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维平
信息技术教育是一项面向未来的现代化教育,是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课程。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课基本上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教师大量的讲授挤去了学生宝贵的上机时间,且难以顾及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采用什么方法上好信息技术教育课才能使学生在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方面都有所提高,这是我们从事信息技术教育的工作者所共同关注的问题。
本人兼教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下面就以教学“画图”工具中“复制”与“粘贴”命令的方法为例,浅谈自己的做法: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爱因斯坦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我们的课堂教学,我们传授的知识,能够使学生产生兴趣,那么他们就会主动地、深入地、兴趣盎然地钻研领会。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学习新的教学内容之前,教师创设一些和新内容有关的问题情境,在学生心理上造成“悬念”,是激发学生产生求知欲和学习兴趣的最有效方法。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应该高度重视并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积极的心理因素,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不同的问题情境,这样进入新课的学习学生便很容易接受了。
为了让学生对本课教学内容产生兴趣,在课的开始,本人做了如下设计:教师通过全屏广播出示一棵画好的小树,然后提问:“哪位同学可以用已学过的知识画出两棵一模一样的小树?”然后指名学生进行绘画演示,之后,教师再用“复制”与“粘贴”的方法快速的画出两棵相同的小树。在此基础上,教師再让学生分析、比较一下学生和老师哪一位画的更快,哪一位画的更好,使学生认识到教师使用“复制”与“粘贴”的方法来画两棵相同的小树比学生使用原有知识来画要快得多、好得多。通过上述方法,不仅引出了本课的教学目标,而且激起了学生对本课教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学习动机。
二、任务驱动,培养创新
在讲解“复制”与“粘贴”的方法时,采取了如下形式:将事先设计好的多媒体课件广播到学生的计算机上进行示范演示,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屏幕上飘扬的五星红旗、奥运会五环旗及一排排郁郁葱葱的小树等图形,让学生观察这些图形都有什么共同之处,在学生分析、讨论得出这些图形都是由相同或相似的图案组成后,笔者启发学生:“象小树、奥运会五环旗等含有多个相同或相似图案的,可采用“复制”与“粘贴”的方法来实现,以上图形就是由老师用“复制”与“粘贴”的方法亲自画出来的,在座的每位同学在自学完书上的内容后也都可以自己画出来,不信可以试一试。”同学们听后,一个个情绪高涨,踊跃欲试,争着到书里寻找答案,还有的打开计算机边看书边实践,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这种方式的教学体现了我们正在提倡的创新教育,它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通过学生自学课本以及上机操作实践,大部分学生都创造性地完成了任务,课堂教学效果非常好。
三、反馈矫正,培养能力
反馈可以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练习的成效,它能产生相当大的激励作用。在每次练习之后,通过反馈让学生知道练习的成效和操作的优缺点,就可使正确的操作得到巩固,错误的操作得到克服和矫正。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应在学生自学完成任务的基础上,加强对学生上机操作练习的反馈和矫正,教师可指定学生进行自学内容的尝试演示练习,而让其他学生观察指定学生在演示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各种情况并加以思考,然后再让学生分析、讨论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最后再由教师进行有针对性地讲解,这样通过及时的反馈矫正既巩固了学生正确的操作技能,也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本课的重点是强调“复制”与“粘贴”的关系,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其操作要领,但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当中,往往会出现忘记对复制对象进行选取这一前提步骤,结果导致在粘贴时没有复制出图形或复制出的仅是上一次复制的图形等等。针对上述情况,在学生自学完成任务之后,指定学生进行“复制”与“粘贴”的尝试演示练习,这时就会有许多学生会“忘”了选取对象这一操作(或未进行正确的选取),此时教师可让学生分析、讨论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之后教师再进行有针对性地讲解并矫正学生的错误操作,最后再指定学生进行巩固演示练习。通过学生的分析、讨论和教师的讲解,学生便能较容易地发现复制前的“选取”操作是必不可少的,而且这是决定最终“粘贴”结果的重要环节,从而既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难点,也达到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分类指导,发展个性
在信息技术教育课的教学中,由于学生心智水平及个性特点的不同,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都将有所不同。教学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因材施教,加强分类指导,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探求知识的过程中积极地去学习、主动地去求知,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对于那些学有余力的学生,应积极引导他们发挥想象力,放手让他们自己去实践,要求他们在操作中不骄不躁,认真细致,鼓励有所创新;对于那些在学习上感到困难的学生,教师要视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辅导,或适当降低要求,先易后难、循序渐进,或多加督促,给予更多鼓励,引导他们树立信心,提高学习兴趣,促进操作实践能力的提高。
在指导学生利用“复制”与“粘贴”的方法进行当场练习时,先从指导学生按照书上的步骤练习画简单的图形(如奥运会五环旗)入手,在学生初步掌握其方法的基础上,再指导学生运用“复制”与“粘贴”的方法去画稍微复杂的图形(如一排排的小树),肯定他们的成功,培养他们的成就感。对于那些学有余力的学生,教师应在他们完成既定练习的基础上,放手让他们自己去实践,并让他们综合利用“画图”工具中的其它命令大胆创新,课堂上这部分学生有的能熟练地利用“复制”与“粘贴”的方法画出“节日的彩旗”、“茂密的树林”,有的还能利用基本图形的组合及“翻转”和“旋转”等知识,画出“生日蛋糕”、“我的文具盒”和“城市中的高楼大厦”等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作品来。对于那些动手能力差的学生,教师则应给予重点辅导,可利用远程控制的方式“手把手”地对他们进行单独指导,多加督促,必要时还应给予更多的鼓励,促进他们动手能力的提高。
上述教学方法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分类指导,因材施教,使好差生都能得到相应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