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小佛
二战胜利,日本投降后,国民党政府的官员迅速劫收整个沦陷区的公私财物。1935年11月4日起实行的币制改革,中、中、交、农四行纸币规定为法币,3元可兑换1美元的政策彻底崩溃。法币购买力日益下跌,公布的生活指数不起作用,工薪阶层的收入已不能维持生活,社会秩序面临崩溃。
在此紧急情况下,国民政府财政部长王云五于1948年8月23日宣布发行金圆券。金圆券发行不久,规定所有商品售价以8月19日定价为准,一切交易不得超过此价,这便是所谓“八·一九”限价。
所谓限价便是各种商品均按金圆券收兑老法币的比例明码标价出售。我是亲身经历这个短时期的人,开始心中颇有些暗暗欢喜。因为在法币高速贬值之时,商店对一些紧俏商品采取深藏不露的方针。如橱窗里美产鲍鱼听头均已失踪多时,如今却重新出现于万兴等洋酒食品店,岂不令人眼睛一亮。于是我试以4元金圆券购一听鲍鱼回去用作炒青菜的辅料。吾家小儿竟不识此太平洋中的大鲍鱼,他们说,这块东西无头无尾无骨头无刺怎能叫鱼。日本海中的金钱鲍倒是见过的,但我们向来抵制日货,所以也难得一尝。
“八·一九”限价初期即金圆券的蜜月期,当局鉴于物价暂时稳定,一面取消公教人员的生活指数,一面传达公务员俸给折合金圆券的数字,如委任一级200元折合为75元金圆券可购3石大米,每石160斤。
在金圆券的蜜月期,我们尚可去四川路“小常州”吃碗大排面当午餐。南京东路美商沙利文西餐馆还坚持供应1.20金圆券的公司大菜。只是以听头鱼代替菜场已不供应的新鲜鱼肉了,数量则非常适合减肥的要求。
在本阶段商店里的商品有选择性地消失了。如橱窗里尚有几只高档银质打火机,但一般打火机则已售完。南京东路近外滩处的中华皮鞋公司尚有几双大尺码的皮鞋,人们进去看后纷纷退出,因为非一般尺码的脚所能穿着。江西路英商惠罗百货公司还有现成的上装、名牌呢帽出售。但是价格惊人,无人问津。到了金圆券贬值后高价货也卖光了。
“八·一九”限价维持了一个月,商店由于无法进货,已不能维持门市生意了。于是橱窗里放一些象征性的美术品,可看而不供出售。顾客也识相在马路上欣赏橱窗布置了。但有些为上班族供早点的摊贩和小店根据他们的原料供应,仍旧在出售阳春面、小笼包子、大饼、油条、粢饭等,不过限量供应卖光为止。
金圆券发行时,当局命令居民、商店收缴黄金、银圆、饰金等所谓金银财宝。并且经济督导员办公室放出风声说:他们有仪器可以探测藏在墙中地下的金银及其制品,一经查出严惩不贷,吓得一些老百姓双手捧了大包小包的金银财宝含泪往中央银行送。
中山东一路的中央银行在金圆券发行之初拼命收缴老百姓的金银。不久金圆券崩溃时却又出招发售黄金了。中央银行的领导和行员全部患了失忆症,它发行的金圆券每元含金量为0.222 17克,可兑美金4元。隔了一个多月它出售黄金(凭身份证通过单位可购1两,购后身份证轧孔不得再购)每两1千元。外滩中央银行门口排队挤得水泄不通,筋骨轧断和倒地不起者日有数起。于是不久又规定购1两黄金者除售价1千元外另需存一年定期存款1千元。这时解放大军已渡长江。
在老百姓挤购黄金的同时,中国银行等四行二局却在内部科室实行抽签轮流让行员购少量黄金。凡抽到签的科室,其行员不准外出筹款购金。那时金圆券每天贬值,谁敢在户头上存款。于是中签科室的行员只能电话通知家人或友人在外筹款解进其户头(账号),这样行员可以不出门,而可购他份内的黄金。不过好景不长,1949年5月27日上海全部解放。金圆券至此已完成其历史使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