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真实的故事

2011-12-24 00:00:00张祥华
小品文选刊 2011年13期


  1950年春,就读川东师范学校的苏解,年仅18岁,便入伍进了二野属下的西南服务团。他经过几个月的干部集训学习后,就被上级派到贵州桐梓县第十区搞清匪反霸和筹粮等工作,很快,又是土地改革工作。
  那时,川黔地界属蛮荒之地,乡里识字人极少。苏解在先期的宣传土改政策中,首先在一个山村办起了农民识字班。至今健在的苏解,对二件事,记忆犹新。
  一是识字班开课当晚,即将分得土地的农民像赶场一样涌来。这种涌跃,是翻身农民对识字的渴求与向往,和对一切都有的新奇。稀奇的是一位穿戴整齐、年过七旬的小脚老太婆嚷嚷着闯进来,“别忙别忙,还有我呢。”
  登记名字的苏解笑呵呵问:“婆婆,您也来?”
  “怎么,我不能来?”
  “能、能,您老叫什么名字?”
  “朱莫氏。”
  苏解一听笑了,说:“莫婆婆,您看,都解放了,您怎么还这氏那氏的,您得有自己的名字。北方农民都分田分地了,成了国家的主人,国家以后还有许多大事要你们当家出主意呢,知道吗?”
  苏解的一句“国家的主人”让莫婆婆很激动。她沉吟着“莫……莫……莫……”
  突然,她的声音大而响亮起来:“莫—桂—英。”
  在场所有的人都愣住了,仿佛被“莫桂英”这个名字震住了。
  苏解伸出大拇指:“好!这个名字取得好!巾帼英雄穆桂英。”
  当年农协的马会长也在一边说:“那就用它吧,莫婆婆。”
  从此,朱莫氏有了自己的名字。
  二是某天一早,苏解要去桐梓城办事,刚走出村口的路上,就被颤巍巍的莫婆婆拦住了。
  莫婆婆手捏张纸票子,渴望地对苏解请求道:“小兄弟,听说你要去桐梓?给我捎带张共产党像回来。”
  苏解跳下马,笑微微地搀扶着她说:“莫婆婆,别给我钱,没卖的。”
  “钱不够,不会让你垫付。”莫婆婆从口袋又掏出一张票子加上,“这下总够了?”
  “莫婆婆,这相片,几箩筐的钱,也买不到。”
  “你可别唬我孤家老太婆。”
  “实话给你说,压根就没这相片。”
  “为哪门子?怕麻烦?”
  “我给你讲,共产党,他不是一个具体的人……”
  “瞎扯些啥子呀?我家那张毛主席像就是马会长帮买的,我还想买张共产党像呢。”
  “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政党。是一个组织,这个组织,是各级组织中千千万万的共产党人组建而成……”
  “呵哈,说来说去还是人。买一张像回来。”
  “莫婆婆,我真的无法办到,饶了我嘛。”
  “买回来,我请你吃老腊肉!”
  “你听我说,‘共产党’三个字,是一个称谓,就同我们喊自己的母亲为妈妈一个意思。”
  莫婆婆纳闷地听着,似懂非懂……
  苏解看着她,知道她懂的是共产党确实是人,值得爱戴的人;但猜她不懂的是共产党既然是母亲一样的人,为啥又有千千万万,难道有孙悟空的分身术?她一定觉得“共产党” 太深奥了。
  当年一位翻身农民有了毛主席像,还要买一张共产党像,这能说明什么?
  笔者认为,人民群众是从“共产党,辛劳为民族,共产党,他一心救中国”的峥嵘岁月中认识、拥护而跟着共产党走的。虽然共产党没有一张作为视觉形象的“像”,但共产党的崇高信念和深刻内涵,使人们联想到许许多多神圣美好的事物,犹如屹立于黄河险浪间的中流砥柱、喷薄欲出的朝阳、昂然挺立的苍松翠柏、大海航行的舵手等等。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三个代表”的忠诚实践者。海燕穿云飞,征帆破雾行。90年来,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始终保持着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立党为公、执政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与人民心连心,与人民共甘苦,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幸福,这就是共产党的光辉形象。
  党员是党的细胞,党的形象是通过千千万万个共产党员的作风体现出来的。无论是浴血奋斗的战争年代、苦干实干的建设年代,还是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每当遇到急、难、险的重大任务,共产党员总是临危不惧,挺身而出,冲锋在前,勇挑重担。在历年的抗洪旱抗地震抗非典的第一线,我们总可以听到这样的声音:“我是共产党员我先上!”“共产党员跟我来!”共产党的队伍里英雄辈出,群星灿烂。张思德、刘胡兰、董存瑞、雷锋、王进喜、焦裕禄、孔繁森、李国安、包起帆、王启民、郑培民……他们是我们党光辉形象的杰出代表,是党的脊梁和光荣。岁月交替,大浪淘沙,党内也出了一些腐败分子,但党毫不留情地及时割除了这些毒瘤。从严管党、治党,从而保持了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
  在人民的赞扬声中,共产党人正在进行一场严肃认真地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教育,在思想上吐故纳新,继续保持党的思想、政治、宗旨、工作作风的先进性,以清正廉洁、乐于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创造一流业绩,为共产党的形象增光添彩。
  可以说,60年前那位老农没买到的“像”,今天正随新世纪的到来在13亿人民的心目中熠熠闪亮。
  (作者系重庆九龙坡高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