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西北太平洋及南海热带气旋特征分析

2011-12-23 08:44:20李培钱粤海李向军柳乃林
海洋预报 2011年4期
关键词:海温距平气旋

李培,钱粤海,李向军,柳乃林

(海军海洋水文气象中心,北京 100161)

2009年西北太平洋及南海热带气旋特征分析

李培,钱粤海,李向军,柳乃林

(海军海洋水文气象中心,北京 100161)

利用2009年热带气旋资料及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海温等特征量数据,分析了2009年热带气旋活动特点。结果表明:2009年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热带气旋具有生成数较常年偏少,登陆我国较常年偏多,登陆的热带气旋偏弱及登陆地点偏南的特点。热带气旋的这些活动特点与西太平洋副高、赤道东太平洋海温、中纬度大气环流及赤道辐合带的变化等有密切关系。

西北太平洋;南海;热带气旋;特征

1 引言

热带气旋是影响我国的重要灾害性天气系统之一,伴随热带气旋登陆而来的狂风暴雨和风暴潮给人民的生命财产、生产、生活等方面往往带来严重威胁。研究热带气旋活动的气候规律,揭示影响其发生发展的各种因素,对提高热带气旋气候预测水平有重要意义。2009年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热带气旋的活动有许多显著特征,本文对这些特征进行了研究总结,并从气候学角度对其成因作了分析,旨在对今后的热带气旋预报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 热带气旋概况及特点

2009年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共生成22个热带气旋(不含热带低压,下同),较常年(27.2个)偏少。其中,超强台风为6个,台风为7个,强热带风暴为5个,热带风暴为4个。今年热带气旋的活动时间在5—11月,生成时段主要集中在8—10月份,共有15个,占全年总数的68%,9月份生成台风较常年异常偏多。经分析,2009年热带气旋活动主要有以下特点(见表1)。

2.1 生成总数偏少,登陆我国的个数偏多,登陆比例较高

2009年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共有22个热带气旋生成,较常年(27.4个)偏少(5.4个),其中有9个在我国登陆,较常年(7个)偏多(2个)。登陆比例达41%,较常年(25.9%)明显偏高。特别是6月以来生成的19个热带气旋中,有9个在我国登陆,登陆比例达到47%。

2.2 初台登陆时间早

今年的初台为第3号热带气旋“莲花”,其登陆时间为6月21日,与常年平均的6月29相比稍早。今年的末台为第17号热带气旋“芭玛”,它于10月12日登陆海南省万宁市。并且“芭玛”的生命期长达16天,是近年来西北太平洋最“长寿”的热带气旋。

2.3 登陆热带气旋强度偏弱,登陆地点偏南

今年登陆我国的9个热带气旋中,登陆时达到台风强度的有5个,达到强热带风暴强度的有1个,达到热带风暴强度的有3个,总体平均强度偏弱,登陆时达到台风以上强度的个数接近常年同期(2.5个)。登陆地点最北为福建省霞浦县,最南为海南省万宁市。

表1 2009年热带气旋个数月际分布

表2 2009年登陆我国的热带气旋概况

2.4 秋季热带气旋活跃,登陆时间集中

今年秋季以来(9月4日—10月27日),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共有10个热带气旋生成,其中有3个在9月11日—10月12日期间在我国海南、广东地区登陆。秋季以来登陆影响热带气旋较常年同期(平均1.63个)偏多,且登陆时间相对集中。

3 影响热带气旋活动的因素

研究表明,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的发生、发展及其移动与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赤道太平洋海表温度、中纬度大气环流及热带对流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2]。

3.1 副热带高压

副热带高压对热带气旋的生成、发展和移动路径有密切的关系。一般副高强度偏弱,西伸脊点偏东,脊线位置偏北,有利于热带气旋的活动。反之,则不利于热带气旋的活动。

从图1中看出,7—10月副热带高压与历史同期相比面积偏大,强度偏强,在强大的副高控制下,下沉气流异常强,使得洋面上空对流活动难以发展,热带气旋生成缺少必要的前提条件,故不利于热带气旋的生成;脊线位置接近常年,西伸脊点偏西,8、9月西伸至95°E附近,副高这种形势有利于热带气旋登陆[4],导致了热带气旋登陆地点偏南,主要集中于福建、广东及海南地区(见图1)。

3.2 赤道东太平洋海温

海表温度是热带气旋形成的基本因素之一。2008年下半年,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距平为正常状态,10月赤道中东太平洋负海温距平增强,2009年3月之前在太平洋日界线附近至120°W区域,中心值为-0.5°—-0.6℃,处于冷位相状态。进入4月份后,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距平迅速上升,海温呈增暖趋势[5](见图2)[1]。通过分析2008年冬季及2009年春季的赤道太平洋海表面温度,前期负海温距平的显著变化,通过海-气相互作用,直接影响了西太平洋热带气旋的生成和发展,使热带气旋的生成数量较常年偏少。

