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国家信访局倡导的信访积案集中化解年,我市按照中央领导同志关于“对信访积案进行集中梳理、逐级交办、集中化解”、“打一场清理积案的攻坚战”的要求,结合人多地广访量大、特殊市情矛盾多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推行了“排、解、评、帮、疏、法”“六字工作法”,以“百日老户息访专项行动”为载体,集中力量化解信访积案,最大限度减少信访存量,收到了明显成效,带动了整体信访工作的全面提升和信访秩序持续向好。
排:即定期排查,集中交办。建立信访积案定期排查化解制度,在每年的最后一个季度,对访龄时间较长、多次越级上访、重复上访和息诉后重访的个体上访人员、非正常上访人员、缠访闹访人员和投信大户,由市委群众工作部各业务科室进行一次全面排查梳理,建立完善工作台帐,各县市区通过自排自查建立完善积案化解台帐,力争通过市、县两级的排查,努力把所有积案纳入视线,真正做到底子清、情况明。对京、省交办的信访积案和市、县排查出的信访积案,根据问题性质分类和责任归属,进行集中交办、集中化解,逐案明确包案领导、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对一些重大问题,由市委政府主要领导面对面交办,各级领导按照“一岗双责”要求,认真包案化解,确保积案交办到位、任务分解到位、责任明确到位、积案化解到位。今年以来,京、省及全市排查交办387起积案,其中市级领导分包87案,县级领导分包179案。
解:即准确定性,解决彻底。在化解信访积案的过程中,坚持“三推定”,即在问题定性上做有理推定,在诱发原因上做有责推定,在问题解决上做有解推定,力促各级各部门在真解决上下功夫;坚持做到“三到位”:一是深度剖析到位。充分挖掘上访人诉求中的合理成份,查清历史和事实,寻找根源和症结,逐案剖析、逐案认定、逐案解决。方城县栾某原任县公安局纪委书记,因县公安局党委对干警吴某“动用涉案财物”等问题追究其失查之责,2006年8月被降职处理并调离公安队伍。栾某不服,从2007年12月开始,21次到京、省、市上访,还多次到总政和原部队反映。在积案化解中,市督查组与方城县包案领导全面听取了栾某的申诉,详细审阅了卷宗,认为栾某作为局纪委书记当时履行的是局党委的集体决定,应该承担次要责任,公安局党委应承担主要责任,对栾某的处理过重。经过与方城县主要领导沟通,县委重新安排栾某到县科技局任副局长(正科级),栾某同意息访。二是主体责任到位。市里统一要求积案解决责任人为单位主要领导,重大疑难积案的责任主体上提一级,强力推动工作。民间投资人余光远2005年以来多次投信、越级上访,反映注资鸿德房地产开发公司5000余万元,参与旧城改造,要求鸿德房地产开发公司履行合同义务返还集资款。此案金额巨大,涉及到旧城改造的相关政策,虽属民间经济纠纷,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市委书记黄兴维、市长穆为民亲自主持市委常委会和政府常务会研究解决,市委常委、副市长陈光杰作为包案领导,3次听取汇报,2次召开协调会议,亲自约见上访人,最终使这起历时8年的积案“尘埃落定”。三是解决力度到位。舍得投入人力、物力、财力,下最大决心,争取最大可能予以化解。市肉食集团非法集资案,涉及储户7407户、金额2.04亿元。1999年以来,储户40余次赴京、10余次到省、200余次到市集体上访,历经四任市委书记、六任市长多次协调,但未能从根本上得到有效解决,是全市涉及人员最广、金额最多、历时时间最长的重大信访积案。2009年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常康亲自分包此案,市委、市政府先后5次召开常委会议和政府常务会议进行研究,组成专门工作组帮助股民追债;在问题的定性上,逐级请示到国务院法制局,以权威认定争取股民对非法集资的认可;市财政先后投入救助资金900多万,按比例发放到群众手中;解决股民的切身利益,为股民安排城镇低保46人,提供公益性岗位73人,对特殊家庭发放特殊困难补助,在春节等时段逐户慰问等,使上访规模、上访频率逐年减少,2010年以来再也没有上访。
评:即“三公开一评查”。实行“阳光信访”,让信访事项办理过程和结果公开透明,发挥社会力量和舆论的监督作用,评判公正是非,促进“案结事了”。全市全面推行“三公开一评查”制度,通过“公开告知、公开答复、公开听证、案件评查”四个环节,增强了办理信访积案的透明度、公正性、权威性和说服力。建立专门评查机构,由政法部门和信访部门分别对涉法涉诉和非涉法涉诉问题进行评查。市、县两级分别建立评查人才库,聘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及社会各界知名人士参与其中,人员达800多人,根据案件性质随机选取评查员评查,严格规范评查程序,正确运用评查结论,效果明显。在评查结论运用中,以辨别是非为出发点,力争达到两个效果。一是遏制过高要求。宛城辖区一网上在逃人员聚集少数回族群众以建清真女寺的名义,在中心城区违规开发房地产。由于涉及民族问题,牵扯建房户、购房户和施工方三方利益,三方群众分别集体上访。市委政府公开举行评查会议,邀请上访代表、回民群众、一般群众、职级部门公开辩论质证。最终,认定清真女寺为违法违规建筑。市政府采取果断措施,由宛城区政府牵头对清真女寺进行了拆除,没有引发一人上访。二是纠正错误问题。镇平县李某上访9年,反映法院判决不公问题,市委政法委组成专业评查队伍,对此案进行了评查,评查认为法院判决错误,相关法官涉嫌办假案,对两名涉案法官追究了刑事责任,洗清了上访人的冤屈。
