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酮病防治的研究进展

2011-12-10 06:46许存福
养殖与饲料 2011年10期
关键词:酮体丁酸泌乳

许存福

青海省德令哈市畜牧兽医工作站,青海德令哈817000

奶牛酮病是高产奶牛在产后6周内常发的一种代谢病,多见于3~5胎的高产奶牛。该病主要有临床型和亚临床型2种,临床型以血、尿、乳中酮体含量升高,血糖浓度降低,消化紊乱,有时出现神经症状为特征。据报道,该病在中国的发病率为15.0%~30.0%,在美国为 5.0%,在日本高达43.1%[1]。由于人们一味追求高产奶量,导致奶牛酮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奶牛酮病在降低奶牛产奶量和乳汁质量的同时,还可影响到奶牛的繁殖性能和犊牛的成活率,给养牛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为有效预防和控制该病的发生,本文就该病防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同行提供参考。

1 病 因

1.1 原发性

奶牛在产后的体质恢复期采食量少、吸收营养物质有限,但泌乳量却增长很快,由于其摄入的营养不能满足高泌乳量的需求,导致机体处于能量负平衡的状态[2]。据统计,奶牛泌乳高峰出现在产犊后4~6周,而奶牛的食欲要在产犊后8~10周才能恢复正常,并出现采食高峰,导致奶牛在产后4~6周中,能量和葡萄糖满足不了泌乳的消耗需要,造成生糖物质缺乏(高产奶牛更为严重),这时,机体动员糖原、脂肪和体蛋白产生大量酮体而发病[3];由于干奶期奶牛的营养水平过高,导致其过度肥胖,影响产后采食量的恢复,使机体缺乏生糖物质,进而导致该病的发生[4];饲料不足、品种单一、品质低劣,奶牛摄取不到必需的营养物质,导致饥饿性酮病[5];长期饲喂高蛋白、高脂肪的精料,而粗饲料饲喂量不足,导致碳水化合物供应不足而发病;给奶牛供给丁酸含量高的饲料,如青贮饲料、甜菜等,丁酸被小肠吸收进入血液生成过多的酮体,导致酮体过剩而发病。

1.2 继发性

能够引起奶牛食欲减退的疾病,都将会使血糖浓度降低、酮体浓度升高而引发该病,消化系统疾病最为常见,如瘤胃积食,创伤性网、瓣胃阻塞等;其他疾病如生产瘫痪、子宫炎、乳房炎等,也可使奶牛食欲减退[2]。

1.3 其他原因

钴、磷等矿物质缺乏时,也会导致该病的发生[6];反复发生酮病的奶牛可能有遗传因素,也可能是消化能力、代谢能力较差[7]。

2 症 状

轻型奶牛酮病缺乏明显的临床症状,但在尿、乳中可检测到酮体。重型奶牛酮病的临床症状可分为消化型和神经型2类。

2.1 消化型

患牛病初表现为前胃驰缓、反刍减弱、食欲减退、拒食精料只采食少量干草,并出现异嗜,继而食欲废绝;数日后,泌乳和体重迅速下降,病牛精神沉郁,呼出气体和乳汁有醋酮气味,但体温、脉搏、呼吸一般无变化。

2.2 神经型

患牛病初表现为兴奋、狂躁不安,全身紧张,时时转动舌头;后期转为精神沉郁,不愿走动、呆立于槽前,对外界刺激反应冷漠;继而倒卧、头颈下弯或曲于颈侧呈昏迷状态,与生产瘫痪的症状相似。

3 诊 断

通过临床症状和尿、乳中的酮体检测即可作出诊断。

3.1 临床诊断

对于重型奶牛酮病可通过临床表现进行初步诊断。通过高产、经产牛突然发病,表现消化机能紊乱、喜粗厌精、出现神经型和生产瘫痪型的特征症状、呼出气体和尿液有酮味等症状,并与前胃驰缓、生产瘫痪进行鉴别,可作出初步诊断。

