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郝凤年
新中国成立以来弘扬延安精神的基本经验及主要启示
文 郝凤年
只要是有一些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常识的人,都一定会明白:新中国的成立,是中国共产党人培育并实践延安精神最重大的历史成就;而继承并弘扬延安精神,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最重要的历史课题。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们党在弘扬延安精神方面,既经历了曲折的历史过程,又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也引发了深刻的历史启示。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在弘扬延安精神方面,经历了一个从全面继承到局部偏离到宏观偏差、又从逐步恢复到不断创新到大力弘扬的历史过程。
1、在过渡改造时期,我们党在弘扬延安精神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从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底社会主义三大改造任务完成,既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初期,也是中国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时期。这一时期,我们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如何在百废待兴的基础上实现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如何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就要求我们党必须解决好在弘扬延安精神过程中的全面继承的问题,为克难攻坚提供优良的精神武装。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是延安精神的精心培育者和热诚践行者。这一代领导人最担心的就是延安时期所形成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在执政以后能不能延伸、能不能辐射、能不能传承的问题。
1949年10月26日,新中国刚刚成立26天,毛泽东就在给延安的同志们和陕甘宁边区的同胞们的 “复电”中,要求在 “迅速恢复战争创伤,发展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的同时,希望 “全国一切革命工作人员永远保持过去十余年间在延安和陕甘宁边区的工作人员中所具有的艰苦奋斗的作风。”(《毛泽东文集》第6卷第17页)这个要求与毛泽东七个多月前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的 “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毛泽东选集》第4卷第1438—1439页)的要求是完全一致的。一年多之后,毛泽东在给老根据地人民题词时再要求: “发扬革命传统, 争取更大光荣。”(《人民日报》1951年8月11日)1956年11月15日,毛泽东针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员干部队伍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在党的八届二中全会上又一次强调: “根本的是我们要提倡艰苦奋斗,艰苦奋斗是我们的政治本色……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无产阶级的革命精神就是由这里头出来的。”(《毛泽东文集》第7卷第162页)
2、在全面建设时期,我们党在弘扬延安精神方面遇到了严峻的考验。
从1957年初开始到1966年5月,是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时期。这一时期,我们党面临着的重要课题是如何在观察分析解决面临的主要矛盾的过程中制定出符合国情实际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如何正确把握引导人民群众急于改变一穷二白落后面貌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也就要求我们党必须处理好在弘扬延安精神过程中的局部偏离的问题,为救偏补弊提供可靠的精神支撑。
1957年2月,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第十一次(扩大)会议上讲话时指出:“我们六亿人口都要实行增产节约,反对铺张浪费。这不但在经济上有重大意义,在政治上也有重大意义。在我们的许多工作人员中间,现在滋长着一种不愿意和群众同甘苦,喜欢计较个人名利的危险倾向,这是很不好的。……要使全体干部和全体人民经常想到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的大国,但又是一个经济落后的穷国,这是一个很大的矛盾。要使我国富强起来,需要几十年艰苦奋斗的时间,其中包括执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这样一个勤俭建国的方针。”(《毛泽东文集》第7卷第240页)1957年3月18日,毛泽东在济南干部会议上指出:“要经过整风,把我们党艰苦奋斗的传统好好发扬起来。因为革命胜利了,有一部分同志,革命意志有些衰退,革命热情有些不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少了,过去跟敌人打仗时的那种拚命精神少了,而闹地位,闹名誉,讲究吃,讲究穿,比薪水高低,争名夺利,这些东西多起来了。 ”(《毛泽东文集》第7卷第284页)鉴于这种情况,毛泽东进一步要求我们党:“做革命工作,就要奋斗。一万年以后,也要奋斗。共产党就是要奋斗,就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毛泽东文集》第7卷第285页)“我们要保持过去革命战争时期的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革命热情,那么一种拚命精神,把革命工作做到底。 ”(《毛泽东文集》第7卷第285页)1959年3月30日,毛泽东针对我国经济建设已经出现急于求成、急于过渡而忽视客观规律和经济法则的情况下,在说到“价值法则”的重要性时明确指出:“这个法则是一个伟大的学校,只有利用它,才有可能教会我们的几千万干部和几万万人民,才有可能建设我们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否则一切都不可能。 ”(《毛泽东文集》第8卷第34页)1961年1月13日,毛泽东在中央工作会议上讲到“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时强调:“我们党是有实事求是传统的,就是把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毛泽东文集》第8卷第237页),与此同时,他着重指出:“现在看来,搞社会主义建设不要那么十分急。十分急了办不成事,越急就越办不成,不如缓一点”,(《毛泽东文集》第8卷第236页)“现在我们看出了一个方向,就是同志们要把实事求是的精神恢复起来了。 ”(《毛泽东文集》第8卷第237页)
