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张欣
零售店在车房片的销售过程中有时会因镜片厚度而接到顾客投诉,其原因何在呢?以下面的例子作一个简单的分析。
案例1:
客户提供的数据和要求为:
R:+7.50DS/-1.50DC×180 L:6.50DS/-1.00DC×180
N=1.60 直径65mm ET=1.0mm 加硬加膜
客户割边后反馈的信息是原镜N=1.498,比新配的镜片还要薄,是顾客的镜框选择比原来大还是其他原因呢,为此请客户将新配镜和原镜一同寄往公司进行比对找原因。
经检测得到数据如下:
从以上测量数据比较可以清楚地看出,造成镜片厚的原因主要是直径计算偏大,其次是未注明原镜的内弯(此光度内弯采用0.50DS与2.50DS其厚度差为0.25mm,且镜片的前弯更平坦,美观性相应也得到提高)。上述案例说明了定制镜片量身的重要性,目前一些公司在销售宣传资料里宣称其出品的车房片采用量身定制,从严格意义上来看这种表述欠妥。
车房片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车房片是指按生产商设定的折射率、直径、厚度、弯度采用研磨工艺批量加工的镜片。狭义上的车房片是指依据配戴者的光度、折射率、镜框形状或需求等数据,确定镜片弯度、直径、厚度,采用研磨工艺量身定制的唯一镜片。
这种定义明确了车房片可分为量身和定制两种类型。其实,量身定制这个名词是从服装业借鉴而来。成衣是根据绝大多数人抽样得到的数据而制成,而一对一的量身定制更能缝制出适合个人体型和喜好的服装。车房片就是为特殊光度和有特殊要求者加工制作的,量身显得尤其重要。车房片所指的“身”是指眼镜的配戴者, 在销售的过程中应尽量了解顾客的需求,可依据原镜结合新配眼镜给出相应的加工数据,也可提供图形和数据寄往车房公司参考。本文结合个人从业的体会,简述配镜师应当如何进行量身、需要应用哪些光学基本原理,以供参考。
1.设备、材料能满足加工范围、镜片的厚度能保证镜片的强度
加工的范围取决于坯料的曲率半径和设备,必须了解车房片提供方的加工范围,对超出范围的应当事先询问,避免发生修改或取消订单的现象。镜片力求加工得越薄越好,这是车房加工、配镜师、配戴者三方的共同愿望,这需要建立在保证镜片不变形的前提下,所以≤+1.50DS的镜片加工成刀锋边和近视片的中心厚度≤1.2mm,将达不到强度要求。
2.可装配性
配镜的程序是先验光,光度的确定基本上决定了镜片的片型,在选择镜框时应当首先考虑装配后的效果如何。本人曾经接到过一个订单,其光度和要求是:-16.00DS、-8.00DC×90;直径65mm,圆潭要求52mm,N=1.553。镜片设计为前曲面为0.00DS、-8.00DC,后曲面-16.00DS,非作用面为平面,经计算水平向的厚度为21mm,其厚度还宽于磨边机砂轮宽度,明显无法装配。后来给出两条建议供选择:1:将圆潭改为44mm,边缘厚度为17mm;2:将圆潭改为41.5mm,边缘厚度为16mm。
3.佩戴的舒适度
镜片只有配装成眼镜并戴上后才能达到矫正的目的,如果无法佩戴或佩戴不舒适就失去了其配镜的意义,这往往发生在高度远视片镜框偏大、高度近视一味追求圆潭的直径而忽略边缘厚度时,我们应当在正面视觉和镜片的重量、舒适度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
4.配戴者能接受装配后的镜框形状
这主要是指镜框装配前后形状的变形度。车房镜片在确定折射率的基础上选择镜片任意一面的弯曲度(高度近视片亦可选择双凹形式),确定光学中心点或棱镜点,有效半径和厚度(近视确定中心厚度、远视确定边缘厚度)的过程。
1.屈光的全部数据和装配数据。
2.镜框的形状、衬板的长宽、鼻梁数据和弯度(可用眼表测量)。
薄透镜公式:
F=F1+F2
F:屈光度
F1:前表面镜度=(N-1)×1000/R
F2:后表面镜度=(N-1)×1000/R
N=折射率
R=曲率半径(mm)
运用公式时F采用同一折射率的镜度。
1.镜片的前弯基本上是一致的,对屈光参差(无论差多大)一般不超过2.00D。
2.车房加工坯料前弯的选择是以F1=F2+F,既设定F2的范围推导出F1。F2取值的一般原则是,凹透镜取值≤-6.50DS,凸透镜取值≥-2.00DS。这主要从美观和减少像散两方面考虑。对有特殊要求的近视镜片指定前弯范围,远视镜片指定后弯范围(因名义弯度各公司选择的折射率不尽相同,能采用曲率半径表示更佳)。
3.凹透镜确定了其前弯度和中心厚度,也就决定了有效半径镜片的边缘厚度,半径越大镜片边缘越厚。凸透镜确定了后弯度和边缘厚度,也就决定了有效半径镜片的中心厚度,半径越大镜片中心越厚。
在车房加工中,时常还会遇到屈光参差要求相配、太阳镜框装配近视染色镜片等情况,在此就不一一展开阐述。总之,配镜师在下订单之前应将需求充分与公司的车房进行沟通,车房则及时地将加工后的效果和建议进行反馈,只要配镜师与车房加工加强配合,就一定能为配戴者定制出舒适美观的眼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