3.2 实验室诊断

1)亚硝基铁氰化钠法。亚硝基铁氰化钠0.5g、硫酸铵20.0g、无水碳酸钠10.0g,混合研磨后,取0.1g放载玻片上,加新鲜乳汁或尿液1~2滴。如果颜色变化即为阳性,酮体含量越高,颜色变化越深[8]。或用试管取新鲜尿液5.0mL,随即加入5%亚硝基铁氰化钠和10%氢氧化钠各0.5mL,摇匀后再加20%醋酸1.0mL,再次混匀并静置15min,若尿液呈鲜红则为阳性[9]。

2)试纸法。用尿酮体检测试纸条蘸少量新鲜尿液,如颜色发生变化可判断为阳性,同时还可通过颜色变化的程度推断酮体含量;国外研发的检测乳中G-羟丁酸含量的一种试纸条,具有较高的准确率,高于乳中酮体含量阈值(200μmol/L)就可认定奶牛已患酮病(亚临床型),颜色变化与酮体的含量成正比[2]。

3)水杨醛比色法。该法在早期主要用于血清总酮体的定量测定,结果可靠但操作复杂[3]。其原理是:酮体中有些物质水解产生丙酮,丙酮与水杨醛在强碱中生成一种显色物质,颜色越深表示丙酮含量越高[9]。

4)β-羟丁酸脱氢酶法。该法可通过检测血清中β-羟丁酸的含量来判定奶牛是否患有酮病,国外称其为“金标准”,此法操作简单、准确率高,得到科研工作者的广泛认同。

4 治 疗

4.1 西药治疗

静脉注射高渗糖可迅速解除病症,但需反复使用;适量补充甘油、丙酸钠等生糖物质或口服白糖、红糖,可提高疗效。研究证明,木糖醇可促进胰岛素的分泌,注射木糖醇后血糖浓度可在120min内提高2倍,并可改善患牛的临床症状;为延长胰岛素分泌持续的时间,木糖醇的注射宜慢不宜快。肌注促肾上腺皮质激素200~600IU或在5%葡萄糖500 mL中加入0.5%氢化可的松100mL,静脉注射,可促进糖的异生,从而缓解症状[10]。据报道,内服0.1%的高锰酸钾对奶牛酮病的有效率可达85.5%,是一种经济实惠的方法。

4.2 中药治疗

有些中草药可通过健胃消食增强前胃消化机能,提高奶牛采食量,从而加速酮病的治愈。据报道,用当归、川芎、砂仁、陈皮、赤芍、熟地、神曲、麦芽、益母草、广木香、黄芪、甘草等中草药组方,可增强食欲、促进酮病的好转[7,11]。石建朋等[12]将酮病患牛分为中药治疗组(当归、党参、苍术、神曲、熟地、砂仁、广藿香、川芎等组方)、西药治疗组(50%葡萄糖、25%氯化钙、1%地塞米松注射液、10%安钠咖等1次静注)、中西结合治疗组和不给药组,进行疗效对比试验,结果发现,中西结合疗法效果最好,该法可在用药5d时有效治愈奶牛亚临床型酮病,同时费用较低。

5 预 防

5.1 加强饲养管理

据报道,防止奶牛分娩前过度肥胖,能有效防止奶牛酮病的发生。奶牛分娩时最佳体况保持在3.25分左右为宜(5.00分制体况评价),4.00分以上的奶牛易发酮病[13]。奶牛分娩后采食高峰常在泌乳高峰之后到来,导致奶牛体况下降,因此在围产期应增强奶牛的食欲、增加其对干物质的采食量。各种应激在影响奶牛的采食行为和采食量的同时,可提高奶牛对体脂的动员,从而提高酮病的发病率,因此,要尽量减少高热、潮湿以及分圈等不良应激的刺激。有些维生素和矿物质的缺乏,可导致丙酸的代谢转化,因此,奶牛日粮中必须有充足的锌、硒、钴等矿物质和维生素。

