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莲华
高校学生党员集聚示范团队锤炼工作机制构建的对策思路
●王莲华
学生党员集聚示范团队是近年来高校为了有效组织学生党员,充分发挥党员先进性,实现党组织影响力的一种组织形式。本文通过对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党员集聚示范团队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的分析思考,提出建立和完善锤炼与打造工作机制的对策思路。
高校学生党员集聚示范团队;锤炼与打造工作机制;对策思路
“学生党员集聚示范团队”是近年来高校为了有效组织学生党员,充分发挥党员先进性,实现党组织影响力的一种组织形式。其既包括以往人员固定、边界分明、职责明确的,以院系、年级、班级为单位设置的学生党支部传统形态,也包括高校在学生生活园区、社团、社会实践活动等领域设置的临时党支部(党小组)、党员服务(工作)站、党员示范岗等组织形态。“锤炼与打造工作机制”指高校打造学生党员集聚示范团队的制度规定、操作程序和工作框架,是学生党员集聚示范团队良好运行、发挥示范作用和辐射效应的重要保障。
锤炼与打造高校学生党员集聚示范团队,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的必然要求,也是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题中应有之义。而科学完善的锤炼与打造工作机制则是培育高校学生党员集聚示范团队的重要保证。本文通过对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党员集聚示范团队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的分析思考,提出建立完善锤炼与打造工作机制的对策思路。
自第12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召开和中央有关文件颁布以来,高校发展学生党员的速度明显加快,学生党员数量大幅增长。一些高校在高素质学生党员集聚示范团队的特色活动项目打造过程中,手段方法有创新、项目管理有特色。
一是注重以学生党员集聚状况合理设置党组织。如有的高校根据学院、班级、专业等集聚状态设置党组织,创新大学生党建工作;有的根据生活园区、宿舍、社团等集聚状态设置党组织;有的则根据社会实践等专项活动形成的集聚状态设置党组织,在进一步强化组织功能方面作了尝试。
二是注重高素质学生党员骨干队伍的锻炼与培养。发挥学生党员的骨干和先锋模范作用,是高校党组织自身建设的需要,也是高校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教育,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一些高校在培育高素质学生党员骨干方面进行了探索,有的通过举办专题培训班、训练营、“沙龙”、“论坛”等活动形式对学生党员骨干队伍进行锤炼和打造。
三是注重学生党员集聚示范团队特色活动项目的打造。一些高校在学生党员集聚示范团队特色活动项目打造过程中,注重制度建设,保障活动项目创新;注重内容充实,丰富活动项目内涵;注重方式多样,培育活动项目特色,促进了学生党员先进性的发挥,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四是注重学生党员集聚示范团队的激励保障机制探索。培育学生党员集聚示范团队,需要不断完善激励保障机制。在实践中,这些高校都结合学校实际,开展各种评优活动,不断探索培育学生党员集聚示范团队的激励机制,同时投入一定的经费保障学生党建活动的顺利开展,助推学生党支部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学生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尽管取得了上述初步成效,但以下一些“落差”的存在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一是学生党员个体表现引人瞩目,团队示范性有待优化。自全国高校第12次党建会议提出“低年级班有党员,高年级班有支部”的党建目标以来,学生党员体量有了大幅度增长。高校发展党员数2007年是99.6万,2008年是106.7万,2009年是114.4万,分别占当年全国发展数的35.8%、38.0%和38.5%。目前,上海高校学生党员8.5万,占本、专、研学生数的16.9%(《组织人事报》2010.9.30第二版)。学生党员数量增长反映了党在青年学生中影响力和凝聚力的不断提高,说明高校正深入贯彻落实党关于巩固执政阶级基础、扩大执政群众基础的战略思想。在不断增长的学生党员群体中,其优秀代表的表现引人瞩目:在汶川、玉树地震等重大灾害面前,包括学生党员在内的一批党员奋战在抗震救灾第一线;在学校、社区、企业、农村,在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等重大活动中,众多学生党员辛勤忙碌着。优秀学生党员洋溢的高度社会责任感和勇于奉献精神,深受当今青年的推崇和敬佩,且起到了引领先进社会风尚的作用。然而,由于学生党员集聚示范团队的构建力度不够,学生党员的示范作用往往以个体形式展现,以至学生党员集聚示范性和影响力不强。如何以集聚的方法建设高素质学生党员示范团队,使学生党员在团队活动中一方面自我锤炼、共同进步,另一方面服务社会、服务群众,增强示范带动作用,这自然而然成为高校党组织必须正视和解答的课题。
