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柏生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所以生物教师为了提高生物教学质量,必须加强实验教学,使生物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本文试图从生物实验的角度出发,阐述富有科学性、思想性、趣味性的实验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不可忽视的重要性。笔者认为,要使生物实验起到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应从实验创新中的六个意识着手。六个意识即为经典意识、超前意识、家常意识、环保意识、大自然意识和探究意识。
一、经典意识
经典即指教学大纲中规定的属于必须掌握的生物学学识,通过实验勾起学生的生物历史感的因素,使其产生对熟悉生物学现象追根溯源的兴趣。如:在学完“根尖的结构”以后,教师布置“揠苗助长”课外实验。然后在下一堂课让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并利用这一熟悉的生物现象进行归纳总结,学生即可从中领悟到“揠苗”与教材上介绍的移栽植物有类似之处,都容易把幼根和根毛折断,这样根的吸收能力大大降低,造成苗的枯萎,甚至死亡。通过实验,学生便可利用“根尖结构”知识来解决生物学现象,进一步达到提高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二、超前意识
今天的生物技术突飞猛进,如何使学生对生物学的发展前景有所了解,單凭讲解教材中经典的基础知识显然达不到这个目的,而如果过多地介绍深奥的生物高科技显然也没有必要。最好的方法莫过于让学生亲自实践,亲身体会,以培养学生的超前意识。笔者利用周末组织学生到蔬菜公司参观无土栽培实验基地和到花卉公司参观花卉组织培养实践基地。让学生耳闻目睹实验全过程。并要求学生作好记录,见习回来加以整理归纳,总结实验心得。这样,学生不仅可以轻松地了解高科技生物学知识,同时也帮助学生扩大了视野,还让学生感受到生物学高科技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从而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生物学的热情。
三、家常意识
所谓家常意识,指实验所涉及的内容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常常耳闻目睹的,而平时又没有对之思考过或不明所以的现象或事实,待学生得知这些日常生物学现象或事实的本质后,很容易产生“学有所用”的满足感,从而加深对生物学的喜欢程度。例如:在“种子萌发”的教学中,让学生回家取来绿豆、菜豆或花生种子,自己设计一个实验说明种子萌发所需要条件。有些学生取几粒种子放在潮湿肥沃的土壤中,另取几粒种子放在盛有少量水的盘子中。过了几天两处种子都萌发了,他们以实验记录中写道:“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是:水、空气和适宜的温度”。而在此之前,许多同学误认为种子一定要播放在沃土中才能萌发。通过实验,学生自我纠正了错误的认识,获得了正确的结论,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劳动技能。
四、环保意识
环保教育是每位生物教育工作者肩负的一项义不容辞的责任,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我们才能摆脱升学的束缚,真正地进行素质教育;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有效地增强学生环保意识,将来为拯救地球,建设美好家园做出积极的贡献。例如:我们组织兴趣小组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分组分别在学生生活的周围环境用自制的测声仪测环境中的噪声;用Ca(OH)2测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用盆栽的苔藓放入不同环境中测大气污染情况。最后学生自行设计表格,自己计算数据,将测定的结果分布。如果那个地方污染严重,就向责任人发出黄牌警告。从而使学生感到学有所用,树立生态观点,增强环境保护意识,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热情。
五、大自然意识
生物体和生物界最显著的特征是具有生命。大自然意识意味着实验的内容应放眼于大自然,使学生通过实验来体验大自然的美不胜收。如:学习了“绿色开花植物的分类”一章后,带领学生到校园、植物园、郊外、田间等地方认识各种植物,并练习制作植物标本,顺便也让学生了解一些植物的药用价值,让学生感到学有所用,学有所乐。又如:学习了“节肢动物”后带领学生到郊外认识昆虫,并练习采集和制作昆虫标本,同时也了解各种昆虫对植物的危害或生活的环境、习性等。这样使学生在大自然中既学习到大自然这本无言的“书”,又巩固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同时也可教育学生爱护庄稼、花草、树木和各种动物,培养了热爱大自然的情操。从而进一步利用自然来美化学生的心灵,利用自然美来提高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六、探究意识
即在实验中采用探究性实验教学法。也就是说以学生动手实验、观察为主,教师积极引导,学生认真探索、分析,最后教师归纳性讲述,进而使学生获得新知识、新技能的一种教学方法。笔者在显微镜植物细胞实验中采用了探究实验方法。具体做法如下:(一)安排学生动手实验、观察、并逐步把观察结果填入表格。(二)围绕思考题积极引导学生探究分析。(三)给学生进行归纳性的讲述,并着重指出:任何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不同植物细胞都具有相同的基本结构和作用,所以细胞即是植物体的结构单位,又是植物体功能单位。这样做,可使学生通过直观性强的实验观察,使学生产生一种发现和探究的心理,教师归纳点拨、引导启发,让学生通过质疑、解疑,由感性上升到理性,从现象深入到本质,进而获得真知。这样教师既教得活,学生又学得主动,而且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总之,中学生生物实验的创新影响到学生学习生物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可等闲视之。生物教师在实验教学时,除了做到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外,应多注意实验的创新,尊重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多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角度加以考虑,使实验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催化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