3、在十年“文革”时期,我们党在弘扬延安精神方面出现了严重的失误。
从1966年5月到1976年10月,是“文化大革命”时期。“文化大革命”时期,是一个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时期。这一时期,我们党面临着的紧要问题是如何消除派性、增强党性从而降低“文化大革命”带来的巨大损失,如何全力整顿恢复全党上下全国上下最基本的工作生产生活秩序。这就要求我们党必须解决好弘扬延安精神过程中的宏观偏差问题,为正本清源提供必要的精神准备。
在“文化大革命”后期,恢复工作不久并主持中央日常工作的邓小平,力主整顿各个行业、各个方面。1975年1月25日,邓小平在《军队要整顿》的讲话中提出了“优良传统要恢复”(《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页)的要求。同年7月4日,邓小平在对中央读书班第四期学员讲话时强调:“大家读了好多书,要好好地读延安整风时的文件,七大的报告。毛泽东同志在七大的政治报告里,提出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自我批评三大作风。延安整风时毛泽东同志作了《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等报告。那时是整顿三风:一是整顿学风,反对主观主义;二是整顿党风,反对宗派主义;三是整顿文风,反对党八股。这是毛泽东同志总结了党的历史经验提出来的。在这一系列党的原则中,反对宗派主义,也就是反对派性,增强党性,是很重要的一条。 ”(《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3页)
4、在改革开放时期,我们党在弘扬延安精神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从1976年10月粉碎 “四人帮”到如今,是改革开放的新时期。这一时期,我们党面临的根本任务是如何通过拨乱反正尽快实现党和国家工作重点的转移,如何把因长期“左”的错误所造成的损失挽回来和所耽误的时间夺回来,如何不断开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如何把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么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一系列最基本最重大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真正搞清楚、弄明白。这就要求我们党必须解决好在弘扬延安精神过程中逐步恢复、不断创新和大力弘扬的问题,为继往开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是延安精神忠实的继承者、优秀的创新者、积极的弘扬者。他们最关心的就是我们党在延安时期所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和强大精神动力在新的时期里、在新的形势下和在新的征途上能不能继承、要不要挖掘、会不会利用、敢不敢创新的问题。
众所周知,新时期之所以称得上是新时期,其新就新在改革开放里,新就新在快速发展上,新就新在与时俱进中。毫无疑问,改革开放得益于延安精神的逐步恢复,快速发展得益于延安精神的不断创新,与时俱进得益于延安精神的大力弘扬。
1980年12月25日,作为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强调 “要提高全党同志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信心”时,特别指出: “我们一定要宣传、恢复和发扬延安精神,解放初期的精神,以及六十年代初期克服困难的精神。”(《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69页)1984年10月6日,邓小平又指出: “我们确定了一个政治目标:发展经济,到本世纪末翻两番,国民生产总值按人口平均达到八百美元,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实现我们的目标,不是很容易的。讲大话,讲空话,都不行,要有一系列正确的对内对外的方针和政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确定了对内经济搞活、对外经济开放的政策,没有这样的政策不可能成功。”(《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77页)
2008年12月18日,胡锦涛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30年来,我们党的全部理论和全部实践,归结起来就是创造性地探索和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30年的历史经验归结到一点,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在弘扬延安精神方面,积累了一些宝贵的历史经验。其基本方面有:
1、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弘扬延安精神的政治前提。
延安精神的灵魂,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我们党这样一个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要想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在弘扬延安精神方面有所作为,就必须提供政治前提,这就是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这个政治前提,就是要始终不渝地高举社会主义旗帜,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聚精会神地干社会主义事业,齐心协力地建设社会主义国家。
1954年6月14日,毛泽东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上讲话时明确指出: “我们的总目标,是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毛泽东文集》第6卷第329页)1957年5月25日,毛泽东在接见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全体代表时强调: “中国共产党是全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没有这样一个核心,社会主义事业就不能胜利。”同时要求大家 “团结起来,坚决勇敢地为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而奋斗。一切离开社会主义的言论行动是完全错误的。”(《毛泽东文集》第7卷第303页)
