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旅游目的地竞争位序的判定指标与方法

2011-12-13 03:30李胜芬
统计与决策 2011年3期
关键词:目的地旅游业聚类

李胜芬

(燕山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河北 秦皇岛 066004)

区域旅游目的地竞争位序的判定指标与方法

李胜芬

(燕山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河北 秦皇岛 066004)

文章首先对旅游目的地竞争位序类型和区域旅游目的地竞争位序体系分类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分析选取判定旅游目的地竞争位序的指标;其次对旅游目的地竞争位序判定的方法——模糊聚类法进行简单介绍,最后结合实例给出验证,指出对区域旅游目的地进行竞争位序体系的判定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可以指导区域旅游目的地的发展,建立良好的竞争秩序。

旅游目的地;竞争位序体系;模糊聚类法

1 旅游目的地竞争位序体系类型

对于一个区域来说,旅游发展应该作为一个整体,以中心目的地为核心,各种不同规模和类型的目的地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一个功能合理、竞争有序的旅游目的地发展体系,以便有效地按地域系统组织发展和进行行政管理,获取最大旅游经济效益和最佳旅游社会效果。可以说区域旅游目的地竞争位序体系是衡量一个区域旅游业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

1.1 旅游目的地的竞争位序类型

要判别区域旅游目的地的竞争位序体系,首先要了解各旅游目的地的竞争位序。对于一个区域来说,旅游目的地基于规模和发展水平大体有以下四种情况(见图1):

双高型旅游目的地:大规模高水平旅游目的地。这种类型的旅游目的地经济实力比较强,旅游业发展水平也比较高旅游业发展前景比较广阔,在市场中竞争力最强,处于竞争位序的最前面。

高低型旅游目的地:经济发展规模比较小,但旅游业发展水平比较高,旅游业发展在目的地的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但经济发展支持力度较小,在市场竞争中比第一类目的地竞争力略逊一筹,处于竞争位序的次前位。

低高型旅游目的地:经济发展规模比较大但旅游业发展水平比较低,旅游业发展在目的地的发展中重要性程度较低,经济发展支持力度较大,旅游业发展有一定的发展空间。

低低型旅游目的地:经济发展规模比较小而且旅游业发展水平也比较低。由于经济发展支持力度比较低而旅游业自身发展水平又比较低,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应该说这类旅游目的地在旅游市场中生存比较困难,除非拥有独特的旅游资源,否则在竞争中很难发展,处于竞争位序的末位。

1.2 旅游目的地竞争位序体系类型

借鉴市场的竞争类型,对于一个区域来说,旅游目的地竞争位序体系大体有四种类型,但由于旅游产品的独特性,对类型判别的标准不完全等同于一般商品竞争的判别。

完全竞争型:不同的目的地发展规模和水平完全处于同一等级上。对于旅游产品来说,在一个区域内是可以现成这种竞争位序体系的,因为旅游产品是以服务为核心,但其特色各有不同,因而可以形成功能不同,发展规模和水平相同的完全竞争型的竞争位序体系;这种类型的竞争位序体系按照旅游目的地的竞争位序类型又可以细分为高水平(双高型)和低水平(双低型)两种类型,对于高水平的完全竞争型旅游目的地竞争位序体系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竞争位序体系。

完全垄断型:指区域内旅游目的地的发展由一地来控制,其余旅游目的地处于竞争的最末位,处于垄断地位(双高型)的旅游目的地对其它地区形成一种屏蔽效应,对于一个区域来说这种竞争位序体系最不利于区域旅游的发展,可以说是最不合理的一种竞争位序体系。

垄断竞争型:指区域内的核心竞争目的地(包括双高型、低 高型、高低型)有多个,他们的规模、引力和影响范围相当或形成合理的竞争梯度,共同对区域内的其他旅游目的地发挥作用;这种竞争位序体系最有活力,能够很好的形成一种组合竞争优势与其它区域进行竞争。

