:00
文史月刊 2011年3期


  北宋时期,出了一个与包拯齐名的好官赵抃。
  赵抃(1008~1084),字阅道,出身书香门第。他幼年丧父,家贫,却勤奋好学,1034年中进士及第。一生历侍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官至资政殿大学士。
  他清廉方正,不循私情,不畏权贵,人称“铁面御史”。
  赵抃虽是铁面御史,但毕竟也是个普通人,也有普通人的人性弱点。
  清人潘永因辑录的史料笔记《宋稗类钞》中,记载着这样一件事:赵抃任成都知府时,一次外出巡查,无意中看见一个姿色非常,颇有气质的美妓,不由得轻佻起来,几步凑上前去,指着她头上的花饰说:“髻上杏花真有幸。”不曾想那妓女也读过诗书的,她见有人在路上调戏她,便有些不悦,定神一看,眼前这个人谈吐风雅,气度不凡,遂转嗔为喜,接口应到:“枝头梅子岂无媒。”言罢回眸一笑,飘然而去。
  赵抃真的动了心。晚饭后,他急不可耐地叫了一个老兵去请这个妓女,可是派出的老兵久久不回。他忙又派出一名老兵去催。
  这时,夜已深了。赵抃在房中走来走去,烦躁不安。突然,他大叫一声:“赵抃不得无礼!”
  他深深地后悔了。
  话音刚落,派出的第一个老兵从帐后走了出来。他们深知他们这个知府老爷平生自律甚严,现在只不过是一时的心猿意马,一定会后悔的,因此他们压根儿就没去。
  他们为什么会这样有把握呢?只是因为他们吃透了他们这位老爷。赵抃白天处理完公务后,每到晚上,必做的功课,就是虔诚无比地跪在地上,焚香向天,念念有词。旁人不知他在说什么,就认为他是在向上苍密告什么,赵抃笑笑说:“哪是什么密告啊!无非是将自己白天做过的事,一件件一桩桩地向苍天说上一遍,来检点反思自己。在没人时也不好意思说出来的事,必定是不该做的事,自己可就要注意了!”
  他有雷琴一张,以其清音和雅韵来陶冶自己的操守。琴声就是自己的铜镜,古琴就是自己的知己。
  人生在世,诱惑实在太多。稍有不慎,就会追悔莫及。然有此心灵警戒线,百邪难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