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布局,完善区域配置的信息资源储备体系。为保证信息动员快速反应、持久进行,必须建立结构完整、配置合理的信息资源储备体系。一是根据防空、反恐、防灾等行动预案和地理环境实际,建设信息资源储备点,形成就近取用便捷、相互支援快速的信息资源储备体系;二是统一规划部署信息资源储备网,保障信息动员需要;三是依托各级信息仓库、各运营公司和信息产业集团,建立信息物资储备基地。同时,利用地方信息产业优势,统一规划民转军的技术、原料、生产线等信息资源储备,形成强劲的可持续信息动员能力。
双应一体,完善多元应对的计划方案体系。在信息动员计划方案的建设和完善上,要突出应战、兼顾应急、多元应对。既要把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可能遇到的各种作战行动、作战规模、作战方案、作战环境等预测清楚、判断准确,精确制定各种信息动员方案;又要把伴随军事行动衍生的各种突发事件考虑全面,将其作为牵引平时信息动员建设的重要依据和实现战时快速动员的重要保证。要根据军事斗争准备的总体部署和要求,结合任务需要,完善信息动员建设规划和实施计划,健全信息网络征用、信息技术动员、信息人才动员、信息物资动员等预案。采取“集中培训、网上模拟、实践检验”的方法,依据动员预案,组织信息动员演练,通过“实战”检验信息动员能力。
点面结合,完善梯次部署的动员力量体系。所谓“点”,是指按照行政区域,以科研院所、运营公司和大型信息产业集团为基础进行定点储备。一是储备应急拳头力量。市、县两级建立由专家教授、指挥管理、技术骨干和机动分队组成的决策咨询力量、组织协调力量、紧急抢修力量和应急保障力量,实行单位和信动办双重管控,满足第一波次信息动员需要。二是储备民兵预备役信息力量。以军转干部和退伍士兵为主要对象,编组储备民兵预备役信息部(分)队,保障战时急时征召和大规模动员需要。三是建立专业储备基地。根据现代信息动员专业和技术发展趋势,依托大型信息集团、公司等,建立特殊专业力量储备基地。所谓“面”,是指根据《国防动员法》要求,对信息力量进行社会储备。即对社会中符合动员条件的信息人才和大中院校中的信息类专业学生,结合人口普查、户籍管理,掌握其基本信息,搞好预编注册,进行社会储备,为战时急时全面动员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