寡头垄断型:指区域内的核心竞争旅游目的地(双高型)有少数几个,缺少中间发展规模和水平的旅游目的地(高低型、低高型),各旅游目的地之间联系不是很紧密,对内由于缺少合作而独立发展,显得后劲不足;对外没有形成一种整体的竞争优势,显得势单力薄,此种竞争位序体系有一定的发展潜力,关键是需要注意今后发展中要加强各目的地之间的联系。

对于不同竞争位序的旅游目的地,区域在发展旅游业时应该根据旅游目的地的实际发展情况采取不同的竞争引导策略和支持政策。

2 旅游目的地竞争位序判定指标选择

影响旅游目的地的竞争位序的因素很多,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等方面的因素,类似于旅游竞争力的影响因素。但涉及到竞争位序体系建立时,只是更关注目的地的发展结果,从目前的发展现状来判断一个地区现在发展处于何种位置和地位,因此本文选择发展规模和发展水平两个方面的内容来判断目的地在区域中的竞争位序,在此基础上建立竞争位序体系。

2.1 体现旅游目的地发展规模的指标

(1)目的地总人口。这是衡量一个地区规模的最常用的指标。这个指标也间接的表明区域内部各旅游目的地之间的客源市场规模。

(2)旅游目的地总的GDP。由全部生产和服务创造的增加值构成,是反映经济活动总量的指标,用来表现目的地的总体发展规模。在进行分类时目的地规模的大小会影响旅游业的发展规模,规模相差悬殊的目的地其竞争不就有可比性,只有大致相当规模的目的地才能站在同一竞争级别上。

(3)旅游总人次数。体现旅游目的地的旅游接待规模,是衡量旅游业发展规模一个很重要的指标。

(4)旅游总收入。这个指标可以体现旅游业发展对于当地的贡献,也是衡量旅游业发展规模的一个重要指标。

(5)旅游业发展在目的地的地位,这个用旅游增加值来表示。旅游业发展在当地的地位会影响其发展战略以及在竞争中的地位。这个比重越高,目的地对旅游业的依赖性越强,可能会更加重视在竞争中的位序。

2.2 体现旅游目的地发展水平的指标

旅游目的地的竞争位序主要取决于旅游业的竞争力。此处选取旅游资源、景区、旅行社、旅游饭店等来表现其发展水平的高低。

(1)旅游目的地GDP增长速度,是衡量地区发展趋势,判断经济增长潜力的一个参考性依据,用来表现未来目的地的发展对旅游业发展的支持程度的发展趋势,即表明旅游业未来总体的发展的支持度。支持度越高,旅游业发展速度越快,可能会提升其竞争位序,改变原有的竞争格局。

(2)旅游目的地的景区的高等级数量,主要指目的地5A、4A级景区的数量,可以代表目前旅游产品的服务水平和质量。

(3)饭店的高星级数量比例。此处高星级酒店数量选用4、5星级的酒店,因为3星级酒店基本普及,对旅游业发展水平的贡献不是很大。

(4)接待的国际游客和国内游客的人数比例。外国游客人数所占比例越高,说明目的地的资源等级越高,发展潜力越大,在确定等级时应该处于上位。

(5)旅游收入的增长速度,用来表示旅游业的未来发展潜力,其将会影响未来目的地的竞争序位。为避免某一年一些特殊事件的影响,一般用近5年的年均增长速度来表示更合理客观一些。

(6)人均旅游消费水平,从相对数的角度来衡量目的地旅游业的发展水平。人均消费水平越高,目的地旅游业发展水平越高,休闲度假旅游发展基础越好。

3 旅游目的地竞争位序体系判定的方法-模糊聚类法

由于旅游目的地的竞争位序的确定没有一个明确的客观的划分标准,带有模糊评判的性质,故此处选区模糊聚类方法对旅游目的地的竞争位序进行判定。模糊聚类是一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它可根据样本的属性或特征来构造模糊矩阵,并在此基础上根据一定的隶属度来确定聚类关系,用数学方法定量确定样本间的类同关系,从而客观且准确地的分型划类。

