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媒体之“湿”与社会之痛

2011-12-24 21:08启程高级心理咨询师
检察风云 2011年17期
关键词:卡梅伦年轻人社交

文/启程(高级心理咨询师)

社交媒体之“湿”与社会之痛

文/启程(高级心理咨询师)

这是一个社交媒体的时代。所谓社交媒体,是指社交网站、微博、智能手机等现代信息通信工具。它们即时、海量传播信息的方式已经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与交往。8月4日,29岁的少数族裔英国男子马克·达根在伦敦被警方击毙,引起当地一些民众的愤怒。8月6日起,英国伦敦发生持续数日的骚乱,并逐渐向其他英国城市蔓延。社交媒体例如“推特”、“脸谱”和“黑莓通讯”上面发布的一些未经证实的消息,客观上激怒了一些示威者,加剧了骚乱的蔓延。英国警方表示:“在骚乱中利用Twitter等工具传播‘危害信息’的人可能遭到逮捕。”他们宣布正在监控“推特”等社交媒体。首相卡梅伦说:“所有看到这些可怕行为的人将会为他们如何利用社交网络而吃惊。”并威胁在必要时会考虑短暂关闭社交媒体。这让社交媒体再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将近三十年前,阿尔文·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中说:“比较小的、分散的集团彼此互相接收,并发出大量他们自己的形象信息。随着整个社会向多样化转变,新的传播工具反映并加速了这一过程。从个人角度说,人们都在经受互相矛盾的、无关的、支离破碎形象的包围与刺激。”今天我们生活在社交媒体的笼罩之下,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个睿智的预言。在伦敦骚乱中,使用社交媒体彼此联系互动的示威者们,他们多是来自底层、饱受失业困扰的年轻人。在社会中这算是一个松散且支离破碎的亚集群。发生骚乱的托特纳姆等地是伦敦人口密度高、失业率高、犯罪率高、居民收入低和公共服务差的贫困落后地区。示威者感到被遗忘,愤怒地要求以野蛮原始的方式实现其“财富再分配”。克莱·舍基在《未来是湿的》中描述了这样的社会状态:人与人像日常生活那样联系,凭感情、缘分、兴趣快速聚散;而不是像机关、工厂那样“天长地久”地靠正式制度强制待在一起。年轻的示威者们也是一样,平时他们在社交媒体上建立了一种“湿”的紧密关系,在骚乱中,他们同样以快速和有效的方式聚集在一起。

不过这真的并非“湿”之过。姜奇平先生说:“人与人之间,恢复了部落社会才有的湿乎乎的关系——充满人情、关注意义、回到现象、重视具体。中国人把社会关系上的湿,叫做仁,说的就是一小群一小群人聚一块堆儿,在人情、意义、具体现象中体验人生。”在伦敦骚乱中,社交媒体中也聚集了许多爱好和平的人,传播正面信息,辟谣,提供帮助,在社区的恢复上发挥积极作用。例如,一个本地的社交网络HarringayOnline流量突然增加,它的Twitter账户更新也开始增多。它在传播真实信息,澄清错误资讯,提倡冷静思考,提供心理安慰。有人通过社交网络提出建议和回应,对骚乱中的人进行保护。有人在其中倡议捐献床铺、毛巾、衣服、玩具或其他可以带到骚乱地区的捐献物品;并有人提供紧急热线,回答针对具体细节的询问。这就是中国人所说的“仁”,它同样是在一个现代技术平台上实现的。

卡梅伦首相说:“信息自由流通可以用来做好事,但同样可以用来干坏事。如果有人利用社交网络制造暴力,我们需要阻止他们。”卡梅伦和英国警方对社交媒体的抱怨与威胁,建立在一个错误的逻辑基础上。《未来是湿的》里面说:“工具只是一种传导现存动机的方式。”换句话说,“推特”、“脸谱”和“黑莓通讯”等社交媒体的使用者,他们的生活和内心出现了种种问题,这些被忽视的“现存动机”才是他们参与骚乱的真实原因,就像古代的工具曾是身体本身,“道路以目”,同样传达着一种骚动的情绪,“传导方式”虽然演进了,古老的哲理却没变,“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最愚蠢的事莫过于归咎“传导方式”而忘记了真实的“现存动机”。

其实,社会就是一个大生命,剧烈的社会动荡就意味着生命体已经出现了严重的疾病。既然患病就需要诊断,对社会的诊断和对个体生命的诊断道理相似。传统医学的优长就在于治病求本,身心同调,整体医治,扶正培元。而作为现代主流医学的西医,则强调实证分析思维,盯住局部症状表现,不惜采取峻猛手法,追求迅速消除症状,习惯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伦敦街头的暴力冲突,就是这个社会有机体呈现出的一个严重的症状;“推特”、“脸谱”和“黑莓通讯”等社交媒体的使用者在这一骚乱事件中的活跃参与,也提示着这个社会有机体所患的疾病。卡梅伦说:“我们社会的某些部分不仅堕落而且病得不轻。”他表示说,要把“修理堕落的英国”作为自己职务的基石。那么,如何“修理”?到底是灭细菌,割盲肠,切除扁桃体,还是寻找机体致病的深层原因,激活机体自愈的生命潜能?在自然医学的角度来看,镇暴的装甲车和监控“推特”的威胁言论都不是好的象征。关闭社交媒体也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它们是延迟,是压制,是暂时性的控制,但并不是深层的疗愈,身心的恢复。

