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冰
鱼酱配饭香九村
□王冰
我的家乡在靠近博鳌港海边的一个小渔村里。博鳌港形成集市始于清朝中叶,清末民初一直是海南东海岸的水运要道和主要渔港之一。捕回来的鱼吃不完,用盐腌制,就是鱼酱了。听祖母说,我是吃咸咸的鱼仔酱长大的。
我两岁时,父亲去世,靠叔叔、婶婶拉扯长大,备受祖母疼爱。不论当时日子过得如何艰难,总是保证我每餐有一大碗干番薯饭和一小碟鱼仔酱,有时还会佐点鲜鱼、青菜。我家上有祖母,中间是叔叔、婶婶,下边有堂弟妹等,家大口多,用餐时少不了鱼酱。自家种的青菜、萝卜或从地里采摘回来的番薯叶,用鱼仔酱一起煮熟,味道好,利胃口。别低看我们渔村这种土方法制作的鱼仔酱,却是我们当年渔村每个家庭必吃之食。也许它含有多种营养成分吧,因此,村里大人脸色红润,身材魁梧,儿童体格茁壮。
我的祖母是村里制作鱼仔酱的能手,她还会制作气味醇香、营养丰富的尖姆螺酱、虾仔酱、扁蟹酱、青甘鱼肚酱呢。祖母说,解放前一本琼剧本子里,有这样的一段戏文:“小生不是夸大口,餐餐吃鱼酱配饭,别看鱼仔酱不起,鱼酱配饭香九村。”
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末的粮食紧张时期,我在校读初中,礼拜天返校时,祖母总是为我准备一瓶鱼仔酱带去学校。因为当时学生生活十分清苦,一日两餐,叔父捕到了很多小鱼,祖母帮这几位同学的母亲买了鱼,并教会了她们制作鱼仔酱。几十年过去了,这个地方还保留着吃鱼仔酱的习惯。后来,我到远方去读书,由于生活环境的变化,终于与带鱼仔酱上学的历史告别了。
因为三叔父善于捕小鱼,所以冬季至清明节,每餐都是咸咸的鱼仔酱“当家”。制作好的鱼仔酱放在坛子里,坛子堆在庭院里,以谁家的坛子多为荣。冬季无鱼缺菜,祖母总是乐呵呵地将自家坛盖掀开,把鱼仔酱分给大家,有时还责怪来人拿的碗小呢。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鱼酱再也不是渔家人餐桌上的必需品了。尤其是近几年,由于市场上销售的灯光小鱼价格上扬,腌制鱼酱的成本增加,再也没有村民腌制鱼酱了。年轻人也嫌鱼酱腥味浓,对鱼酱不屑一顾。鱼酱这伴随着一代又一代人度过许许多多艰难岁月的渔家美味,这回真的要淡出历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