改革开放初期的1979年3月30日,邓小平在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发表的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著名讲话中强调: “我们要在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在思想政治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前提。”(《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64页)
1984年10月20日,陈云在党的十二届二中全会上强调:“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既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也要有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是我们永远要坚持的奋斗方向。”(《陈云文选》第3卷第338—339页)1985年6月29日,陈云在全国端正党风工作经验交流会上的书面讲话中指出: “要使全党同志明白,我们干的是社会主义事业,最终目的是实现共产主义。这一点,非常重要。在党中央领导下,我们国家现在进行的经济建设,是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经济体制改革也是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改革。任何一个共产党员,每时每刻都必须牢记,我们是搞社会主义的四个现代化,不是搞别的现代化;我们进行的事业,是社会主义事业。”(《陈云文选》第3卷第347页)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说服力,日益显现出来。1999年10月1日,江泽民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曾经指出: “实践已经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实践也充分证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国经济繁荣和社会全面进步的康庄大道。”(《江泽民文选》第2卷第419页)
在党的十七大上,胡锦涛也特别强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完全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我们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
从新中国成立60年来弘扬延安精神伟大而光辉的实践中,我们首先可以总结出这样一个结论:只有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才能使延安精神的弘扬具有明确的前进目标。
2、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弘扬延安精神的思想基础。
延安精神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对于我们党这样一个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来说,要想在不同的历史环境里在弘扬延安精神方面有所创造,就必须巩固思想基础,这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说真话,鼓真劲,做实事, 收实效。”(《周恩来选集》下卷第349页)
1950年6月,周恩来在全国高等教育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不能把理论当作教条,如果不顾实际情况,把理论拿来乱套一阵,总是要失败的。”(《周恩来选集》下卷第17页)1956年2月8日,周恩来在国务院第二十四次全体会议上说过: “不要光看到热火朝天的一面。热火朝天很好,但应小心谨慎。要多和快,还要好和省,要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效率。现在有急躁的苗头,这需要注意。社会主义积极性不可损害,但超过现实可能和没有根据的事,不要乱提,不要乱加快,否则就很危险。”(《周恩来选集》下卷第190页)1961年3月19日,周恩来在中央工作会议上还讲过: “毛泽东同志一向提倡调查研究和实事求是。从延安整风到七大,到全国解放,我们发扬了这种精神,取得了全国胜利。” “毛泽东同志最近几次讲到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讲实事求是;又说,右要反,‘左’ 也要反”。(《周恩来选集》下卷第313页)“既要提倡敢想敢说敢做的革命精神,又要提倡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周恩来选集》下卷第442页)
1962年1月27日,刘少奇在中央工作会议上强调: “必须把树立实事求是的作风,作为加强党性的第一标准。在工作上不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那是什么呢?那就是反科学的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刘少奇选集》下卷第397页)
1962年2月3日,朱德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指出: “办不到的事,硬要去办,还是办不到,结果既伤了党员,又失掉了群众。客观规律不能违背。只要我们全党学会照客观规律办事,我们就一定能站稳脚跟,并继续向前发展。”(《朱德选集》第391页)
自从进入新时期之后,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几乎成了改革开放的同义语和代名词。其使用率和认知度一路攀升,居高不下。
1978年12月,在蜚声中外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中,邓小平就发出了: “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要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的振聋发聩的声音,同时强调: “这是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整风运动中反复讲过的。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顺利进行,我们党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也才能顺利发展。”(《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43页)1979年3月30日,邓小平在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又指出: “解放思想,就是要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研究新情况, 解决新问题。”(《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79页)
