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睿 史丽萍 杜泽文
(哈尔滨工程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150001)
基于QFD的企业应急能力量化管理模式构思
刘 睿 史丽萍 杜泽文
(哈尔滨工程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150001)
为消除目前企业安全生产应急能力管理的弊端,实现应急能力管理模式从定性向定量转变,以应急能力量化为切入点,遵循应急需求驱动原则,运用质量功能展开(QFD)作为结构化工具,构建了企业应急能力量化模型,提供了应急能力结构和水平的量化途径。并从“基于数据”的管理理念入手,将应急能力量化结果应用于企业应急能力管理过程中,构建了基于QFD的应急能力量化管理模式,给出了新模式实现的保障措施。
应急能力;质量功能展开;应急能力量化;量化管理模式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和社会的转型期,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均衡,安全生产基础薄弱,与经济高速发展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各类事故死亡人数在13万人以上的高位徘徊。面对居高不下的生产事故,如何实现有效应急,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安全生产迫切需要实现企业应急能力定性管理向量化管理模式转变,而这种转变的关键是合理量化企业应急能力和建立具有全过程特征的新管理模式。
从企业应急管理理论和实践考察,应急能力量化模型的功能应包括结构转换、需求导向及应用性等要求。质量功能展开(简称QFD)是一种采用矩阵形式分解和量化各种评价指标之间关系的分析工具。它以用户需求为产品开发的依据,把需求转化为设计要求,基本满足企业应急能力量化的特殊性。表现在:(1)结构性量化。QFD是一种结构转换量化工具,通过建立需求特性和能力特性之间的关系,获得关于能力特性的结构关系和水平关系的表述。(2)匹配功能。QFD以用户需求为能力设置的依据,通过本组织能力现状、竞争对手现状、改变对市场的影响等来确定组织对需求的定位,作为确定能力的前提。(3)动态应用。QFD作为一种规范性工具,具有应用过程的非人员依赖性,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利用QFD现实应急能力的动态量化成为可能。
基于QFD理论,结合企业应急能力量化的特点,将企业应急能力需求视为顾客需求,应急能力特性(由描述应急能力属性的指标构成)视做质量特性,通过构造应急能力系列矩阵,把应急能力需求和应急能力特性进行结构化关联,构建应急能力量化模型,见图1。该模型需要改进。
图1 基于QFD的应急能力量化模型
1.需求重要度确定方法的改进。在质量功能展开过程中,顾客需求的重要度通常采用简单的离散标度进行绝对判断。传统QFD模型使用离散标度法作为重要度评判尺度不够科学。针对离散标度缺乏客观性问题,通过引入层次分析法(AHP),建立应急能力需求层次结构,可得到更为精确的需求重要度。AHP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采用比例标度和单一准则下两两比较的矩阵模式,为决策者提供了确定元素权重的有效方法。通过采用9级标度法,设计应急能力需求AHP调查问卷,并请企业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专家和应急需求方对需求进行赋值,得出两两判断矩阵,再进行特征根计算,确定应急能力需求重要度。
2.竞争性评估项的改进。传统QFD模型的竞争性评估包括市场和技术竞争性评估。由于应急能力不具有产品的竞争性特征,竞争性分析失去意义。因此,根据企业应急能力的特点,借鉴水平比较方法,将原有QFD模型中的市场竞争性评估视为应急能力需求方对企业应急能力现状的满意度评价,技术竞争性评估视为企业内部人员对应急能力特性所作的评价。使用“标杆企业”代替“竞争对手”,以同行业在企业应急能力建设方面突出的企业为标杆进行比较。
3.规划目标项的改进。传统QFD模型中规划目标项包括改进目标、改进比例及产品特性点。鉴于应急能力特性与产品特性的区别,原有的项目内涵需要重新定义,改进目标现指本企业应急能力改进后希望达到的需求方满意程度。改进比例反映应急能力需求方满意度的提高程度。原有产品特性点用于评价产品的改进对销售情况的影响,由于企业应急能力规划没有涉及产品销售考虑,因此,无需作出产品特性点评价。
4.绝对分值项的改进。传统QFD模型中绝对分值是由改进比例、需求重要度及产品特性点的乘积得出。由于不考虑产品特性点,因此,绝对分值只和改进比例、需求重要度相关。由应急能力量化模型可知,绝对分值计算公式调整为:应急能力需求的绝对分值Iai=改进比例Ri×需求重要度Ii。
5.结果输出值项的添加。应急能力量化模型功能需实现应急能力结构和水平的有效度量,最终结果需要得出应急能力的量化值。因此,添加结果输出值一项,它包括应急能力特性重要度排序及关键指标值两部分。在确定应急能力特性相对重要度的基础上,识别出关键应急能力特性及其重要程度,并作为应急能力量化模型的输出结果,该结果反映了应急能力结构和水平的特征值。
需求驱动的原则。企业应急能力需求是企业应急能力建设的依据,也是应急能力量化的出发点。以应急能力需求为导向,使得应急能力建设符合应急能力需求,可以避免应急能力建设的盲目性,为企业应急能力量化管理指明方向。
“基于数据”的原则。为避免企业应急能力定性管理的主观臆断,要求将定性问题定量化解决,选取合适的结构化工具量化应急能力,并将量化结果应用于管理过程中,为企业应急能力管理提供客观依据。
全过程管理的原则。应急能力量化结果是应急能力结构和水平的定量描述,要求贯穿应急能力管理全过程。以“量化的应急能力”为主线,将企业应急能力管理各个阶段联系起来,能打破部门间的隔阂,可避免信息的不对称,增强组织的联动性。
持续匹配的原则。应急能力需求的动态性要求应急能力需求与供给(企业应急能力建设的定位)关系是一个动态调整的过程。根据应急能力需求变化来调整应急能力,以保证应急能力供需持续匹配,避免应急资源的浪费,合理规划企业应急能力建设。
该管理模式包括基于QFD的应急能力量化、应急能力量化管理及管理模式实现的保障措施,如图2所示。
1.基于QFD的应急能力量化。运用应急能力QFD量化模型度量应急能力,以应急能力需求作为模型的初始输入变量,通过构造系列应急能力矩阵,量化分析应急能力需求与应急能力特性的转换关系,得出应急能力结构和水平特征值的量化结果,并作为企业应急能力量化管理的依据。
2.应急能力量化管理。企业应急能力量化管理模式是以量化管理机制统领应急能力建设、使用、调整与绩效管理全过程。第一,应急能力的建设过程。基于需求管理理论,结合应急能力的量化结果,构建符合应急需求的应急能力,并以结构和水平方式表示。第二,应急能力的使用过程。根据不同行业应急能力需求的差异,结合企业性质及特点,设置应急能力特性指标值的合理范围,并基于服务质量控制模型,对应急能力实时监控,确保其在应急需求允许的范围内波动。第三,应急能力的调整过程。基于应急能力供给与需求关系的改变,借鉴质量管理领域DMAIC的改进方法进行能力调整,保证应急能力供需持续匹配。第四,应急能力管理绩效改进。基于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和管理的有效性两个指标衡量绩效,采取平衡计分卡法评价,并将绩效结果反馈到应急能力建设中。