3.3 北半球大气环流

分析7—9月北半球500 hPa位势高度距平场上,欧洲东部、亚洲及北太平洋局部等地上空,为负高度距平所控制,有利于副高加强西伸。2009年7—9月热带气旋生成数量偏多、移向偏西与亚洲地区中纬度环流有着一定的关系。

图1 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环流特征量逐月变化曲线

图2 季平均海表面温度距平(℃)

3.4 热带对流活动

在热带洋面上,射出长波辐射(OLR)可反映出热带对流活动的强弱。热带辐合带(ITCZ)强的对流活动有利于热带气旋的生成和登陆[3]。因此,热带气旋生成的频数与其位置和强度密切相关。通过分析2009年7—10月向外长波辐射(OLR)及其距平图(见图3),可见7—10月西北太平洋热带洋面上的对流活动东西分布不均,7月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的主要源地对流活动偏弱,赤道辐合带明显不活跃,造成7月份热带气旋偏少。9—10月份的向外长波辐射(OLR)距平场,可以看出在5°N,120°E—日界线附近有一负值中心-15W/m2,这表明对流活动非常旺盛,造成了9—10月份热带气旋异常偏多。

图3 2009年月平均射出长波辐射量距平(W/m2)

4 结论

(1)2009年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热带气旋的特点是生成数量偏少、登陆我国的偏多,登陆比例较高。9月份生成异常偏多,7月份异常偏少。其中0917号“芭玛”是近年来西北太平洋生命史最长的热带气旋,生命史长达16天;

(2)2009年西北太平洋副高较常年偏强,西伸脊点偏西,这造成了热带气旋生成个数较常年偏少,而登陆我国的热带气旋较常年偏多;

(3)2009年西太平洋热带气旋较常年偏少与赤道太平洋海温以及赤道辐合带不活跃等海洋大气环境密切相关,而上述环境致使西太平洋热带气旋的生成数量少于常年。

[1]气候系统监测公报.国家气候中心[R].2009,1-12.

[2]陈联寿,丁一汇.西太平洋台风概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1979.

[3]王瑾,柯宗建,江吉喜.2008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活动特征分析[J].气象,2009,25(3):44-50.

[4]苏轼鹏.张永刚,丁兵强.2008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的气候特征分析[J].海洋预报,2010,27(4):25-32.

[5]艾婉秀,孙林海,宋文玲.2009年海洋和大气环流异常及对中国气候的影响[J].气象,2010,36(4):102-105.

The tropical cyclone characteristic analysis in 2009 in the Northwest Pacific and South China Sea

LI Pei,QIAN Yue-hai,LI Xiang-jun,LIU Nai-lin
(Navy Marine hydrometeorological Center,Beijing 100161 China)

In this paper,using the tropical cyclones data,the West Pacific subtropical high and the sea surface temperature,the characteristics of tropical cyclone activity is analyzed in 2009.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number of tropical cyclones had been generated less,but landed in China in 2009 more than that in the normal years in the Northwest Pacific and South China Sea.The the tropical cyclones landed usually is weaker and landed at the southly sites.These tropical cyclone activity are closely related with the changes of the western Pacific subtropical high,the eastern equatorial Pacific sea surface temperature,mid-latitude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and the ITCZ.

the Northwest Pacific;South China Sea;tropical cyclone;characteristic analysis

P444

A

1003-0239(2011)04-0030-05

2011-01-07

李培(1968-),女,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海洋水文气象预报工作。E-mail:leepei68@sina.com

猜你喜欢
海温距平气旋
飓风Edouard(2014)暖心结构的多资料对比分析
2003年3月北大西洋上两个爆发性气旋的“吞并”过程及发展机制分析❋
基于深度学习的海温观测数据质量控制应用研究
海洋通报(2021年3期)2021-08-14 02:20:48
基于Argo、XBT数据的苏拉威西海温盐特征分析
海洋通报(2021年1期)2021-07-23 01:55:22
氨还原剂喷枪中保护气旋流喷射作用的研究
能源工程(2021年1期)2021-04-13 02:05:56
南印度洋偶极型海温与中国西南地区初秋降水的关系
近40年阿里地区云量和气温的年际变化
西藏科技(2018年9期)2018-10-17 05:51:30
北太平洋上一个爆发性气旋族的结构分析❋
甘肃省降水和冰雹天气气候分析
2014年3月大西洋上一个爆发性气旋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