社会是大生命,是有机体,那么,这个社会里的所有年轻人就构成了这个大生命内部的一个器官。我觉得,在《黄帝内经》的象数体系中,年轻人所对应的意象是风木,主升扬,就脏腑来说,它对应的是肝胆。《内经》里面说,“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这就是年轻人的生命力。肝木喜欢“条达”,就是调和畅达,向上生长。它不喜欢压抑,压抑过度就会肝郁,累积的能量无处发抒,郁而化火,到一定程度就会以疾病的形式来爆发。年轻人就代表了一个社会内部的这样一种力量。从这一次的伦敦骚乱来看,肝胆的能量没有得到一个自然的向上生长的空间,能量流动的大经脉也因为一种缓慢的演进节奏的关系,慢慢出现了淤阻。整个社会的大生命没有很好地保持一种柔和舒畅、“天地俱生”的精神气氛,年轻人就会失去“万物以荣”的条件,在抑郁难抒的压抑之下,变得肝火旺盛,有一种莫名的愤怒。按照《黄帝内经》的说法,肝是“将军之官”,胆是“中正之官”。可是,一旦整个社会的大机体失去“中正”的平衡状态,肝胆也就没有了方向,无法正确地“谋虑”和“决断”,任由反叛的能量释放,像脱缰的风筝,作疯狂的舞蹈。

年轻人的成长需要积极的学习氛围,通畅的发展渠道,良好的社会支持,更需要温暖有爱的精神空间。参与这次骚乱的很多年轻人仅仅是孩子,他们生活在被遗忘的底层,对于未来一片茫然。《黄帝内经》说:“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明智的社会管理者知道,对待青春的生命,唯有在制度层面和文化层面都持续不断地给予关爱,鼓励优秀,引导成长,而不是一味压抑忽略,“万物以荣”的和睦社会才能实现。卡梅伦首相称,此次骚乱是因“盗窃的欲望”,与其他因素无关,这种见解是褊狭和危险的。他在呼吁“重建社会”,“不能让恐惧文化存在于我们的社会”,可是仅仅诉诸严厉的制裁,只能在年轻人的内心制造新一轮的恐惧与压抑。未来是否会有新的危险,取决于是否出现新的导火索的引燃,这方面,卡梅伦的态度令人遗憾,他不懂真实的社会心理,只固守政客局部利益的狭小视野。1992年的美国洛杉矶骚乱,同样面临“重建社会”的问题,电影《自由作家》讲述了女教师艾琳和被视为“不可救药”的中学生们共同创建“自由写作”项目的真实故事。在阅读犹太女孩安妮·弗兰克的日记的过程中,来自不同种族和地域的年轻人领悟了人生的方向。这种作用,说到底是社会自治的力量,它由志愿者实现,在自由的社会交往中完成。它与严厉的管制格格不入。

至于说到社交媒体,它在今日社会就像连接机体无数细胞的微细血管网络,对这种“湿”的、直接互联的社会交往方式,你只能适应,无法禁止。卡梅伦和英国警方的紧张反应,只能说是他们对于新时代政府服务和社会管理并未做好准备,也没交出合格答卷。机体无数细胞之间的血脉连接,传导着每一次具体的疼痛、酸楚、抽搐、痉挛。对于个人运用社交媒体传递暴力信息,政府部门或许可以及时加以干预,可是对于暴力情绪背后的真实感受,却只能化解,无法消除。化解个体的内心痛楚,培育个体的生命希望,是重建社会唯一的方法。■

编辑:卢劲杉 lusiping1@gmail.com

关于微博的一个心理调查问卷

因为有了微博,人类将不可避免地经历一场信息传播的变革。仅中国大陆,新浪、腾讯、搜狐、网易几大门户网站的微博注册用户已达数亿人。这场变革会给人类社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微博到底是洪水猛兽,还是一个解放心灵的侠义骑士?您又对微博了解多少?如果您已经拥有了一个自己的微博账户,请完成这里的一份心理调查问卷,此问卷不是为了实现某种统计数据,只是给您自己的一个心理调查表。

1.您觉得微博对您而言最大的用处在于:

a.交友以及获得更多资讯。b.更大尺度的表达空间。c.洞悉社会万象,获得人生成长。

2.您平均每天关注微博的时间大概有:

a.不到一小时。b.2~3小时。c.3小时以上。

3.您关注的微博用户是哪一类型的?

a.大众明星、生活达人和自己的朋友。b.高人气指数的舆论领袖、公众人物。c.公共知识分子、宏观趋势研究者。

4.如果有在微博上热传的社会重大事件,您会:

a.围观,但很少发言。b.围观,发言,转发。c.除了在微博上参与外,还有在现实中参与此事件的热情,甚至会转为行动。

5.如果有个在微博上传播的言论难辨真假,您会:

a.不予理睬。b.求辟谣。c.思考,参与讨论,找出真相。

6.对于有人通过发布、评论微博影响舆论,并因此收取效益,你对此种行为的态度是:

a.没想过。b.这种人没有人格,反感,不屑。c.会努力建设理性的微博环境,相信理性的公民精神是最终消泯这种现象的重要力量。

7.微博的风格对您在现实生活中的为人处世产生怎样的影响?

a.没太大影响,生活是现实和沉闷的,谁也无法改变,但有了微博可以更放松些。b.微博给我的生活带来了更多的谈资,使我的思考与关注更有方向性,活得比以前更有精神了。c.微博的自由与智慧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我的生活,我显然比以前更有自信,更能主动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了。

8.下列的微博特点中,最令您赞许的是:

a.自由自在,想看什么自己定。b.才华横溢,信息丰富。c.自由、真实与平等。

分值:a.3分b.2分c.1分

猜你喜欢
卡梅伦年轻人社交
社交之城
社交牛人症该怎么治
为什么年轻人一团建就想离职?
当代年轻人有多惜命
社交距离
你回避社交,真不是因为内向
年轻人如何理财
年轻人
远离是非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