帮:即帮扶救助。在注重解决上访人问题的同时,采取多种形式解决上访人的实际困难,引导他们融入社会,将主要精力转移到发展致富上。主要突出以下四个方面:一是资金救助。从2008年起,全市就先行开展了疑难信访事项救助工作,在市县两级建立信访救助专门帐户,市一级60万元,县一级40万元,由市、县财政全额保障。中央开展疑难救助工作以来,全市积极配套资金,进一步充实壮大救助帐户财力。在具体救助上,按照“有理、小额、面广、息诉”的原则,用全省总量十分之一的专项资金解决了全省总量近三分之一的特殊疑难信访问题,使184名信访老户实现了稳定,停访息诉率100%。市卷烟厂职工王某,1994年其孙子误入工程地质勘察钻孔死亡问题,多次越级上访。此案历经6年之久,主管部门多次变更,事故责任认定已丧失条件,解决难度很大。但信访部门不灰心,不放弃,多次召集相关部门研究解决方案,与王某深入谈心,分析利害、解析政策,借助疑难救助资金,最终使王某接受了经济补偿,表示不再上访。二是岗位帮扶。信访部门主动与市劳动部门沟通协调,每年将一定数量的公益性岗位,安排给困难信访群众。2009年以来,全市安排困难信访群众就业175人。劳动部门加大对困难信访群众的培训力度,通过开展就业技能培训、资金支持,帮助发展项目,引导群众发家致富。三是政策解困。市民政部门积极为困难信访群众办理城镇低保或农村低保,对孤寡老人优先安排到敬老院生活,使其生活有所保障。近年来,全市困难信访群众51人安排到敬老院生活,为341人办理了生活低保。
疏:即心理疏导。对于思想偏执的群众,各级各部门从思想上接纳、容忍、包容,工作中不排斥、不反感、不回避,态度上耐心、细心、信心、恒心,采取行之有效的思想疏导工作,帮助他们走出认识误区,解开思想疙瘩。在充分发挥信访工作人员主力军作用的同时,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知名人士、社会精英、企业家和信访人的亲属等有威望、有名望的人士参与对信访人的心理疏导,突出疏导“三个心理”:一是疏导上访群众的困惑心理,面对面地做好法律、政策方面的宣传解释工作,讲清形势,讲明政策,讲透道理,打消疑虑。二是疏导上访老户的求助心理,为上访人开启倾诉怨愤的窗口,让他们充分展露内心世界,化解情绪,找准上访人的利益关切和心理症结,给予上访老户以理解、同情,让他们获得精神上、道义上的帮助。三是疏导上访老户的侥幸心理,坚持说服教育,亮明政策底限,逐步打消其讨小便宜的心理。今年3月,镇平县信访干部屈俊峰一次接待上访老户王某,时间长达三个小时,耐心疏导,当晚疲劳过度因公殉职。王某闻听此事泪如雨下,在屈的灵堂前长跪不起,说屈同志是因我累死的,我对不起他。
法:即依法处置。依法按程序做好信访事项终结工作的同时,对非正常上访、缠访、闹访、扰乱公共秩序等行为,尤其对那些问题已经解决到位,仍无理缠访、闹访、执意上访的群众,加大依法教育、依法处置力度,实行“全覆盖、无遗漏”的工作要求。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市公安局、市司法局、市信访局联合下发了《关于依法处置违法上访行为的通告》,对围堵党政机关等十六种行为纳入依法处置范围,依法规范信访秩序,引导社会舆论,树立正确导向,促使上访人自觉“停访息诉”。公安和信访部门相互协调,统一执法思想,严格依法按政策处置违法上访。唐河县李氏姐妹10多次赴京非正常上访,无理缠访,唐河县硬起手腕,对其违法行为进行处置,对1人劳教2次、拘留4次,对另1人劳教1次、训诫4次,使其最终认识错误,彻底悔改。
在化解信访积案工作中,坚持做到“三个结合”,有效地推动了工作。一是平时预防与集中化解相结合。群工部门对群众反映的信访问题,凡时有实质性内容的,全部立案交办,强化首办环节,力争把问题一步解决到位。每年对结而未稳引起重访的信访案件坚持定期排查,集中交办、集中化解,均衡用力,常抓不懈。二是督查督办与责任追究相结合。对积案化解情况进行跟踪督办,按照“一人一组、一人一策、一策一果”的原则,采取听取汇报、实地查看、回访群众等形式,促使积案化解工作深入开展。强化工作责任,对工作开展不力、问题解决不到位的相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按照信访问责的相关要求,严格实施责任追究。2010年,对解决问题不力的41个单位分别给予通报批评、黄牌警告或重点管理。三是定期通报与目标考评相结合。建立信访积案定期通报制度,突出办结率、稳定率等指标,每月将各地信访积案化解情况通报全市。同时,将信访积案化解情况,纳入目标考评的范围,作为党委政府责任制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
“六字工作法”实施以来,已成功化解信访积案379起,稳定满意率95%以上,成为全市化解信访积案的“金钥匙”,推动了全市信访形势的持续好转。今年元至4月份,全市信访总量同比下降20%、京省越级上访量下降21.3%、赴京非正常上访下降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