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彦军
宁夏回族自治区彭阳县农牧和科学技术局,宁夏彭阳 756500
彭阳县禁牧封育工作的成效与建议
杨彦军
宁夏回族自治区彭阳县农牧和科学技术局,宁夏彭阳 756500
杨彦军,男,1976年生,本科,兽医师。
彭阳县位于宁夏东南部,六盘山东麓,土地总面积2529km2,辖 3镇9乡,156个行政村,80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5.3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3.10万人、占91.30%,回族人口 7.40万人、占 29.20%。境内地貌类型复杂多样,沟壑纵横,海拔1248~2418m,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日照时数 2518h,年平均气温7.4~8.5℃,无霜期 140~170d,降水量350~550mm,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1)强化宣传,营造良好氛围。做好封山禁牧工作,赢得群众理解是基础。坚持把宣传教育贯穿于封山禁牧工作始终,采取召开会议、制作板报、散发资料、刷写标语和入户讲解等形式,大力宣传区、市、县有关文件精神及封山禁牧的重要意义、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广泛宣传彭阳县生态建设方面取得的成绩,巩固并提升生态建设的成果,进一步提高群众封山禁牧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使广大群众在思想上有认识、感情上无抵触、行动上积极配合,真正成为封山禁牧的主体。
2)强化服务,促进封禁治理。做好封山禁牧工作,改善养殖条件是根本。坚持“堵疏结合,以疏为主”的方针,在禁牧的同时,千方百计为群众发展舍饲养殖提供各项服务。一方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多方筹措资金,采取“以奖代补”的办法,扶持群众修建养殖圈棚,并积极向养殖大户、种草大户和养殖示范户提供饲草加工设备,努力实现家家有圈棚、户户有饲草加工设备,不断改善群众的养殖条件;另一方面,全面推广舍饲养殖技术,以饲草、作物秸秆“三贮一化”技术推广为主,积极开展圈棚建设、饲草调制、疾病防治等技术的培训、指导,以提高养殖效益,使广大群众的养殖观念由“放养”彻底转变为“圈养”,彻底打消群众偷牧的侥幸心理。
3)强化监管,坚决防止反弹。做好封山禁牧工作,强化监督管理是关键。一是强化责任,由分管领导牵头、草原工作站具体负责,严厉查处和打击偷牧、破坏草原的违法行为;二是依法监管,把封禁工作纳入法制化管理轨道,强化执法行为,成立县、乡、村三级管护组织,上下联动,重拳出击,针对偷牧行为,严肃处理,绝不姑息迁就;三是严格督查,由县级领导、县委督查专员和全县封山禁牧稽查工作组带队,坚持定期检查与随机督查相结合,将节假日、雨天及早晚时分作为重点,深入山头进行检查,一旦发现偷牧羊群,当即拍摄取证,由县委、政府分管领导召开会议,组织禁牧成员单位和各乡镇主要领导观看,寻找根源、当场表态、限期整改,促使各乡镇抓好封山禁牧工作,确保禁牧工作不反弹。
近年来,彭阳县认真贯彻、落实禁牧封育和后续产业开发工作,坚持以建设“草畜产业大县”为目标,立足退耕还林(草)后续产业培育,广泛推广人工种草,强力推进草原建设与管护,大力发展舍饲养殖,使全县人工草地面积持续增加,天然草原生态植被有效恢复,生态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1)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实施禁牧封育以来,生态植被大面积恢复,生物种群日益多样化,草原退化速度减缓,水土流失得到控制,天然草原产草量提高了3.2倍,森林覆盖率由禁牧前的3.0%提高到24.8%,实现了“山变绿、水变清、地变平、人变富”的目标。
2)农业结构实现大调整。全力争取项目扶持,积极引草入田,大力发展人工种草,建立“百万亩优质牧草种植基地”,农业结构由传统种粮型向种草养畜型转变,为发展舍饲养殖提供饲草保障。全县优质牧草种植面积达10.00万hm2,其中紫花苜蓿留床面积达6.93万hm2、地膜玉米播种面积达2.00万hm2、一年生青草种植面积达1.07万hm2。