早在1957年1月28日,在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以后,陈云曾经说过: “建设规模的大小必须和国家的财力物力相适应。”(《陈云文选》第3卷第52页)1978年12月10日,陈云在中央工作会议上又指出: “我们要坚持实事求是,就是要根据现状,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首先要弄清事实,这是关键所在……一九四二年我养病的时候,仔细研究了毛主席的著作和文电,感到贯穿在里面的一个基本思想,就是实事求是。”(《陈云文选》第3卷第235页)1979年3月21日,陈云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强调: “我们搞四个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强国,是在什么情况下进行的。讲实事求是,先要把 ‘实事’搞清楚。这个问题不搞清楚,什么事情也搞不好。”(《陈云文选》第3卷第250页)1987年7月17日,陈云在同中央负责同志谈话时,又一次指出:“要把我们的国家领导好,最要紧的,是要使领导干部的思想方法搞对头,这就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陈云文选》第3卷第360页)并反复强调: “在延安,毛主席起草的文件、电报,我都看过,最后得出一个结论,就是要实事求是。这里的关键是要把 ‘实事’看全面。”(《陈云文选》第3卷第361页)
从新中国成立60年来弘扬延安精神伟大而光辉的实践中,我们可以总结出这样一个结论:只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才能使延安精神的弘扬具有准确的客观依据。
3、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弘扬延安精神的关键环节。
延安精神的本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我们党这样一个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要想在不同的历史使命前在弘扬延安精神方面有所收获,就必须把握关键环节,这就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握这一关键环节,就是要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始终坚持群众路线,随时倾听群众呼声,切实关心群众痛痒,努力实现群众利益。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1951年3月,刘少奇在党的第一次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指出: “一切党员必须把人民群众的公共的利益,即党的利益,摆在自己的私人利益之上,党员的私人利益必须服从人民的即党的公共利益。一切自私自利的人,不肯为人民牺牲自己的人,都不能做共产党员。”(《刘少奇选集》上卷第63页)
1977年7月21日,邓小平在党的十届三中全会上指出: “我认为,毛泽东同志倡导的作风,群众路线和实事求是这两条最根本的东西……对我们党的现状来说,我个人觉得,群众路线和实事求是特别重要。毛泽东同志是彻底的唯物主义者,他充分信任群众,历来反对不信任群众、不依靠群众。对群众的议论,毛泽东是非常注意的。同志们总记得,在延安的时候,生产运动是怎么搞起来的。为什么提倡生产运动呢?原因之一就是当时征粮征多了,群众有怨言。我们好多共产党员听了心里非常不舒服。毛泽东同志看法不同,他说,讲得有道理,群众的呼声嘛!毛泽东同志就是伟大,就是同我们不同,他善于从群众这样的议论当中,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针和政策。毛泽东同志一向非常注意群众的议论,群众的思想,群众的问题。”(《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45—46页)1980年12月25日,邓小平强调: “要坚决批评和纠正各种脱离群众、对群众疾苦不闻不问的错误。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我们的传家宝。党的组织、党员和党的干部,必须同群众打成一片,绝对不能同群众相对立。”(《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68页)
从新中国成立60年来弘扬延安精神的伟大而光辉的实践中,我们又可以总结出这样一个结论:只有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才能使延安精神的弘扬具有正确的价值判断。
4、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是弘扬延安精神的起码要求。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是延安精神的标志。我们党这样一个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要想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中在弘扬延安精神方面有所前进,就必须符合起码要求,这就是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坚持这一起码要求,就是要能够经常保持自主自信自强的积极状态,就是要能够经常保持奋力奋进奋起的兴奋状态,就是要能够经常保持创造创新创业的拼搏状态。
1956年9月17日,在党的八大上,朱德强调: “我们正处在创立社会主义家业的时期,我们要怎样才能把我们的家业创立起来呢?要靠勤劳,还要靠勤俭。勤俭是我国劳动人民固有的美德。‘克勤克俭,成家立业’的格言,现在应当成为我们每一个国家工作人员和经济工作人员必须时刻牢记和贯彻执行的原则。党中央一向要求我们全党的同志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并且多次领导全党开展了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运动。这些运动,虽然每一次都收到了很大的成效,但遗憾的是,铺张门面、讲究排场、随便挥霍老百姓的金钱的严重现象,仍然时有发现。我们必须动员全党来抵制这种不良的倾向。”(《朱德选集》第340页)
1962年1月,刘少奇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指出: “应该估计到,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不断战胜各种困难的斗争。因此我们必须在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下,最有效地利用我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最严格地实行经济核算,不允许有任何浪费,艰苦奋斗几十年,达到在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的伟大目标。”(《刘少奇选集》下卷第366页)