设分类对象有n个样本,论域X={x1,x2,…,xn},论域中每个样本有m个特征。基于模糊等价关系的聚类方法的步骤如下:

3.1 特征指标标准化

在实际问题中,不同的数据一般有不同的量纲,为了使有不同量纲的量也能进行比较,需要进行数据标准化,即将数据压缩到[0,1]区间上。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一般可以采用如下计算公式:

表1 河北省各地市聚类指标原始数据

式中,xij为第i个事物的第j项特征指标值;m,M分别为这n个事物的第j项特征指标值的最小值和最大值;为原始数据标准化后的第i个事物的第j类特征指标的标准值。

3.2 求模糊相似矩阵及其传递闭包

求相似关系矩阵方法很多,大约有十几种,常用的有数量积法、夹角余弦法、最大最小法、相关系数法、贴近度法、指数相似系数法、绝对值减数法等,可根据所需研究分类总体的具体特点加以选用。本文选取绝对值减数法,方法较易懂且明确,其公式如下:

其中c为适当选取数,使0≦rij≦1

式中:Rij表示事物xi与 xj(xi=(xi1,xi2,…,xim),xj=(xj1,xj2,…,xjm))之间的相似系数,且Rij∈[0,1];xik为第i个事物的第k项特征指标值,xjk为第j个事物的第k项特征指标值。

模糊聚类分析要求建立的模糊等价矩阵应具有自反性、对称性和传递性,由式(2)可得到模糊相似矩阵A,该模糊相似矩阵一般不满足传递性,因此为了聚类,须利用平方自合成法对模糊相似矩阵R进行改造变成模糊等价矩阵,即求模糊相似矩阵的传递闭包过程。即自乘得,再自乘直到为止,则便是一个模糊等价关系矩阵。

3.3 聚类

根据λ值在动态聚类视图中进行分类,依据前述旅游目的地竞争位序的类型,大体对旅游目的地分成4类,从而可得最终分类结果。

3.4 竞争位序体系判定

根据发展规模和发展水平的聚类结果,将各旅游目的地填入相应的发展规模和发展水平组成的表格中(见表4),依据旅游目的地竞争位序体系的分类特点即可对区域旅游目的地的竞争位序体系进行判定。

4 实例分析

2008年河北省提出了建设“环京津休闲旅游产业带”的战略任务,河北省下辖11个地级市,除了纳入“环京津休闲旅游产业带”的廊坊、保定、张家口、承德、唐山、秦皇岛、沧州7个市7个地级市外,其余4市包括石家庄、邯郸、邢台、衡水也都积极发展休闲度假旅游。由于地缘上的邻近,使得资源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为了避免内部的恶性竞争,需要对开展休闲度假旅游活动的目的地进行竞争位序分析,建立良好的竞争秩序,从而形成特色各异又相互关联的休闲旅游目的地体系。

根据前述竞争位序体系的分析,对相关指标数据进行收集,包括规模聚类指标数据和发展水平等级指标数据,由于旅游增加值和饭店的高等级数量数据难于查到,此处为包括这两个数据,其余指标大体可以体现旅游目的地发展规模和水平。原始数据见表1。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09》,河北省经济统计年鉴2004~2009及河北省各城市2004~2009年国民经济统计公报等。其中除GDP和旅游收入年均增长速度指标为2004~2008的平均值外,其余指标数据为2008年数据。

根据模糊聚类的要求,需要对原始的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然后采用MATLAB编程得到模糊相似矩阵,并编程循环迭代求模糊相似矩阵的传递闭包过程。求得模糊等价矩阵为见表2和表3。