3)畜牧业生产方式得以转变。舍饲养殖取代了传统的放牧饲养,畜牧生产方式发生了革命性转变,养殖业科技含量明显增加,使草畜产业得到长足发展。畜禽饲养量由禁牧前的83万羊单位增加到150万羊单位,增长55.3%;草畜产业人均纯收入由禁牧前的308元增加到现在的800元,增长了2.6倍。
4)草原围栏封育效果得以显现。通过实施自治区退牧还草及草原围栏建设项目,补播改良天然草场0.39万hm2,使天然草原产草量由30kg/667m2提高到120kg/667m2;将全县4.86万hm2天然草原的承包全部确权到户,实现了草原建、管、用和责、权、利的统一,真正做到谁承包、谁管护、谁受益,促进天然草原持续利用;累计围栏封育天然草原3.67万hm2,涉及11个乡镇81个村1.2万户,形成草原围栏小班144个;各类牧草平均高度达45cm以上,干草产量在90kg/667m2以上,为当地群众发展草畜产业创造了条件。
5)农、林、牧得到协调发展。禁牧封育政策的实施,有效解决了农牧、林牧矛盾,促进了退耕还草后续产业开发,形成了农民增收的新亮点,实现了“国家要生态、农民要增收”的双赢目标。
1)畜禽产业成效明显。彭阳县共发展养殖业经济合作组织56个,培育养殖示范村43个,其中肉牛养殖专业村18个,规模养殖示范户、专业户1.6万户;累计建有各类养殖暖棚5.2万栋,其中100头以上规模型标准化肉牛养殖园区5个;建设永久性“三贮一化”池5.4万m3,其中5000m3以上饲草配送中心3个;建有黄牛冷配改良点87处;投放饲草加工机械4.2万台;养殖暖棚、饲草加工机械入户率分别达95%和70%;黄牛冷配改良覆盖面达100%。2010年底,畜禽饲养总量达150万羊单位,其中肉牛17万头、朝那鸡150万只,草畜产业提供农民人均纯收入800元。
2)牧草产业效益显著。自2003年实施禁牧封育政策以来,抢抓后续产业开发项目建设机遇,全力组织实施百万亩人工种草工程、天然草原植被恢复与建设、退牧还草工程等重点建设项目,推行“以畜调草”的奖励政策,实行县、乡干部丈量法、签字法、合同法落实种草地块,严格市、县、乡“三级”验收、核实种草面积,确保全县人工种草面积快速增长。彭阳县饲草总产量达8.9亿kg,紫花苜蓿累计留床面积达6.93万hm2,率先在固原市建立了“百万亩优质紫花苜蓿种植基地”,饲草种植面积占自治区的1/6、固原市的1/3;全县有区内外牧草收购加工企业14家,设立收购摊点61个,近2年年均收购紫花苜蓿16万t,提供农民现金收入1.4亿元。
1)紫花苜蓿收割机具和饲草加工机械短缺,现有的设备不能满足舍饲养殖的需要,影响了畜牧业的快速发展。
2)养殖农户圈棚建设资金短缺,群众自筹能力较弱,发展舍饲规模化养殖启动资金不足。
3)个别农户对封山禁牧政策仍存有抵触心理。
1)深入推进草原承包进程,落实草原管理责任。抢抓国务院实施草原生态补偿奖励机制的有利机遇,对全县4.86万hm2确权到户的天然草原进一步加强管理,使草原所有权、管理权、建设权、使用权得到充分发挥。
2)坚决执行禁牧封育政策,巩固生态建设成果。坚持“依法治牧”方针,坚决贯彻自治区“封山禁牧不能动摇”的精神,加大草原执法监督力度,广泛宣传政策,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查处力度,解决舍饲养殖的技术难题,使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坚定禁牧封育和种草养畜的信心和决心,实现以种促养、以养促围、以围促禁的草原生态系统良性循环。
3)认真实施退牧还草工程,扩大草原围栏建设范围。继续争取退牧还草工程,加快草原围栏建设,实现天然草原补播改良,增加天然草原产草量,增强天然草原可持续发展能力,建立草原生态建设与保护的长效机制。
4)继续扩大人工种草面积,建设优质饲草种植基地。按照“建设全区草畜产业大县”目标,管理好退耕种草、承包耕地种草和优质牧草基地种草。有计划地翻拆补种不合理地块的紫花苜蓿,不断扩大人工种草面积,使全县饲草种植面积突破10万hm2,形成优质紫花苜蓿、当年青草和饲料玉米3大草业基地,逐步建立多元化优质饲草料种植基地。
2011-05-30
(责任编辑:
刘 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