二是学生党员活动广度日益拓展,活动集聚度有待深化。以往学生党员数量较少时,活动集聚点主要是班级、课堂、宿舍,以及作为延伸领域的实验室、生活园区、社团、实习单位。那时的集聚是以学生党员的自然分布(专业属性、居住地)为主。随着学生党员数量的增加,更随着他们社会实践意识、服务群众意识的增强,以及双结对、志愿者服务、爱心学校、课题组、创新平台、民主管理团队、网络等集聚新平台不断涌现,他们的活动广度迅速拓宽,以至在不同时空的不同活动中,在社会化大党建的格局里,都可以集聚成不同形式的团队,找到发挥示范性的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但集聚的广度毕竟不等于集聚的深度。所谓集聚的深度,内在的是指学生党员组合成紧密型的团队,寻觅到具有团队特色的活动内容和方式,较有力地呈现出团队示范作用;外在的是指集聚团队的活动为服务对象所需求、所认可。按照这样的要求看问题,学生党员的活动集聚深度还有待提升。
三是学生党员成长需求不断增强,党组织主动培育有待细化。在改革开放巨大成就鼓舞下,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民族复兴目标激励下,也在学生党员自身成长成才要求的促动下,学生党员总体上呈现出理想信念坚定、胸怀事业大局、学习动力强劲、服务社会群众热情等显著特点,也蕴含着主动参与集聚示范团队建设的积极性。对学生党员凭藉集聚示范团队满足成长需求的努力,党组织应十分珍视,积极支持,加强引导。如果说学生党员是学生党建的主体,那么,高校党组织无疑处于主导地位。为了充分发挥主体的积极性,高校党组织主动培育的思路和举措显得尤为重要。多年来,高校党组织在学生党员集聚团队活动领域拓展、集聚团队工作方法创新、集聚团队示范作用发挥等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发挥了一定的主导作用。同时也应看到,各高校党组织主动培育集聚示范团队的工作还不很平衡,甚至还不能称之为普遍、系统和深入。
四是学生党建实践探索层出不穷,锤炼打造工作机制有待强化。从近年高校学生党建实践中,我们欣喜地看到,探索创新正层出不穷。表现在组织设置方面,不仅局限集聚于班级、课堂、宿舍等传统领域,而且在集聚于双结对等社会活动领域有了新突破。表现在活动领域方面,高校校园的全覆盖、广渗透已经成为常态,企业、社区、农村也常见学生党员的身影。表现在活动内容方面,既有展现一己之长服务师生、服务社会的,也有急社会所急、乐社会所需的。表现在活动方式方面,无论是面对现实社会,还是置身虚拟世界,灵活、开放、务实成为主色调。这说明学生党员集聚示范团队的实践探索呈现出全方位、多层面的态势。
为了健全完善锤炼与打造工作机制,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党组织要根据学生党员成长需求和发挥作用的要求,遵循常态化、长效化建设学生党员集聚示范团队的需要,在总结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强化相关的管理、教育、激励、约束、保障配套的机制建设,使学生党员集聚示范团队建设成为高校学生党建的重要载体和特色项目。
锤炼与打造学生党员集聚示范团队的实践,对当前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既提供了新空间,又提出了新要求。新形势下学生党员集聚示范团队建设必须抓住机遇,与时俱进,大胆实践,勇于创新,探索更具时代特征和高校特点的锤炼打造工作机制。
一是加强对学生党员集聚示范团队建设的领导。要从把我党建设成为优秀人才高度密集的政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高素质学生党员集聚示范团队建设的重大意义,切实加强领导。
1.健全完善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组织机构。省市党委教育工作部门可建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指导委员会,将学生党员集聚示范团队建设工作纳入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体系,统一协调规划,强化宏观指导。高校党委根据实际情况,也可建立学生党员统一管理和协调机构,加强对学生党建工作和学生党员集聚示范团队建设工作的领导。
2.健全完善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机制。省市党委教育工作部门和高校要健全完善由决策、执行、监督和反馈等环节组成的学生党建工作机制,并按照不同层次划分工作职责。省市党委教育工作部门重点抓好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领导、制定规划及相关政策措施、创设搭建高校学生党员集聚示范平台、组织重大的检查交流和总结表彰活动等。省市党委教育工作部门的有关职能部处要理顺工作关系,明确职责分工,主动寻求配合,形成整体合力。鼓励和支持高校深入探索新形势下学生党建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大力推进学生党员集聚示范团队建设。
