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永勋
普洱市森林资源丰富,是全国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是国家林业局森林分类经营试验示范区、资源林政管理区和现代林业开发区。
从1959年起国家在景东县成立了景东林业局,1966年、1969年分别在墨江、宁洱县成立了墨江林业局和卫国林业局,经营区域涉及到6个县(区)。天保工程实施前三个局累计为国家生产商品木材379万m3。1998年起,卫国、景东、墨江林业局坚决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原地委行署的决定,停止商品性木材采伐,放下斧头,拿起锄头,变砍树人为种树人。
经过十年的不懈努力,普洱市天保工程呈现出三大效益:
一是生态效益 。实施天保工程停止采伐后,森林资源得以恢复,蓄积量增加,林分质量明显好转。天保工程区是全市森林中林相最为整齐,蓄积量较高的森林。过去已干涸的小河水流潺潺,山上勃勃生机,工程区内野生动、植物的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水土流失明显减少,生态效益十分明显,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赞誉。
二是经济效益。由于森林资源好转,为开发林下资源提供了条件。经营区优势树种为思茅松,天保工程区林农现在每年从采松脂中可收入4亿多元。据估算,通过林下采集野生菌等林下产品,林农收入每年超过亿元。天保工程区活立木蓄积新增价值若参照普洱市森林的拍卖成交价格,保守按每亩600元计,天保工程区新增活立木价值将达到150多亿元
三是社会效益。天保工程实施后,形成了企业与地方共同建设天保工程的良好格局。十年来林区盗伐、毁林等案件减少,林区社会治安好转。通过大力宣传天保工程的重要意义,加大爱护森林,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宣传活动力度,提高了群众爱林护林的意识。天保工程的森林管护也给当地林农提供了就业机会,增加了收入。3个局在实施天保工程的同时,积极参与天保工程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回馈社会,投资修路、建学校,帮助当地群众早日脱贫致富。2005年国家发改委委派中国国际咨询公司对该市天保工程进行中期评估,来自北京的专家们在听取了汇报,查阅了资料,实地踏看了卫国局小黑江天保区后,专家组组长动情地说:“什么叫秀美山川,这里就是秀美山川”。中国工程院院士唐守正等资深专家也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他说:“普洱市天保工程为建设澜沧江——湄公河重要生态屏障作出了积极努力”。现在,普洱市天保区充满生机活力,工农共建新林区,和谐发展新林区的格局正在实现。
根据森林资源管护的任务要求,普洱市天保工程项目区组成了2600多人的森林管护队伍,将管护责任落实到山头地块。每片森林都有人员管护,每天都有巡山记录。管护人员认真履行巡山、护林、防火、防虫、防盗等职责,守护着绿色世界的安危。卫国林业局天保工程区的42管护所有6名职工,管辖着景谷县益智乡者行村的13个村民小组。10年来,他们团结动员当地群众,营造出“人人都是护林员,家家户户保青山”的良好工作局面,6个人管护的11万亩国有天然林实现了无森林火灾,无乱砍滥伐,无毁林开荒的管护目标。著名作家张长在《人民日报》上以《不敢说出的美丽》的一文中这样赞美卫国局小黑江林区:“不敢说出的美丽地方,已是孔雀开屏、野猪成群的乐园”。
天保工程的实施,无论是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取得了巨大的成效。既解决了三个林业局的“两危”,同时又带动和促进了工程区内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功在当代,利在千秋。