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网络对话”打开民声通道

2011-12-21 06:42邓桥发
中国发展观察 2011年5期
关键词:网民民众

■ 邓桥发

让“网络对话”打开民声通道

■ 邓桥发

互联网已成为当今世界普遍使用的现代高科技通讯工具乃不争事实。放眼神州,“网络对话”风暴正席卷整个中华大地,当代网络满载民众的声音传遍高山林海、大江南北。在普通老百姓的吁声诉求根本无法直接转达执政决策高层,甚至连肩负社会责任的大众传媒也未能接纳的现实环境下,网络对话成为亿万普罗大众吐心声表诉求的最广泛、最直接、最现实、最快速的民声通道。正是有了这一表达意见的渠道,中国亿万民众积极参政议政,监督权力运行,关注国事和未来。其广阔视野锁定了诸多事关民众切身利益和社会公共决策的大大小小事件,对当代中国社会热点、焦点、难点、疑点事件乃至瞬息万变的世界风云,进行及时的披露和直白的评说。实可说,这是亿万普通民众在改革开放年代共同奏响的时代强音。

近两三年来,从国家领导人到各地方政府执政决策层、管理层,纷纷登陆网络平台与网民对话,听民声纳网言,改善和推进了各级政府职能部门的党务政务工作,拉近了干群关系,缓和了社会矛盾。笔者所在的珠海市,自2010年8月16日市委书记率先在市委网站与网民互动始,随后珠海市市长等领导干部轮番登陆市委网站与网民交流;区一级政府网站也先后开通,党政领导纷纷亮相网络问政;各镇、街乃至居民社区也陆续开通“社区网”与市民在线交流……从许多“直击现场”看到,执政决策层、管理层没有将网民的呼声诉求(特别是有关民主政治和社会改革方面的建言)贴上“阶级斗争”的标签,予以拒绝敌对,即使网民的种种怨言和不满,皆能以一颗平和心去面对骂声。千千万万在“江湖之远”的底层草根直面“庙堂之高”的政界官员,拍砖灌水,摇旗呐喊,犀利问责。显而易见,“网络问政”顺应了当今网络时代的历史潮流。

网上民意汹涌,网民热情可嘉。人们看到,当今中国已然觉醒的民众急流奔泻的社会思想大解放的活跃思潮。如同革命战争年代一样,今日中国,改革发展之伟力最深厚的源泉同样存在于民众之中。无数网民出于自发自觉的政治热情和社会责任心、时代使命感,勇立潮头,与时俱进,将触角伸向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对时下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所出现的诸如食品安全、城市交通、社会治安、劳资纠纷、讨薪维权、环境保护、坑蒙拐骗、假冒伪劣、强买强卖、欺行霸市、违法经营、职业道德、商业诚信等等这样那样的涉及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医疗、教育、住房、就业、社保等诸多领域的各种怪象和繁杂的现实生活,诤言直谏,一针见血,或对官员腐败、特权横行、社会不公等无情揭露严厉痛斥;或为公平、正义、法治、尊严奋力疾吁;或对构建生态文明、精神文明、社会和谐、科学发展建言献计……其鲜明的观点,独到的见解,令人耳目一新,深受启发。网络赋予广大民众“嘴巴自由”,显示出其巨大的社会效应和价值导向。毫无疑问,这是对中国迈向政治文明、社会民主的有力推进。互联网旺盛的市场生命力和不容低估的社会作用,使其赫然成为当今社会生活中魅力四射、影响广泛而深远的最炽热、最持久的新时代亮点。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将民主提高到“生命”的高度,表明执政党就是要让民真正作主或是能够作主,监督权力在阳光下高效运行。温家宝总理在多个场合强调说:“要创造一种条件,让人民监督批评政府。”网络舆论的快速崛起,凸显多元化社会广大民众思维多元化的表达,这是好事。社会只有一种声音绝非好现象。一个正常的社会,必然会有杂音。否则,真理则不可能被认识,更谈不上发展、发扬。而评判一种言论是进步、荒谬抑或反动,不是靠个人权威来定性,惟有社会实践和历史验证。纵观人类历史,专制独裁的统治者,它根本不需要老百姓自发自觉的政治热情,对民间呼声根本不予理采抑或装聋作哑充耳不闻,而只需要民众的驯服和沉默。以此而言,当今中国特色的网络问政,彰显民主政治和社会自由的进步。

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伟业正在向更新、更深、更高层次挺进和发展,时代列车滚滚前奔,广大民众对执政决策者、社会管理者们的要求更高、更严、更具体化,对民生政府、责任政府、诚信政府的期望值越来越高。这不是民众的苛刻和挑剔,是时代进步、社会发展的必然。客观现实要求执政官员放下“官架”,“沉”入民间,躬身下访,勇接“地气”,摆正心态,自觉适应民生时代向民权过渡的社会发展大趋势,激情迎接并拥抱“民权时代”的到来,以“还权于民” 的新思维,竭力做好“以人为本”这篇大文章。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有人说网络对话是领导者“作秀”。笔者认为,这样的作秀越多越好,能做到定期化、制度化、常态化乃网民之盼——毕竟,老百姓难得有这条表达意见的渠道。而要消除网民对领导者作秀之嫌,则须切实有效解决从“仅有解答”到“限时办结”。须以真诚的民生情怀务实纾解民诉民难,用行动和实效回应网民的期待。

新兴传媒网络舆论的兴起,是改革开放历史进程中的崭新事物。尽管它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但这是前进和发展中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积极引导和规范管理,而决非简单限制甚或封杀。

作者系广东珠海市民

猜你喜欢
网民民众
兑现“将青瓦台还给民众”的承诺
乌克兰当地民众撤离
网民低龄化 “小网虫”的明天谁来守护
政府帮民众排解孤独感
有关公路,网民有话说
突发公共事件中的网民心理与风险沟通
宋维:重新取得民众的信任
十八届三中全会民众怎么看?
胡主席一弯腰 感动亿万民众
有感“网民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