3.开展前瞻性研究制定规划。锤炼打造高素质学生党员集聚示范团队是一项长期渐进的系统工程,在实践中切忌随意性和临时性。省市党委教育工作部门可根据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实际,参照国家和省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总体目标的要求,对锤炼打造高素质学生党员集聚示范团队工作进行超前性的研究和决策,制定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提出切实可行的工作目标和任务,以保证这项工作持续有效地进行。
4.组织实施打造品牌性育人项目。学生党员集聚示范团队建设要有专门部门组织、监督和评估。省市党委教育工作部门及其组织部门是承担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规划研究和落实的职能单位,要作出具体部署,并在认真组织实施中把学生党员集聚示范团队建设成为高校学生党建的品牌性育人项目。
二是明确学生党员集聚示范团队建设的目标和要求。锤炼和打造学生党员集聚示范团队,需要明确目的和要求,形成明确导向,使锤炼打造工作既符合党的要求、体现党的性质,又贴近学生党员的思想、学习和生活,为他们所接受、所欢迎。
1.学生党员集聚示范团队建设的目标。以提高素质、增强党性、发挥作用为目标,健全完善锤炼打造学生党员团队集聚和发挥示范作用的新机制新办法,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团队在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加强实践锻炼和日常工作生活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在关键时刻、重大活动中的骨干带头作用,扩大他们在学生中的影响力、号召力和凝聚力,从而带动广大学生共同进步。
2.对学生党员团队集聚示范的要求。组织学生党员参与学生班级、学生社团及学生生活社区、学生公寓、网络虚拟群体等大学生活动时空中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事务管理服务工作。组织引导学生党员在课堂学习、考级考证、教学实验等方面发挥示范导向作用,积极参与相关的学科竞赛活动、科研活动。组织学生党员积极参与地区和学校的重大活动如志愿者服务活动、所在地区和社区的文明同创共建活动、城乡结对合作共建活动、重大社会公益活动等。
3.根据学生党员特点搭建集聚示范平台。省市党委教育工作部门和高校可根据不同时期的工作要求和高校学生党员的专业特长、生活学习环境特点,或其最需要得到锻炼提高的方面,搭建既有利于学生党员健康成长、发挥才干和作用,又能服务社会、服务群众的集聚示范平台,在实践中不断提升学生党员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使他们真正发挥引领示范作用,成为青年的榜样。
高校学生党员集聚示范团队的锤炼打造和示范作用的发挥,主要通过多种类型、多种层次的活动平台来实现。在创设集聚示范平台的组织方面,纵向上可形成省市教育主管部门组织与各高校自行组织相结合,横向上形成主办、协办、联办相结合;在内容方面,形成主题活动与辅助的系列活动相结合;在方式方面,形成重大活动与常规活动相结合、集中活动与分散活动相结合;在参与方面,形成学生党员参与同广大学生参与、教师党员参与相结合;在载体方面,形成固定阵地与流动阵地相结合、媒体与阵地相结合等。通过这一系列的方法和途径,创设高校学生党员集聚示范平台,构建锤炼打造工作生动活泼有效的格局。
三是强化高校锤炼打造学生党员集聚示范团队的职能。高校党委要充分认识锤炼打造高素质学生党员集聚示范团队的重大意义,把这项工作纳入学校学生党建工作体系,摆在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增强做好这项工作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
1.进一步理顺关系强化职能。建立和完善高校党委统一领导,党委组织部门、学生工作部门和共青团组织协同配合,院系党组织贯彻落实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依据高校基层党组织工作条例,完善学校党委、院系党组织、大学生党支部三者相互衔接的工作体系,为学生党员集聚示范团队建设提供组织保障。
学校各级党组织要积极探索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新机制、新办法,采取有力措施,强化对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监督和服务的职能,使学生党员通过集聚真正成为引领广大同学刻苦学习、团结进步、健康成长的示范团队。
