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兴胜
[摘 要]丑行是戏曲重要的行当之一。本文从丑行的重要地位、丑行的审美特征、丑行的风格流派三大视角,对戏曲丑行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简要论述。对于戏曲丑行的表演艺术,可以提供理性思辨与艺术实践的双重参照系。
[关键词]戏曲;丑行;地位;特征;流派
丑行与生行、旦行、净行一起,并称戏曲四大行当,它是戏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行当之一。研究探讨戏曲的 丑行艺术,对于戏曲丑行的表演艺术,可以提供理性思辨与艺术实践的双重参照系。而且对于整个戏曲表演艺术,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参照价值。为此,本文结合笔者个人多年来戏曲丑行的表演艺术实践与理性思考,对戏曲丑行艺术发表几点拙见,以就教于同行专家。
一、丑行的重要地位
丑行作为戏曲四大行当之一,在戏曲表演艺术中形成“四轮定位”的艺术格局,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行当。
中国戏曲的丑行,历史十分悠久早在宋元南戏时即已有此行当,至元杂剧时期,丑行已趋于成熟。中国戏曲有350余个剧种,几乎每个剧种都有丑行。
因为丑行的化妆是在鼻梁上抹一小块白粉,故俗称“小花脸”,并与二花脸并列,称为“三花脸”。许多戏曲剧种作为“三小戏”,即指由小生、小旦、小丑主演的剧种。
戏曲的丑行所扮演的人物众多,既有语言幽默、行动滑稽、心地善良的正面小人物(如京剧《苏三起解》中的崇公道);也有奸诈刁恶、卑鄙阴险的反面人物(如京剧《审头刺汤》中的汤勤);还有自以为是、弄巧成拙的人物(如京剧《蒋干盗书》中的蒋干);更有武艺不俗、仗义豪爽的人物(如京剧《三盗九龙杯》中的杨香武)。不仅有陪衬人物,更有主要人物(如京剧《徐九经升官记》中的徐九经、豫剧《唐知县审诰命》中的唐成)。
由此可见,丑行在戏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艺术地位,是万万不可以小觑的。
二、丑行的审美特征
从美学视角上考量,戏曲丑行不是丑而是美,一种特殊形态的美——以丑现美。所以从本质上说,丑行也是美行。关于丑行的特殊美,早在元明时期古人就有许多精辟的论见。明代有学者进行考证,认为戏曲的四大行当——生、旦净、丑皆以反义词命名:“曲欲熟而曰生,宜过夜而曰旦,涂不洁而曰净,行欲美而曰丑。”此说有一定道理。
事实上,戏曲的丑行的确具有审美意义上美感。
从审美特征上说,戏曲丑行因扮演人物的不同,而分贝具有不同的审美特征。众所周知,戏曲丑行分为文丑(又分茶衣丑、毡帽丑、方巾丑、袍带丑等等)、武丑(又叫“开口跳”)、丑旦(又称“彩旦”,扮演女性人物)。其中文丑以说白、做表为主,说白又分“京白”、“韵白”、“方言白”等;武丑以武功为主,多为翻扑跳跃。
但是,无论是说白还是武功,均具有美感,并充分彰显出丑行的幽默风趣、活泼轻松等审美特征。
由此可见,丑行在戏曲中,具有自身独特而有鲜明的审美特征。
三、丑行的风格流派
风格与流派是一切艺术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戏曲丑行艺术当然也如此。
所谓“风格”,是“艺术风格”的简称,系指“艺术家的创作在总体上表现出来的独特的创作个性与鲜明的艺术特色。”(彭吉象:《艺术学概论》)
戏曲丑行的风格,既体现出民族传统的美学特色,又体现出不同时代的时代特色,更体现出演员的不同个性特色。例如京剧丑行中的萧长华、宋世慧、艾世菊,就各有不同的个性风格。
同样,戏曲丑行的流派,也是艺术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风格集中体现出艺术家的表演艺术个性特点,而流派作为“艺术流派”的简称,它体现出来的是风格相似或相近的艺术家们的共性特点。
所谓“艺术流派”,是指“在中外艺术发展的一定歷史时期里,由一批思想倾向、美学主张、创作方法和表现风格方面相似或相近的艺术家所形成的艺术派别”。(同上)戏曲的艺术流派,多以该派创始人的姓氏命名,并具有代表剧目、个性特征、传承人等等。例如豫剧名丑牛得草创造的“牛派”,不仅有代表剧目《唐知县审诰命》等,而且有传承人金不换等等。由此可见,风格与流派,也是戏曲丑行艺术的题中应有之义。□
(编辑/李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