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几点思考

2011-12-23 13:10琳瑜
今日海南 2011年9期
关键词:干部作风研判民生

□琳瑜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几点思考

□琳瑜

如何理解“社会管理”这个概念,说到底就是对人的管理、协调和服务。以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水平,这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从这个意义上认识,各级党委、政府要把社会管理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重点围绕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认真思考新形势下的社会管理规律,从畅通诉求渠道、创新工作机制、转变干部作风,着力改善民生等方面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思考之一:要畅通诉求渠道。首先必须搞清楚当前社会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是什么?它的产生成因又是什么?其次,要耐心、诚心倾听群众呼声,表达民意,给群众有说话的机会和平台,哪怕抖搂出来的牢骚也要耐心听。这就涉及到群众的诉求渠道是否畅通,群众的情绪是否理顺,群众的利益是否得到维护。

畅通诉求渠道,各级党委、政府不能满足于一般强调,简单承诺,不能停留在表层和一般性问题上,更不能光说不做,做而不实,走应付、忽悠的路线。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各级党委、政府要敢于公开市(县)委书记、市(县)长、镇委书记、镇长电话,24小时接收群众来电和短信,并对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进行批示、批转分流处理,交办督办、审核反馈、分析研判,尽可能在规定时限内向群众反馈办理结果并征求群众满意度。只有这样才能畅通民意诉求的“快车道”,才能成为群众了解政策的“咨询台”,才能成为化解社会矛盾的“减震器”,才能架起党和政府与群众联系的“连心桥”。

思考之二:要转变干部作风。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保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作风,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关键和保证。因为,只有党风、政风正,才能民风好、社会稳。从这个意义上认识,转变干部作风是大事是大计是大局,关系到社会管理的成败得失。各级党委、政府要坚持把党员干部的作风建设提上议事日程,贯穿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全过程,深入开展遵守制度纪律、务实工作作风、科学考评程序等整顿活动,促使领导干部转变发展思路,转变精神状态,转变工作方式方法,以切实转变干部作风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党员干部要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下乡驻村,定点包户,了解民情,倾听民意,解剖社会问题,分析存在原因,研究解决办法,提出整改意见。必须指出的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要同创先争优活动结合起来,确保作风建设有的放矢,成效扎实,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供良好的作风保证。

思考之三:要创新工作机制。当前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为何比较突出,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一个重要原因是社会管理机制相对滞后,尤其重发展轻管理的的观念比较普遍。这就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逐步淘汰一些不适应新形势发展的传统的管理方式方法,不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方式,完善社会管理机制。比如,围绕一些信访案件长期得不到妥善处理,越级上访、重复上访、集体上访频发等问题,建立集中处理信访积案工作机制,或成立群众上访审核研判工作组和审核处理工作组,由各级党政负责人主持,并抽调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集中研判和审核处理信访积案。

要创新工作机制,对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既要敢于面对,又要冷静研判,妥善处理。绝不能视而不见,见而不理,理而不决。更不能躲避、推诿和延误,以致影响到党和政府的形象,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各级党政部门要有介入预案和应急处置机制,要善于分析原因和科学采取对策,尽可能及时消除误会,化解矛盾,平息事态。

思考之四:要着力改善民生。始终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基本前提,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如果民生得不到保障和改善,社会管理则无从谈起。从这个意义上认识,各级党政部门要把民生工作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切实做到保障和改善要有内容、有时限、有规划、有对策、有措施。比如:环境卫生如何整治,交通出行如何方便,住房保障如何落实,就业问题如何缓解,医疗保障、入园上学问题如何改善,等等。

改善民生既要考虑当前,更要考虑长远。这就要求各级党委、政府要转变发展思路,转变精神状态,转变工作作风,牢牢树立领导就是服务的意识,服务是执政为民的基本要求,是改善民生的最大政绩。只有把改善民生的工作做好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才能拥有一个保障的前提和良好的基础。◎

猜你喜欢
干部作风研判民生
市场研判 不确定因素困扰市场
全球低轨卫星网络最新态势研判
聚焦“三保障” 唱好“民生曲”
研判当前货币政策走势的“量”与“价”
研判当前货币政策的“变”与“不变”
民生之问饱含为民之情
“抠”字眼,暴露干部作风成问题
“钱随人走”饱含民生期盼
论高等学校干部作风对师德建设的影响
成都市开展“五进”活动密切联系群众的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