3.管理模式实现的保障措施。企业应急能力管理模式从定性向量化转变,需要明确实现转变的支持基础。因此,从组织保障、制度保障、支持手段保障等方面给出相关保障措施。第一,组织保障。一是管理思想的转变。二是设置量化管理执行委员会,负责组织员工学习量化管理及质量功能展开的相关理论知识与技能,并落实各项具体措施。三是组建数据信息处理小组,负责获取、整理及分析相关应急信息,基于“数据”将各部门相连接,提高组织的协调性。四是定期组织应急预演,检验应急能力管理效果。第二,制度保障。一是出台信息沟通与共享制度,形成通用的语言,使各部门行动趋于一致。二是制定量化考核制度,奖惩兑现,体现客观性和公平性。三是建立信息监督机制,保证数据资料的可靠性,为决策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第三,支持手段保障。一是适当加大应急资金的投入。二是配套QFD相关软硬件设备及提供技术支持。三是建立资源数据库以及管理信息系统。
总之,本文将质量功能展开(QFD)结构化工具移植到企业应急能力量化管理中,构建了应急能力的QFD量化模型,解决了应急能力结构和水平的量化问题。并将应急能力量化结果应用到应急能力建设、使用、调整与绩效管理过程中,构建了基于QFD的应急能力量化管理模式,实现了管理模式由定性向定量转变,为企业应急能力管理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和理论方法。
图2 基于QFD的应急能力量化管理模式
[1]中新网.中国进入安全生产事故“易发期”措施尚未到位[EB/OL].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05-12/14/content_3919528.htm.2005-12-14.
[2]Min Ouyang,Ming - Hui Yu.Emergency response to disaster-struck scale-free network with redundant systems[J].Physica A,2008(387):4 683 ~ 4 691.
[3]Yi- HsiangCheng,Chunkuan Shih.Improvement of accident dose consequences simulation software for nuclear emergency response applications[J].Annals of Nuclear Energy,2008(35):1 864 ~1 877.
[4]Guohua Chen,Xinmei Zhang.Fuzzy - based methodology for performance assessment of emergency planning and its application[J].Journal of Loss Prevention in the Process Industries,2009(22):125 ~132.
[5]Federale Mergency Management Agency& National E-mergency Management Association.State Capability Assessment for Readiness[EB/OL].http://www.allhandssonsulting.com.2011-03-07.
[6]陈升,孟庆国,胡鞍钢.政府应急能力及应急管理绩效实证研究——以汶川特大地震地方县市政府为例[J].中国软科学,2010(2):169~178.
[7]袁斐,巫殷文,刘建.基于改进层次分析法的化工园区应急能力评估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9(5):160~164.
[8]张议丹,郝艳华,吴群红.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测评方法及应用现状研究[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9(4):220~223.
Conception on the Quantitative Management Model of Enterprises Emergency Capability Based on QFD
Liu Rui,Shi Liping,Du Zewen
(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Harbin Heilongjiang 150001)
In the aim of avoiding its negative impacts,the qualitative management on enterprises safety production emergency capability is suggested to be transformed to a quantitative model.Starting from emergency capability quantification,and focusing on the emergency-demand-driven principle,QFD is applied as a structural tool to establish a quantitative model on enterprises emergency capability,and then to determine the quantitative approach on emergency capability structure and level.With the“data-based”management philosophy,quantifiable results are applied to emergency capability management processes.Finally,the author establishes a quantitative management model on emergency capability and proposes safeguard measures to the new model.
emergency capability,QFD,emergency capability quantification,quantitative management model
F270.7
A
1672-3805(2011)06-0070-05
2011-09-10
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编号:2008GXQ6D152);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目:G201121);黑龙江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项目(编号:GXW2010150)
刘睿(1975-),男,黑龙江哈尔滨人,东北农业大学副教授,哈尔滨工程大学博士后;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运营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