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业经济管理”课程模块教学改革研究

2011-12-09 01:20:26李翠霞余志刚陈志英
关键词:畜牧业模块改革

李翠霞 余志刚 陈志英

(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30)

“畜牧业经济管理”课程模块教学改革研究

李翠霞 余志刚 陈志英

(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30)

“畜牧经济管理课程”是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学生开设的主要专业课程,课程培养目标由理论教学向理论与实践教学结合方向发展,由掌握畜牧业经济管理理论知识到掌握理论知识和实际管理能力相结合。实施模块式教学,从教学理念、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及教学环节的调整改革入手,才能达到学生理论知识系统深入、实践管理能力不断提升的目的,所以从课程改革的背景分析入手,研究改革的内容和改革的条件则十分必要。

畜牧经济管理;模块教学;教学手段;教学方法

一、“畜牧业经济管理”模块式教学实施的背景分析

“畜牧业经济管理学”的发展是伴随着畜牧业的发展而发展的。特别是近年来,由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畜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加。畜牧业在农业发展中的地位凸显。如下图所示:20世纪70年代初,我国农业总产值为1 021.0亿元,其中种植业占82.1%、林业占2.8%、渔业占1.7%、畜牧业仅占13.4%。经过30多年的发展,进入21世纪,畜牧业在农业中得比重明显提升。2000年,我国农业总产值为24 915.8亿元,其中种植业占55.7%、林业占3.8%、渔业占10.9%,畜牧业比重提高到29.6%。2009年,我国农业总产值60 361亿元,其中种植业占 50.7%、林业占 3.9%、渔业占9.3%、畜牧业比重提高到农业总产值的36.1%。畜牧业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不可忽视的生产领域。

1952-2009年我国农林牧渔产值变化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由于畜牧业在农业中的地位不断提升,社会对畜牧业管理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基于此,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性人才成为教学改革的必然。“畜牧业经济管理”模块式教学改革的探索便开始进行。

二、模块式教学改革设计

畜牧业经济管理课程改革,总体说就是将课程内容分成不同的模块,根据主讲教师的特点和对不同部分内容的精通程度开展模块教学,同时根据不同模块的要求采取多种授课形式。根据多轮授课和主讲教师的共同研究,提出改革方案如下表所示。

畜牧业经济管理课程改革模块

三、模块式教学方案实施条件分析

“畜牧业经济管理”课程的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教学主体、教学对象、教学管理者、教学设施、教学手段,以及社会的关心、支持和配合。既需要教学软环境的改善,又需要教学硬件设备的完备;既需要学校的支持,更需要校外实践部门的配合和参与;既需要教师的责任心和精力投入,又需要教学经费的支撑。因而,“畜牧业经济管理”课程的全面改革,模块式教学的系统进行还需在条件成熟时全面推进。

1.模块式教学方案的完备设计是课程改革的前提

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需要改革方案的成功设计。在“畜牧业经济管理”课程中,所有教学内容的完成和教学重点、难点的分析,学生的掌握程度,是教师在实践中发现、总结和概括出来的。如何将丰富、繁杂的教学内容在有限的教学学时内传递给学生,需要将授课内容进行模块分析和处理。如第一章绪论的内容,是学生需要对课程研究对象、授课内容和学习方法等了解的基础,本部分只能采取老师讲授的课堂教学模式;第八章“畜牧场的生产组织与管理”是需要学生掌握畜牧场的厂址如何进行选择,牛场、猪场、鸡场如何进行管理,要学生掌握的是实际管理和应用的能力,因而本章应该采取市场调研和养殖场现场授课的方式,而不能只采用理论授课方式;第十章“畜牧业的经济核算”需要学生掌握畜牧业经济指标如何进行计算,因而采取经济分析和实践应用模式,指导学生通过运用经济分析方法掌握现实畜牧业发展状况。可见,设计完备的改革方案是教学改革顺利进行的前提。

2.教务部门的协调和支持是课程改革的关键因素

按照“畜牧业经济管理”课程改革的模块设计,需要多名教师教授一门课程;需要课堂教学、现场教学和调研分析多场所实现;需要校内教学资源和校外教学资源的有效结合。因而,从教学规范管理的角度需要教务部门的协调和支持才能够推进。

3.主讲教师间的配合与目标的一致性是课程改革的重要因素

课程改革的主体是教师。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改革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特别是三位或三位以上的教师共同开设一门课,在一门课程中承担不同的内容,对教学内容间的衔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会对教师的教学产生普遍意义上的压力,需要教师间有效地沟通和相互支持才能顺利推进教学改革。

4.实践条件的准备和实践基地的健全是课程改革的必要因素

“畜牧业经济管理”课程模块式教学改革,必须建立在稳定的课程实践基地和现场教学基地的基础上才能开展。如畜产品的加工与销售的现场教学的开展,需要与畜产品加工和销售企业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否则现场教学将无从谈起,教学目标也无法实现。

4.经费的支持和投入是课程改革的保障因素

模块式教学改革的实施,无论是现场教学,还是实践调研,都需要必要的交通费、实践指导费、实践基地合作费等相关费用的支出。而对于课程建设除了精品课以外,没有相关的投入。即使是精品课,目前的投入也无法满足模块式教学的改革需要。因而,从课程改革的长远发展来看,建议学校加大对精品课的建设力度,推进精品课改革深入进行。

5.学生的认知和参与是课程改革成功的决定因素

“畜牧业经济管理”模块式教学改革,一方面对教师的教学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也提出了新的挑战。特别是对长期以来已经适应了课堂学习和理论学习的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因而,需要学生对教学改革的认知、认同,并主动参与到教学改革的实践中。如果得不到教学对象的支持,一切改革都将以失败而告终。

总而言之,为了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畜牧业经济管理人才,课程改革已成必然趋势。但目前改革的条件还不够完善,正处于探索和起步阶段。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和努力才能推动改革的深入进行。

[1] 方天堃.畜牧业经济管理[M].延吉: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1~3.

[2] 金龙勋.畜产经营学[M].北京:延边大学出版社,2007:78~92.

[3] 岳文斌.畜牧学[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2:31~52.

[4] 王春梅.高职院校旅行社经营管理课程模块化教学微探[J].教师理论探讨,2009(4):5~7.

[5] 易晓明.“模块教学”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理论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研究:高等教育,2011(4):39~42.

The Research of the Teaching Reform of Economic Management of Animal Husbandry

Li Cuixia,Yu Zhigang,Chen Zhiying
(Northeast Agricultaral University,Harbin Heilongjiang 150030)

Economic management of animal husbandry is the professional course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 management students,which training objective is theoretical teaching and practical teaching direction,by the master of animal husbandry economy administration theory knowledge to master the theoretical knowledge and practical management combining ability.Implementing module teaching,from teaching philosophy,teaching means and teaching method and teaching reform proceed with,achieves the students theory systematically,practical management capacity .This article mainly from the curriculum reform background analysis,researches on the content of the reform and reform conditions.

economic management of animal husbandry,module teaching,teaching means,teaching method

G642.0

A

1672-3805(2011)06-0078-04

2011-09-10

李翠霞(1969-),女,辽宁抚顺人,东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农业经济管理

猜你喜欢
畜牧业模块改革
28通道收发处理模块设计
“选修3—3”模块的复习备考
映像畜牧业
中国畜牧业(2022年4期)2022-04-02 13:21:22
畜牧业也要打好“翻身仗”
今日农业(2021年9期)2021-07-28 07:08:22
映像畜牧业
映像畜牧业
改革之路
金桥(2019年10期)2019-08-13 07:15:20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
选修6 第三模块 International Relationshi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