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的力量

2011-12-24 21:12■钱
决策 2011年9期
关键词:常平清官官场

■钱 雯

“慢慢地,常平县的群众就有了议论,人们议论的时候还带着一种愠怒和鄙弃。”——《常平迷迷阵》最后这一句话,是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两万两千多字的小说,力量集中在这句话上。公众舆论的翻云覆雨、虚伪、虚空与冷酷,小说家逼人的冷静和心底的波澜,尽显于这一句话中。一篇叙事性作品,前前后后的曲折,能自然而有力地结出这一句话,它在艺术上就是成功的。

覃达是在和谁战斗呢?无赖、恶棍扁中仁及其统领的黑恶势力?失足接受一次贿赂因此受到的赤裸裸的要挟?常平的贪腐及恶劣的治安状况?是,又不是。他的最大的敌人,是他在常平人中的“口碑”,是他无法摆脱又借以确认自身的公众舆论。为树立和维护“清官”形象,他在城建局长和县委副书记任上,“一直住在城建局宿舍一栋破旧的楼房里,”妻儿老小,受尽生活的委屈。在受贿之后,为了“缝合”清官形象,他在扁中仁长达七八年的威胁下忍气吞声,一次次不情愿地充任扁中仁攫取社会财富的黑手和嚣张为恶的保护伞,并为此受尽精神煎熬。他不是为扁中仁活着,而是不敢碰触“为官清廉”的口碑和招牌。在政府宾馆三楼奋勇的一跳,释放了他全部的委屈和不甘:走错一步,为什么就不能回头?覃达的故事告诉我们,当“清正廉洁”变成身在官场的招牌,其森然威压不啻于古代的贞节牌坊。

然而,当个人执持被公众“口碑”所左右,生难安,死亦难安。覃达为公众活着,因为珍惜这个公众形象,他才决绝地选择死亡来洗刷自身。可是,公众为他死亡的价值提供了“担保”吗?那个给予他“口碑”的公众,在他死亡的时候,站在生命的哪一边?在这里,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覃达“口碑”的倒掉,而且是“口碑”制造者对他生命的“鄙弃”。这真是令人伤感并感到凄凉。从来都是公众的“意见”支配着我们的生活,但当我们寻找责任者的时候,“又可以说‘从无其人’”。所以,公众“口碑”没有真诚,没有对生命的尊重。

老父老母亲理解他的善良和小心,妻子邹敏体谅他的苦衷,那个“没有多少文化的农村姑娘”金卉,原来是他至亲的人。70万元受贿款,取之不义,用之有情,仿佛一次性买断了他在“口碑”下的生命。覃达的故事是个悲剧。其中悲剧性问题是,我们的社会生态,把官分出“清”、“浊”,可曾把为官者当作“人”?官场中人,什么时候脱去为官的枷锁,不需用死亡来证明自己的真诚?

覃达孤独地死去了,还有人继续穿行在公众的“迷迷阵”中。

猜你喜欢
常平清官官场
清廉山西建设·清官廉吏(四)
—— 陈廷敬
清官廉吏(二)
——司马光
清官廉吏(一)
——狄仁杰
关公祭祀与演剧之个案调查——以常平、解州、蚩尤村三地为例
雷锋常
沁阳市常平乡九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