5.2 使用添加剂

据报道,奶牛产后口服丙二醇,血清胰岛素在0.5h内可提高2~4倍,在降低血浆中非酯化脂肪酸和β-羟基丁酸浓度的同时,可降低肝脏甘油三酯和乳汁酮体量,表明丙二醇能够降低临床酮病发病率[14]。莫能菌素缓释胶囊的添加,可通过改变瘤胃微生物菌群而产生更多的丙酸盐,从而降低奶牛酮病的发病率[15]。将烟酸等B族维生素添加到奶牛日粮中,可降低酮体浓度,从而有效防止酮病的发生。

5.3 建立酮病监测制度

酮病初期,患牛临床症状不明显,往往被人们忽视,常常导致酮病由亚临床型转为临床型。因此,应建立日常酮病监测制度,以便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从而减少奶牛场的经济损失。

[1]刘国文,王哲.围产期奶牛能量代谢障碍性疾病的研究进展[J].黑龙江畜牧兽医,2004(8):78-79.

[2]黄克和.奶牛酮病和脂肪肝综合症研究进展[J].中国乳业,2008(6):62-66.

[3]李小杉,杨丰利.奶牛酮病及其预防措施[J].动物医学进展,2010,31(1):108-111.

[4]戴丽梅,姜常令,贺洪君,等.奶牛酮病的诊断与治疗[J].中国畜牧兽医,2009,36(4):136.

[5]赵占宇,吴跃明,刘建新.高产奶牛酮病的研究进展[J].中国草食动物,2007,27(5):58-60.

[6]刘占利,赵明晓,徐晓静,等.奶牛酮病的发病原因与防治[J].山东畜牧兽医,2005(2):42.

[7]胡菊梅.浅谈奶牛酮病的治疗与预防[J].草业与畜牧,2010(10):38-40.

[8]夏成,张洪友,冯万宇,等.酮粉法检测泌乳牛尿酮乳酮的应用研究[J].中国兽医杂志,2003,39(12):3-4.

[9]张瑞华,张克春.奶牛酮病致病机理及诊治方法研究进展[J].上海畜牧兽医通讯,2010(l):26-28.

[10]李会玉,王言秋,周元军.奶牛酮病的综合诊治[J].畜禽业,2001(8):55.

[11]张子威,徐世文.奶牛酮病的研究进展[J].黑龙江畜牧兽医,2007(12):26-28.

[12]石建朋,贾宗菲,庞全海,等.中西医结合对亚临床奶牛酮病治疗的研究[J].中国奶牛,2010(9):40-45.

[13]INGVARTSEN K L,DEWHURST R J,FRIGGENS N C.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ctational performance and health:is it yield or metabolic imbalance that cause production diseases in dairy cattie?A position paper[J].Livestock Production Science,2003,83(2~3):277-308.

[14]INGVARTSEN K L.Feeding and management-related diseases in the transition cow hysiological adaptations around calving and strategies to reduce feeding-related diseases[J].Animal Fe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6(126):175-213.

[15]GOFF J P.Major advances in our understanding of nutritional influences on bovine health[J].J Dairy Sci,2006(89):1292-1301.

猜你喜欢
酮体丁酸泌乳
热应激对不同泌乳阶段奶牛应激、抗氧化和肝功能相关指标的影响
丁酸梭菌的生物学功能及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复合丁酸梭菌发酵饲料及其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前景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清和尿液酮体水平与出生结局关系的研究
丁酸梭菌的筛选、鉴定及生物学功能分析
叙事护理在母婴分离住院产妇保持正常泌乳状态的效果
复合丁酸梭菌制剂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尿酮体“±”或“+”代表啥
妊娠合并酮体代谢异常的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母猪泌乳的影响因素及提高泌乳量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