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医学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思考*

2011-12-19 08:40尹列芬何平昆明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医院管理论坛 2011年9期
关键词:医学研究生心理健康

朱 萍 尹列芬 何平 昆明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刘德周* 云南师范大学

构建医学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思考*

朱 萍 尹列芬 何平 昆明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刘德周*云南师范大学

本文针对医学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的现状,从学校、导师、研究生三个层面,对构建医学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进行了探讨,旨在提高医学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医学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他们能否很好地完成“治病救人,救死扶伤”这一神圣职责,关系到人民的生命和健康。近年来,不少针对高校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和研究结果表明,医学研究生虽然具有相对较丰富的医学知识和技能,但仍然具有较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1]。因此,构建医学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就显得尤为必要。

学校层面

构建医学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心理问题是在一定条件下产生的,具有潜伏性和突发性的特征。因此,最好的解决方法就是防微杜渐。学校要建立系统、完善、长效的教育体系,从根源上避免研究生心理问题的产生。

第一,设立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建立完善的心理健康咨询制度。咨询中心要肩负起对学生进行心理卫生知识教育的重任,经常性地开展心理咨询,聘请专门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专家,对学生在学习、恋爱婚姻、人际交往、环境不适、性困惑等方面出现的问题进行咨询指导,排查容易导致学生心理问题的因素,及时开展心理疏导工作,将一些心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第二,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一种比较稳定和系统的健康教育方式,也是加强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可以使研究生系统地接受心理健康知识培训,培养他们心理健康的意识,增强他们的自我心理调适能力,促进他们人格的健康发展。

由于医学院校为研究生开设的专业课程较多,使得针对研究生开设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课时受限,因此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各学科教学的全过程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善于发现并利用学科知识中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内容,在教学中适时地、有技巧地对研究生进行心理辅导,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

随着网络信息化技术的迅猛发展,利用网络技术搭建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平台是一种高效、及时、具有隐秘性的教育手段。通过网络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可大大提高研究生进行心理咨询的主动性和实施效果。

举办研究生心理健康周或心理文化月等活动,针对研究生中一些共性问题,开设心理健康教育系列讲座,并以心理沙龙、心理剧表演、心理知识竞赛等为载体,通过报纸、海报、板报、广播、电视、网络等大力宣传,为医学研究生搭建获取应用性心理知识的平台,唤醒他们培养心理健康的自觉要求,营造一种在研究生中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氛围,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朝更深入的方向发展。

构建医学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监控体系 (1)把好研究生入学心理健康质量关。在复试环节对考生增设心理健康检测,检测结果作为录取新生的重要参考依据之一。(2)新生入校后,统一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测试,建立完整的心理健康档案,进行心理健康的动态测评和监控。对筛选出的重点对象要聘请心理卫生专家及时进行心理咨询和必要的治疗,并在平常的学习、生活中给予重点关注和帮助,减少或消除其进一步病变的因素。(3)结合中期检查,再次对研究生进行心理健康检测,掌握研究生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心理健康状况,对可能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及时进行危机干预,排除隐患;对确有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的学生进行必要的治疗,避免发生意外。(4)加强毕业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监控,做好就业指导工作。学校除了做好国家关于研究生就业工作相关政策的宣传教育外,还要帮助研究生分析就业形势、预测就业趋向,利用多方渠道积极向社会推荐优秀毕业生,并注意对毕业生进行求职择业方式、技巧的培训,及时解决毕业生在求职择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产生的困惑,有针对性地做好咨询和指导,缓解他们的就业压力,避免产生心理障碍。

建立应对研究生突发心理危机的应急干预机制 高校要建立研究生心理危机干预领导小组和研究生心理危机干预专家组,制定相应的危机干预工作方案,形成对危机信息的搜集—评估—反馈—防治的预警干预体系[2]。

