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王群存
政府补贴企业互助临高深水网箱养殖将重获生机
□本刊记者 王群存
2011年9月底10月初,惨遭“纳沙”“尼格”两场强台风接连打击,临高县近年来辛苦培育的深水网箱养殖业几近崩溃。其中,深水网箱养殖损失4亿多元,全县2030口网箱有1816口被大风摧毁。灾后重建情况如何,近日本刊记者深入该县深水网箱养殖一线采访。
“主要是强台风‘纳沙’正面袭击临高,风力巨大,持续时间长,养殖渔民对重特大灾害的防范意识不足所致。”临高县海洋与渔业局局长符克如是分析。据了解,临高后水湾和金牌湾两大深水网箱养殖基地均属于海南西部沿海,遭台风巨浪正面袭击的几率较小,两个养殖区水深大于10米,较适合于深水网箱养殖。自1998年引进深水网箱以来,经受了诸如2005年强台风“达维”等多次风浪考验,一直较为平稳高速发展,养殖渔民对重特大灾害存在一定的麻痹思想,在网箱的选购和安装上缺少足够的风险意识。
“9月29日下午,后水湾的深水网箱还安然无恙,但到晚上10时半起,‘纳沙’的‘回南风’风力更强劲,刮的时间更长,最终酿成大灾。”临高海丰养殖公司总经理黄达灵说,此时的风灾又遇天文大潮,造成后水湾浪高9米,金牌湾浪高12至15米。风浪强度远超过深水网箱设计所能承受的12级以下风力的标准,从而造成深水网箱大量被风浪损毁、击沉、刮走。
“台风使临高的深水网箱养殖的抗风险能力不足的问题显现出来,临高今后将在规划的指导下,科学合理地布局深水网箱养殖,提高深水网箱健康养殖水平。”临高县负责海洋渔业工作的副县长曲桂馥痛定思痛。
她说,为了保证重建的深水网箱可以抗15级台风、12米的大浪,首先要在原有打桩的基础上再增加大型的水泥墩,加强加固整个深水网箱固定系统,加厚加大深水网箱框架材料,以增加其浮力抗折弯,对固定系统和网箱进行改造升级,提高深水网箱抗风浪等级。
让黄达灵最为欣慰的是,强台风过后没有一个员工离开公司,而是积极行动出海抢救网箱,修补网箱,争取在元旦西北风起前将深水网箱重新打水泥桩安装好。在临高金牌港的深水养殖基地工地,临高思远养殖公司的工人们正在架起模板,放入定型好的大号钢筋,将搅拌好的水泥碎石倒入其中,铸造出一个又一个约5吨重的水泥桩。
临高深水网箱养殖企业如此争分夺秒,就是要抢在明年3月放鱼苗前把深水网箱做好,这更是显示了他们要做大做强临高深水网箱产业的信心。用临高海鲟养殖公司经理王造庭的话来说,即使需要公司的每个养殖户把房子做抵押贷款,也要把深水网箱养殖业重新建立起来。
符克说,这种坚定的信心来自临高深水网箱养殖人充分认识到临高深水网箱产业经过13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个比较成熟的产业,而且经济效益也十分可观。
信心没有被击垮,但临高计划在半年内恢复达到2500口深水网箱的水平,面临的最大障碍是资金问题。海南省海洋与渔业厅捕捞处处长文丽说,考虑到临高是海南最大的深水网箱养殖基地,在救灾资金安排上将向临高倾斜,省海洋与渔业厅目前已计划安排3200万元用于临高受灾深水网箱渔民或渔业企业恢复生产,救灾资金主要用于修复受损设备,购买鱼苗等。
相对临高深水网箱养殖业此次遭受的损失,这些救灾资金远远不够。而且银行此前不做深水网箱养殖业抵押贷款,临高民间资本遭此一劫也很难在短期内恢复元气。临高海丰养殖公司为了修复损坏的深水网箱,就已经四处借债400多万元。黄达灵说,不想发动员工出资以免增加员工家庭经济负担,可想向银行贷款却没有合适的抵押物,重新崛起的路在哪里?
就在海鲟、海丰养殖公司苦苦寻求出路之际,同在台风中损失巨大的临高思远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郑立刚却没有多少资金压力,甚至在临高灾后协调会上放出豪语,将无条件向别的深水网箱养殖公司和渔民养殖户扶持1亿元的救灾资金和物资。
郑立刚说他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深水网箱养殖是海南水产养殖的支柱产业,是海南水产品出口创汇大户,困难时刻互相支持才会巩固临高深水网箱养殖业的品牌。
郑立刚的底气更是来自于临高思远公司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在深水网箱产业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思远公司不仅有世界最大的深海网箱养殖基地,而且有自己的苗种厂、鱼粉厂、饮料厂、鱼产品加工厂、大型冷库配套。虽然其深海网箱养殖全军覆没,但整个产业还在,这就是一笔财富。目前该公司已经获得国家开发银行的支持,向其贷款5至6亿元。
金融部门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也在寻求优质资源和优秀企业,以前苦于没有机会与思远公司“套近乎”,就在郑立刚在办公室接受采访之际,临高工商银行、农村信用社等金融部门已经闻风而来,计划向其提供贷款。随后海丰养殖公司总经理黄达灵也前来商讨共同发展问题。宽敞明亮的办公室里顿时高朋满座,气氛活跃了起来。
风雨中联手互助,重新整合资源,做大做强深水网箱产业链,才能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实现共同发展,带富一方百姓。在强台风袭击的痛苦中,临高深水网箱产业正在面临新的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