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混凝土裂缝的产生与防治

2011-12-20 03:49刘绍敬刘守阔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1年23期
关键词:裂缝原因处理方法防治措施

刘绍敬 刘守阔

摘要:了解混凝土裂缝产生原因,就是要在工作中有目的预防裂缝出现。如果混凝土出现裂缝,对裂缝使用安全性及结构耐久性是决定是否对裂缝进行治理如何治理的关键。

关键词:裂缝原因,防治措施,处理方法

混凝土裂缝的产生是建筑施工过程较普遍存在的问题。下面就混凝土裂缝的成因与控制谈谈一些看法。

1裂缝产生的形式和种类

1.1设计原因

1.1.1设计结构中断面突变,导致应力集中所产生的构件裂缝。

1.1.2设计中对构件施加预应力不当,造成构件的裂缝。

1.1.3设计中构造钢筋配置过少或过粗等引起构件裂缝(如墙板、楼板)。

1.1.4设计中未充分考虑混凝土构件的收缩变形。

1.2材料原因

1.2.1粗细集料含泥量过大,造成混凝土收缩增大。集料颗粒级配不良或采取不恰当的间断级配,容易造成混凝土收缩的增大,诱导裂缝的产生。

1.2.2混凝土外加剂、掺和料选择不当、或掺量不当,导致混凝土收缩严重,也是产生裂缝的重要原因。

1. 2.3水泥品种原因,矿渣硅酸盐水泥收缩比普通硅酸盐水泥收缩大,粉煤灰及矾土水泥收缩值较小,快硬水泥收缩大。

1.2.4水泥等级及混凝土强度等级原因:水泥等级越高、细度越细、早强越高对混凝土开裂影响越大。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越高,混凝土脆性越大,越易开裂。

1.3混凝土配合比原因

1.3.1设计中水泥等级或品种选用不当。

1.3.2配合比中水灰比(水胶比)过大。

1.3.3单方水泥用量越大、用水量越高,表现为水泥浆体积越大、坍落度越大,收缩越大。

1.3.4配合比设计中砂率、水灰比选择不当造成混凝土和易性偏差,导致混凝土离析、泌水、保水性不良,增加收缩值。

1.3.5配合比设计中混凝土膨胀剂掺量选择不当。

1.4施工及现场养护原因

1.4.1现场浇捣混凝土时,振捣或插入不当,漏振、过振或振捣棒抽撤过快,均会影响混凝土的密实行和均匀性,诱导裂缝的产生。

1.4.2对大体积混凝土工程,缺少两次抹面,易产生表面收缩裂缝。

1.4.3大体积混凝土浇注,对水化计算不准、现场混凝土降温及保温工作不到位,引起混凝土内部温度过高或内外温差过大,混凝土产生温度裂缝。

1.4.4现场养护措施不到位,混凝土早期脱水,引起收缩裂缝。

2裂缝的防治措施

2.1设计方面

2.1.1在建筑设计中应处理好构件中“抗”与“放”的关系。所谓“抗”就是处于约束状态下的结构,没有足够的变形余地时,为防止裂缝所采取的有力措施;而所谓“放”就是结构完全处于自由变形无约束状态下,有足够变形余地时所采取的措施。

2.1.2设计中应尽量避免结构断面突变带来的应力集中。

2.1.3积极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技术。常见混凝土裂缝中,相当部分是由于混凝土收缩而造成的。要解决此问题,可在混凝土中掺用膨胀剂来补偿混凝土的收缩。

2.1.4重视对构造钢筋的认识。在结构设计中,设计人员应重视对于构造钢筋的配置,特别是楼面、墙板等薄壁构件更应注意构造钢筋直径和数量。

2.2选材和配合比设计方面

2.2.1根据结构要求选择合适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及水泥品种、等级,尽量避免采用早强高的水泥。

2.2.2选用级配优良的砂、石原材料,含泥量应符合规范要求。

2.2.3积极采用掺和料和混凝土外加剂。

2.2.4正确掌握好混凝土补偿收缩技术的运用方法。对膨胀剂应充分考虑不同品种、不同掺量所起到的不同膨胀效果。应通过大量的试验确定膨胀剂的最佳掺量。

2.2.5配合比设计人员应深入施工现场,依据施工现场的浇捣工艺、操作水平、构件截面等情况,合理选择好混凝土的设计坍落度,针对现场的砂、石原材料质量情况及时调整施工配合比,协助现场搞好构件的养护工作。