干预体系的构建需要以研究生心理健康普查制度、研究生心理健康汇报制度、研究生心理危机评估制度、研究生心理健康信息反馈制度为基础,同时制定以支持、治疗、阻控、监护、救助等为主的应急措施。一旦研究生出现心理危机,有精神障碍、自杀倾向等严重心理问题时,应立即进行心理干预,及时、有效地排除险情。在心理干预时,要时刻注意保护研究生的个人隐私,尊重其人格,维护其尊严,既要使其安全地度过心理危险期,又要防止类似的心理问题不再发生。

总之,学校应把对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监控、危机干预全面渗透到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中。

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的外援机制 高校应多方采取措施,改善研究生的学习、生活、住宿条件,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同时要特别关注家境贫困的研究生,缓解他们由于经济拮据、生活困难带来的压力。例如,提高奖学金、助学金的额度和资助范围;提供助学贷款;设立研究生助研、助教、助管等勤工助学的岗位,减少贫困生因经济负担而引发的心理健康问题,建立起全面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外援机制,促进研究生的心理健康。

加大经费投入,增加文化体育设施,丰富学生课余生活 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对研究生的身心健康具有积极的作用。Mclnman等人对锻炼后被试者立即进行测量,发现他们的焦虑、抑郁、紧张和心理紊乱等水平明显降低。Hayden等人研究发现,有规律的锻炼者比不锻炼者在较长时间内很少焦虑和抑郁[3]。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还有利于改善人际关系,提高社会适应能力[4]。学校要加大经费投入,增加文化体育设施,积极开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科技、文体活动,改变研究生单调的学习、研究、生活模式,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促进他们之间的交流和沟通。研究生通过参加各种积极向上的文体活动,不仅锻炼了身体,陶冶了情操,而且还可以疏导、调节不良情绪,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心理应激和压力。

积极组织各类社会实践活动 学校要积极组织研究生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增加研究生了解、接触社会的机会。研究生通过深入基层、社会调查等形式,不仅可以了解民情、社情,还可以将所学知识、技能应用于实践,尤其是在边疆省份,缺医少药现象仍十分严重的边远地区,学校多组织医学研究生参加这类社会实践活动,不仅可以使当地群众受益,而且对研究生本人也是一种不小的锻炼。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达到舒缓研究生心理压力,促进其身心健康的目的。

导师层面

目前,我国的研究生培养主要还是采用比较典型的师徒式培养方式,每个研究生被归依在某个导师门下,学生完成学位课程学习后,具体由导师全面负责对学生的培养。因而,导师在研究生的成长和心理健康教育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力。导师不仅要关注研究生的学习、科研进展情况,更要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时了解研究生个人、家庭变故等,提高对研究生心理问题的敏感性和洞察力,适时适度地进行指导,自觉地将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到带教职责中,拓宽对研究生关心、指导的范围。

研究生层面

充分发挥研究生自我教育的主观能动性 要从根本上长期、持续、有效地改善研究生整体的心理健康状况,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主要还得借助研究生自身的努力。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外因必须通过内因发挥作用,内因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学校、导师及研究生管理部门在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固然重要,但毕竟是一种外在的力量。外在的引导、帮助所起的作用是有限的,只有通过研究生自身的内在省思、调整和改变才能保证心理健康教育长久的效果。

研究生作为我国学历教育的最高层,他们已经具有了相当的自我教育能力。在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这一系统工程中,起核心作用的应该是研究生自身。自我教育才是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保证[5]。因此,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应充分调动研究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他们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主体作用。

第一,研究生要学会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研究生的一些心理问题是由于不能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我造成的,因此,培养研究生学会客观、准确地认识、评价自我就显得尤为重要。正确认识自我是形成正确自我意识的前提和基础。正确认识自我,客观、准确地评价自我,就能量力而行,确立合适的理想自我,并通过不懈努力而最终实现理想自我。研究生可通过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来认识自我;通过与他人的比较来认识自我;通过自己的活动表现和成果来认识自我;通过自我反思和自我批评来认识自我。