2.进一步明确职责完善管理。高校党委及有关职能部门要对锤炼打造高素质学生党员集聚示范团队的工作计划、步骤、目标、考核及奖惩等作出明确安排。党委组织部门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并作出具体部署组织实施,学生工作部门和共青团组织要主动配合,共同做好工作。学校各级党组织要切实履行职责,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积极营造有利于学生党员集聚示范团队建设的环境氛围,改变学校一些部门各自为政、各管一段、职责分工不清的状况,提高学生党员集聚示范团队建设的整体效益和学生党建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四是完善高校锤炼打造学生党员集聚示范团队的工作机制。高校各级党组织要认真研判新形势,深入了解新情况,切实解决新问题,特别要根据学生党员集聚示范团队建设的实际情况创新组织构架、健全运行机制、明确保障要求、强化激励举措、构建长效机制,为学生党员集聚示范团队的锤炼打造提供制度机制保障。
1.建立健全学生党员组织管理机制。学生党支部可按班级、年级、专业、学生社团、学生生活社区及学生公寓等灵活设置,学生党员不仅参加所在班级或年级或专业党支部的活动,而且参加学生社团、学生公寓等党组织的活动,在多个组织发挥作用。也可根据学生党员参与活动的需要,在活动型组织中设置基层党组织,如世博临时党组织。
2.建立健全学生党员教育培训机制。发挥学生党员集聚示范团队的作用,需要提高他们的素质。要积极研究90后大学生党员的特点和规律,针对他们全面发展的需求分类进行教育培训。要建立健全学校与院系两级建校的党校教育格局,完善学生党员培训体系,着重加强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教育、理想信念和党性修养教育。另外通过组织生活、学风建设、主题活动、社会实践等途径的锻炼,主动引导、培育和提高学生党员的素质和能力。
3.建立健全学生党员团队建设保障激励机制。保障机制是学生党员集聚示范团队的锤炼与打造工作顺利推进的必要条件,其中制度保障是基本要求,资金保障是物质基础,激励是动力系统。要加强学生党支部的制度建设,严格党组织生活,强化党员意识,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自我教育功能,切实保障学生党支部职责的履行。完善考评制度,明确学生党员在思想、学习、工作及日常表现中的具体标准和考核要求,重视激励的导向。加强经费投入、场所阵地建设、项目遴选等基础保障工作,为集聚示范团队建设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和物质保障。
4.完善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和发展的一体化工作机制。要进一步提升院系党组织在学生党建工作中的作用和地位,注重健全完善院系党组织在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和发展中的一体化工作机制和相关的制度措施,并与学校日常教学工作、学生管理工作、学生党建工作等相协调、相融合,协同推进,相得益彰。
五是抓好高校锤炼打造学生党员集聚示范团队工作重点。高素质学生党员集聚示范团队锤炼打造要抓的工作千头万绪,我们要以点带面,抓住重点形成突破,着力打造一批学生党员集聚示范团队,把这些示范点建成带动点,从而辐射带动锤炼打造工作的全面开展。
1.注意激发学生党员积极参与的内在动力。学生党员是集聚示范团队的主体,要引导学生党员树立主体意识,提高主体素质,发挥主体作用。做到集聚示范的目标和任务让他们都知晓,集聚示范的活动平台让他们都参与,集聚示范的工作让他们创造性地完成,集聚示范的成效让他们来评价。让他们争当先锋有舞台,发挥作用有动力,在主体参与中获得思想升华和能力提高。
2.注意拓展学生党员团队集聚示范的新空间。可以把学生党员安排在学生班团组织、学生会、社团、生活园区干部岗位上培养和锻炼,参与学校管理工作,使他们的素质能力和思想作风都得到锻炼提高。开展学生党员示范岗、学生党员责任区活动,让学生党员在学风建设、道德实践、帮扶结对困难同学、社会公益活动中走在前、作表率。探索利用学生党员网络集聚、学生党支部和党员“三服务”活动、学生党员团队结对活动等途径开展学生党员团队集聚和示范活动。加大优秀学生党员典型的宣传力度,为学生党员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和条件。
3.注意选拔和培养学生党员“领袖”和骨干。学生党员“领袖”和骨干培养是集聚示范团队建设抓点带面的有效措施和组织保障。学生党员骨干队伍质量和规模决定着集聚示范团队发挥作用的广度和深度。要选拔政治素质好、群众威信高、工作能力强、热心于党务工作的优秀学生党员作为集聚示范团队的骨干人选,抓好对他们的教育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
D267
A
1009-928X(2011)11-0035-04
作者系上海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
■特约编辑:胡中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