2.3施工操作方面

2.3.1浇捣工作:浇捣时,振捣棒要快插慢拔,根据不同的混凝土坍落度正确掌握振捣时间,避免过振或漏振,应提倡采用二次振捣、二次抹面技术,以排除泌水、混凝土内部的水分和气泡。

2.3.2混凝土养护:混凝土裂缝防治工作中,新浇混凝土早期养护尤为重要,可保证混凝土在早期尽可能产生收缩。

2.3.3混凝土的降温和保温工作:对于厚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时应充分考虑水泥水化热问题。采取必要的降温措施(埋设散热孔、通水排热等),避免水化热高峰的集中出现,降低峰值。浇捣成型后,应采取必要的蓄水保温措施,表面覆盖薄膜、湿麻袋等进行养护,以防治由于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而引起的温度裂缝。

2.3.4避免在雨中或大风中浇灌混凝土。

2.3.5夏季应注意混凝土的浇捣温度,采用低温入模、低温养护,必要时经试验可采用冰块,以降低混凝土原材料的温度。

3裂缝的处理

了解混凝土裂缝产生原因,就是要在工作中有目的预防裂缝出现。如果混凝土出现裂缝,对裂缝使用安全性及结构耐久性是决定是否对裂缝进行治理如何治理的关键。当裂缝出现后,应请有关人员到现场查看裂缝发生的部位,实测实量其深度和宽度,再经过一段时间察看裂缝是否继续发展,是否有析出物,甚至可以演算对承载力是否有影响,找出裂缝发生的原因,预测发展后对结构造成的影响,结合建筑物环境位置和功能做出评估。对有害裂缝必须做出治理方案。

涂抹:以涂为主,在裂缝表面涂抹新型高分子防水涂料,这种涂料是以合成橡胶或者合成树脂作为成膜材料,效果很好。目前常有聚氨脂,环氧树脂、丙烯酸橡胶、聚酯树脂防水涂料。

封堵:多用于水平面上的裂缝,其宽度大于0.3mm。裂缝较小时,采用低粘度树脂;在干燥自然环境下可采用的材料很多,如高分子涂料,聚合物水泥砂浆及掺有速凝剂的防水砂浆等;在渗漏潮湿环境下必须进行封堵再进行表面处理,封堵用堵漏灵、堵漏王、水不漏等速凝材料;在漏水情況下可采用PBM—7聚合物混凝土封堵。

嵌缝:在裂缝处凿八字形槽,并在槽内嵌填不同材质的密封材料处理。

灌浆:适用于修补较深的裂缝和混凝土内部有空洞、疏散等情况。

增大截面加固法:用同等级混凝土,加大原结构截面,以达到满足承载力的要求。

外包角钢加固法:用角钢镶嵌在四角,并用扁钢将角钢箍紧,以提高结构承载能力。

粘钢加固法:在混凝土表面用结构胶粘贴钢板,以提高混凝土承载力。

增设支点加固法:用增设支点减少结构跨度,达到减少结构受力。

增设剪力墙加固法: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其强度与变形不能满足规范要求时,还可以在房屋适当位置增设剪力墙以抵抗地震作用。

外加力加固法:采用外加力或压力、改变原结构的受力状态或减少原结构薄弱处的受力,以提高结构的总体承载能力。

综上所述,对于混凝土裂缝的控制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施工过程中需要设计、监理、施工及使用方等多方面的配合。随着当今我们对混凝土耐久性研究的不断深入,材料科学的不断发展和建筑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相信混凝土裂缝问题将会逐步妥善地得到改善。

[参考文献][1]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204-2002[S].[2]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 GB 50164-92[S]

猜你喜欢
裂缝原因处理方法防治措施
水闸混凝土施工裂缝成因和防裂措施探讨
从结构设计角度谈超长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
砌体结构墙体的裂缝原因及防治
浅析建筑地基不均匀沉降问题的防治措施
探究发射机风机运行中常见故障原因及其处理方法
挂篮悬臂浇筑施工中裂缝的成因及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