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公”消费不可由着性子来

2011-12-23 11:15:54文/穆
中华魂 2011年6期
关键词:三公性子零增长

文/穆 子

“三公”消费不可由着性子来

文/穆 子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压缩一般性支出,严格控制党政机关办公楼等楼堂馆所建设,出国(境)经费、车辆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等支出原则上零增长,切实降低行政成本。(中新网3月7日)

“三公”消费零增长,看上去要求有点高,其实,这只是个起码的要求,是条底线。众所周知,我国的行政支出已跃居世界第一,被外界称为“最会花钱的政府”。据官方主流媒体报道,2004年我国公车消费4085亿元,公款出国消耗财政3000多亿元,公款吃喝又是3700多亿元。 (学习时报326期)三只“公”老虎,狮子大开口,一年就要耗掉上万亿财政,相当于耗掉两个“国防”。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说,1978—2006年的28年间,我国公务员职务消费增长了140倍,所占全国财政总收入的比例从1978年的4%上升到2005年的24%。而在国外,行政管理费只占财政收入的3%—6%(日本 2.38%,英国 4.19%,韩国5.06%,法国6.5%,美国9.9%)。 对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府来说,行政成本比人家低才是,至少不应比别人高。行政成本的居高不下,既加大了财政负担,也大量挤占了改善民生、科教、文卫、社会保障等民生资金投入。国家控制“三公”零增长,是向降低行政成本、取信于民迈出可喜的一步。别说我们还是个发展中国家,还有1亿多贫困人口,就算有一天我们成了发达国家,也不能听凭“三公”由着性子来。

“零增长”要求并不高,但执行起来不一定就顺当。“三公”零增长无疑是给铺张浪费上了道紧箍咒,然而,这道“咒”能否挡得住“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销蚀,还要看现实博弈的结果。这几年“三公”消费之所以居高不下,不少地方无不打着“需要”的旗号。区级政府建成“白宫式”,是“形象的需要”;办公楼人均220平米,是“办公的需要”;为公务员配上万元一台的笔记本电脑,是“工作的需要”;为交警发几千元一台的苹果ipad,是“执勤的需要”;配备超标豪华车,是“接待的需要”;公费出国游,是“友好交流的需要”。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不久,正当人们全力投入救灾之时,地处灾区的北川、绵阳等地,却争相进购高档豪华车:北川花110万高价购得丰田越野车,绵阳花400多万购得4辆超标豪华车。当受到外界质疑声一片时,这些地方的领导说,因为震毁道路路况差,一般车辆不易通行,买好点的车是“下基层的需要”。现在的行政支出,只要想花,就能找到“需要”的理由,“需要”成了筐,“三公”超标往里装。只是你“需要”超一点,他“需要”超一点,全国加起来是个多大的数?“需要”来“需要”去,“零增长”就会泡汤。就说公车配备管理,早在1994年中央两办就下发了 《关于党政机关汽车配备和使用管理的规定》,明确要求“取消厅局级以下官员的专车”。而事实上,又有几家是按照这个标准配备的?别说局处级配车司空见惯,就是科级专车也不稀奇。乡镇长书记,七站八所的,谁没有专车?与此“相映成趣”的是,配备的标准也是越来越高档,“一顿饭一头牛,屁股下面一幢楼”的有的是。有资料显示,公车越配越多,每年以20%的速度增长。要是真的“零增长”,也不知这些“三公”怎么活?其实,就是“零增长”,仍是高位运行,不少地方还是蛮潇洒的。

行政成本的高低,是执政理念的一面镜子。“三公”消费,说到底,不仅仅是个消费的问题,也是权力观、用钱观的外在反映。全国政协副主席李金华说过:“公务人员用的是纳税人的钱,你在用钱的时候,必须是非常节省的,应该是穷政府。现在我们很多政府很富裕,花钱大手大脚,说到底,还是我们的体制和制度如何深化改革的问题。”

不把纳税人的钱当钱,纳税人就不会容忍你。✿

猜你喜欢
三公性子零增长
No.5 中国提前5年进入人口零增长时代
Rn中线性子空间束与凸体相交的几何概率
肥药使用零增长的前世今生
我国提前三年实现化肥零增长
“好奇”的代价
鞭炮
绿色环保 控肥增效 实现化肥零增长
现代农业(2016年4期)2016-02-28 18:42:21
让百姓看得懂、愿意看“三公”账单
环球时报(2012-07-20)2012-07-20 10:18:38
严控“三公”是廉政建设的关键一役
环球时报(2012-07-10)2012-07-10 08:59:29
“三公”要严查,但美国不是标杆
环球时报(2012-04-12)2012-04-12 09:0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