第二,研究生要努力完善自我。自我完善是个体在认识自我和客观评价自我的基础上,自觉规划行为目标,主动调节自身行动,积极改造自己的个性,使个性全面发展以适应社会要求的过程[6]。研究生在正确认识、评价自我的基础上,还要努力提高现实自我,不断修正现实自我的行为和相应的心理活动,最终达到研究生自我教育与自我发展。

第三,正确对待挫折。巴尔扎克说过:“挫折就像一块石头,对于害怕他的人是一块绊脚石,对于心理健康的人是一块垫脚石,让人看得更高更远,不为眼前的困难所吓倒。”医学研究生在学习、临床实践、生活中不可能一帆风顺,会遇到各种挫折,关键要学会正确对待挫折,把挫折当作人生的一种磨练,学会自我调节,以健康、积极的心态面对挫折,始终使自己保持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

构建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 所谓社会支持系统,是指一种特定的人际关系,简单地说,就是当一个人遇到困难的时候,能够从那里获得支持和帮助。每个人都需要亲人的关怀、朋友的帮助,都需要有自己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尤其是当一个人身处困境中,来自社会支持系统的帮助十分重要。

社会支持作为个体社会生活中一种重要的环境资源,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和行为模式[7]。当一个人遇到烦恼、困惑、苦闷时,他可以从自己的社会支持系统中获得慰藉和帮助,舒缓压力、宣泄不良情绪,重建失落的自信心,共同寻求应对困难的有效办法。因此,研究生要重视家庭生活,重视与亲朋好友之间的交往,努力构建自己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当遇到困难时,学会寻求社会支持系统的帮助,及时疏散心理郁结,妥善解决一些心理问题。

学会辩证看待压力 压力的产生是正常的,也是无法避免的,况且压力并不总是坏事,适当的压力可以激发人的斗志、调动人的积极性、挖掘人的潜力。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人是需要一定的压力的。研究生除了要形成对压力的积极认知外,关键要提高对压力的承受力,善于变压力为动力。当压力过重时,研究生又要学会用适当方式疏导压力,学会自我心理减压。

开展朋辈咨询 朋辈咨询,又名同辈咨询、同辈辅导或者朋辈互助,是指同年龄者或年龄相当者、有类似的生活经验和价值观的学生自愿参与,由心理咨询专家或教师指导,在心理学理论指导下,采用心理咨询的方法,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去影响和帮助来访者,解决其心理困扰,并与其共同成长的具有心理咨询功能的活动过程[8-9]。朋辈咨询主要有生活化、互助性、社区化、易接受性的特点。医学研究生应积极开展朋辈咨询活动,获取维护良好的心理健康状况的力量和帮助。

医学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项涉及社会、学校、家庭、导师、教育管理者、研究生的系统工程,需要大家高度重视、多方配合、共同努力,预防为主,注重引导,才能把这项工作做好、做实。

1 陈冉,何朝阳,李秀义,等.医学研究生心理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当代医学,2005,21(4):9-10

2 唐海波,徐建军,王瑜萍.高校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探索 [J].高教论坛,2009,(12):110

3 苏玉琼,刘萍,朱晓珊.理工类高校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及教育对策研究 [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2010,18(1):91

4 邓雪,王烘炜.试论高校体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J].科技信息,2009,(16):244

5 李达丽.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特点与原则[J].中国成人教育,2006,(7):60

6 李欣. 农林高校研究生心理健康及教育对策研究.东北林业大学硕士论文,2007:33

7 张日娟,史云静.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在研究生压力与抑郁间的调节作用[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5,19(9):655-658

8 陈国海,刘勇. 心理倾诉:朋辈心理咨询[M].广州: 暨南大学出版社,2001

9 李焕成,朱士锋. 心理咨询个案录[M].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1998

作者邮箱:kmzhuping331@sina.com * 通讯作者:刘德周

昆明医学院2010政研会立项课题

猜你喜欢
医学研究生心理健康
本刊可直接使用的医学缩略语(二)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医学的进步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伍小东研究生作品选登
蔡智及其研究生作品选登
沈铭存研究生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