表2 旅游目的地发展规模模糊等价矩阵

表3 旅游目的地发展水平模糊等价矩阵

表4 河北省各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竞争位序体系

取λ=0.7446,将11个旅游目的地按照发展规模分为四类:规模最大的目的地{6};规模较大的目的地{1};规模较小的目的地{2,4};规模最小的目的地{3,5,7,8,9,10,11}

取λ=0.6558,将11个旅游目的地按照发展水平分为四类:发展水平最高的目的地{8};发展水平较高的目的地{10};发展水平较低的目的地{1,2,3,4,6,7,9,11};发展水平最低的目的地{5}。

将发展水平与发展规模结合在一起,即可得到河北省各城市作为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的竞争位序体系,具体见表4。

从河北省各旅游目的地的竞争位序看,各旅游目的地竞争位序都很靠后,整体上体现河北省区域旅游竞争力比较弱;同时,河北省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还缺少竞争的领袖,缺少双高型旅游目的地,低高型、高低型旅游目的地数量很少,大多数目的地还处于发展水平和规模都比较小的状态,是一种接近于低水平完全竞争型的竞争位序体系。可以说合理的竞争位序体系尚未形成。今后河北省在发展休闲度假旅游时应该有所区别,近期应采取不同措施重点扶持承德、廊坊、保定、石家庄等城市休闲度假旅游,同时需整体提升各旅游目的地的竞争力,才能顺利实现河北省的休闲旅游产业发展目标。这与河北省制定的休闲旅游产业带规划中提出的发展重点区域大体相符。

5 结论与建议

目前旅游市场竞争比较混乱,各旅游目的地定位雷同性比较严重,因此建立良好的竞争秩序是必要的。但其前提是必须要明确各旅游目的地在竞争中所处位置以及市场的竞争状况,故本文对旅游目的地竞争位序体系进行了探讨,并结合实例进行说明,分析了区域旅游目的地进行竞争位序体系判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本文借鉴市场竞争的类型对旅游目的地的竞争位序体系进行分类,对区域内各旅游目的地的竞争位序进行划分,可以帮助各旅游目的地识别竞争对手进而采取合适的竞争策略;同时对区域内各旅游目的地的竞争位序体系进行判定,可以指导区域旅游业发展宏观政策的制定。

另外,不同区域,由于整体经济发展状况不同,划分规模和等级类型的绝对数标准可能不尽相同,因此,本文选区模糊聚类分析方法来进行竞争位序的确定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从最后的实例分析来看,也基本上和实际相符,说明这种方法进行竞争序位体系确定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本文只对旅游目的地的竞争序位进行判定,要建立合理的竞争序位体系,还需对每一类旅游目的地其具体的功能特色是什么,在竞争位序中起何种作用以及各旅游目的地之间如何进行竞争与合作等问题进行深入思考,这是建立良好的旅游目的地竞争位序体系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1]靳诚,徐菁,陆玉麒.长三角城市旅游规模差异及其位序规模体系的构建[J].经济地理,2007,(4).

[2]戈冬梅,吴玉鸣.江西旅游规模差异及其位序规模体系分析[J].旅游学刊,2008,(9).

[3]周彩屏,戈冬梅.旅游规模差异及其位序规模体系研究——以浙江省为例[J].经济地理,2010,(2).

[4]罗成忠.模糊集引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F592

A

1002-6487(2011)03-0074-03

河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计划项目(S090441);河北省科技计划项目软科学项目(10457206D-19);秦皇岛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201001A461)

李胜芬(1972-),女,河北卢龙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旅游规划与开发。

(责任编辑/易永生)

猜你喜欢
目的地旅游业聚类
向目的地进发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恋爱中的城市
迷宫弯弯绕
重庆武隆:贫困人口依托旅游业脱贫
基于K-means聚类的车-地无线通信场强研究
动物可笑堂
对烟台市旅游业发展的探析与思考
中国旅游业2017的风往哪吹?
基于高斯混合聚类的阵列干涉SAR三维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