1964年12月21日,周恩来在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所作的 《政府工作报告》中讲到: “自力更生是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基本立脚点。” “自力更生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方针。中国人民不是懒汉懦夫,过去没有、今后也决不会依赖别人过活。我们完全能够依靠自己的力量,建立一个独立的完整的现代化的国民经济体系。”(《周恩来选集》上卷第440页)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中央一再告诫全党既要自力更生,又要艰苦奋斗。1980年1月16日,邓小平在讲到 “要有一股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时说过:“中国搞四个现代化,要老老实实地艰苦创业。我们穷,底子薄,教育、科学、文化都落后,这就决定了我们还要有一个艰苦奋斗的过程。”(《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257页)1982年9月,在党的十二大上,邓小平指出: “中国的事情要按照中国的情况来办,要依靠中国人自己的力量来办。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的立足点。”(《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页)1987年11月16日,邓小平说过: “我们要坚持建党几十年来最好时期的传统,就是要艰苦奋斗,谨慎办事, 兢兢业业。”(《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59页)1989年政治风波发生后,邓小平反复强调: “艰苦奋斗是我们的传统,艰苦朴素的教育今后要抓紧,一直要抓六十至七十年。我们的国家越发展,越要抓艰苦创业。提倡艰苦创业精神,也有助于克服腐败现象。”(《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06页)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江泽民反复强调全党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永远艰苦奋斗。1995年,江泽民强调: “艰苦奋斗,是中国共产党的光荣传统,是我们党保持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一个法宝,也是一个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政治素质。我们党正是靠艰苦奋斗不断发展壮大起来的。过去干革命需要艰苦奋斗,今天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同样要靠艰苦奋斗。”1997年1月29日,江泽民指出:“党的性质和肩负的历史使命,决定了我们艰苦奋斗的本色。实现党的崇高理想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奋斗,广大党员、干部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永不停步地前进。”(《江泽民文选》第1卷第618—619页)
党的十六大闭幕不久的2002年12月6日,胡锦涛在西柏坡也强调: “越是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要弘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即使将来我们的国家发达了,人民的生活富裕了,艰苦奋斗的精神也不能丢。那种认为艰苦奋斗是老一套、已经过时了的想法是错误的,也是很有害的。”
从新中国成立60年来弘扬延安精神伟大而光辉的实践中,我们可以总结出这样一个结论:只有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才能使延安精神的弘扬具有精确的衡量标准。
无论从哪个角度上观察问题,还是在哪个层面上思考问题,延安精神的弘扬的确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全面的系统工程。要使这一宏大的工程真正成为名副其实的优质工程、放心工程,就必须反复回味、努力借鉴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弘扬延安精神的实践经验,并从中获得更多的教益。
1、弘扬延安精神,必须讲求阶段性与战略性的统一,力戒短期行为。从新中国成立60年来弘扬延安精神的实践经验中可以看出,弘扬延安精神既要考虑其阶段性安排,更要考虑其战略性部署。弘扬延安精神,不能做应景文章,不能搞面子工程,不能打“游击战”、“速决战”、“运动战”, 而要打 “持久战”。也就是说既不忽视阶段性安排的必要性,也不忽视战略性安排的重要性。必须要运用战略眼光、战略思维、战略举措来研判、筹划延安精神的弘扬,努力防止和纠正一蹴而就、一劳永逸、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思想倾向。
2、弘扬延安精神,必须讲求宏观性与针对性的统一,力戒教条主义。从新中国成立60年来弘扬延安精神的实践经验中可以看出,弘扬延安精神既要注重宏观性指导,更要注重针对性要求。弘扬延安精神的实践一再表明:越是干扰多、难度大的方面和环节,如果真正做到了、搞好了,就越有说服力、感召力、向心力;反之,如果一旦没做到、没搞好,其说服力、感召力、向心力就会走向反面,就会背道而驰。因此,要把功夫下在宏观性指导的科学性和针对性要求的有效性上,把基层的真情实况尽量弄清楚,把群众的真情实感尽量搞明白,把时代的真知灼见尽量聚拢来,努力做到求真务实、对症下药、有的放矢、事半功倍,切实避免生搬硬套、好高骛远、隔靴搔痒、华而不实。
3、弘扬延安精神,必须讲求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力戒空洞说教。从新中国成立60年来弘扬延安精神的实践经验中可以看出,弘扬延安精神既要体现其理论性色彩,更要体现其实践性特征。延安精神既有自己的理论体系,更有自己的实践范畴。弘扬延安精神,不仅要让研究者与宣传者知延安精神之 “然”和 “所以然”,而且要让延安精神的传承者与实践者知延安精神之“然”和 “所以然”。如果我们只关注抽象的理论而忽视具体的实践,只关注主观的愿望而忽视客观的结果,只关注动人的言论而忽视感人的行动,那不过是空谈一阵而已。我们要始终牢记,延安精神只有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主观与客观真正符合、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的情况下,才能熠熠生辉,才能光芒万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